历代神医 历代医家养生之道重养神

历代医家养生之道重养神
  

历代神医 历代医家养生之道重养神

中医在养生方面主要受道家的影响,对精神养生非常重视。中医学将人的心理活动统称为情志,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体本能的综合反映。中医将情志分为喜、怒、忧、思、悲、惊、恐七种。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两重性,既能有利于人,也能有害于人。同样,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也是有利有弊。
  历代医家养神之说
  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序中谈到养生的重要性,他责怪和痛斥当时的医生和一般群众不重视养生,“举世昏迷”、“不惜其命”,只知道追逐荣华富贵,这样实际上是本末倒置。
  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认为七情的刺激是三大类致病因素中的一大类,非常突出地强调了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金元四大家的张子和、刘完素、朱丹溪等都很重视精神养生。张子和重视心理治疗,创造了“习以平之”等意疗方法。
  刘完素提出“养生之要,无为无事”的观点,反对恣情纵欲。指出,“凡此六欲七情之邪,而为祸患之本,死亡之因”。六欲七情太过必然影响人体脏腑内生六气变化,导致脏腑间“和平”破坏,引发疾病。在“调神”上,刘完素推崇《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认为“智者顺四时,不逆阴阳之道,而不失五味损益之理,故形与神俱久矣,乃尽其天年而去” 。
  朱丹溪认为,养生应该清心寡欲、恬淡虚无以聚阴精,不使相火妄动。清心寡欲对于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相火主动,为延续生命所必需,然相火妄动又能伤阴精,加快衰老。所以,相火之动必须保持“动皆中节”。但是,人生在世,往往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一般人很难做到眼不见、心不动,关键是要“中节”。妄念、妄动都可引起阴精的耗伤,肾主封藏,肝主疏泄,肝肾二脏内藏精血,又寓相火,而相火系于心,如心为外物所感,“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所谓“精走”,当指广义的精。既然“情欲无涯”,如不能正心、主静,原本已阳有余阴不足之人体,进一步耗伤阴精,从而加剧了阴不足的进程,导致疾病丛生。
  针对动易静难,朱丹溪特别重视养性,强调“主之以静”。要做到静,必须收心养心,使心不乱,通过道德修养来克服各种私欲妄念,也就是所谓“人心听命乎道心”,使心火凝然不动,相火守位禀命,阴精内奉而健康长寿,即是怡养寡欲以聚存阴精,不使相火妄动。朱丹溪还从存阴气的观念出发,以节欲保精作为养生的重要原则,提出晚婚的主张。他说:“古人必近三十、二十而后嫁娶,可见阴气之难于成,而古人之善于摄养也。”
  明清时期,精神养生、心理保健学说有了新的开拓,比如《摄生集览》提出了很多保养之法,但是“养神为首”,养神是第一位的。指出失眠与和情志有关,认为要保持良好的睡眠,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宁静。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1051/415740772891.html

更多阅读

中医师承教学回顾 中医师承培训班

中医师承教学回顾中国医药学是几千年中华灿烂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中华文明的昌盛作出了伟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中医药事业。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中国对世界上的最大贡献,中医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医药学

枸杞泡水喝放多少才合适 黑枸杞泡水多少合适

枸杞之所以对眼睛有好处,是因其富含胡萝卜素、钙、铁等营养元素,俗称“明眼子”。历代医家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虚引起的视物昏花、夜盲等症,常使用枸杞。吃枸杞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像普通食物一样入粥饭、羹汤、菜肴里边,不仅可滋补,还不会

如何有效缓解痛经 如何有效的缓解痛经

很多女性在经前或经后,常常出现下腹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这就是痛经。痛经不仅对身体有危害,严重者会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对职场的女性来说,痛经更是莫大的烦恼。下机为女性们介绍4款常见的中草药及它们的最佳配方,帮助你用最有

天癸究竟是什么 天癸至

自古至今,历代医家对于天癸均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医者把天癸指为精,如清代沈尧封说:“天癸是女精。”即认为天癸是女性所独有的。但是,中医的经典著作《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亦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

早搏的中医治疗 治疗心脏早搏的中药

早搏的中医治疗早搏的中医治疗 1历史沿革 心悸,《说文解字》注曰:“悸,心动也。”《内经》中尚无“心悸”、“惊悸”之谓。但有心律失常的记载和描述,如《素问·三部九候论》:“参伍不调者病”;《灵枢·根结》:“予之短期者,乍数乍疏也。

声明:《历代神医 历代医家养生之道重养神》为网友饮醉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