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灭六国顺序 秦国灭六国顺序 东方六国都无力抗衡秦国一国,秦军究竟强在哪些方面?

当我们讨论古代中国最强战斗力军队时候,秦军无疑是中国军史上的巅峰,其战力值各方面都爆表,后世难有军队与其相互比肩。那他为什么这么强大?秦军到底强到什么程度?

首先秦国军队是一支全民为兵的部队。自商鞅变法开始,秦国接受法家思想,以法治国,通过削弱奴隶主的权利和利益开始,以鼓励争名夺利为手段,以刺激人们的战争积极性为目的,解放奴隶和下层人民,允许他们通过杀敌晋爵得到改变生存状态的机会。

秦法把军爵分为20级,每一级都严格规定了晋级条件,每一级都有相应的不同待遇。秦法规定,晋爵的唯一途径就是敌人的首级,斩获多少敌首,就相应得到规定的爵位,而爵位不同,社会地位和生存状态就不同,就连军人伙食标准都因为爵位的不同而不同:

其次,秦法不但精细,不但在军队上如此严格,在平时生产中也是如此:

秦国灭六国顺序 秦国灭六国顺序 东方六国都无力抗衡秦国一国,秦军究竟强在哪些方面?

秦国是“重农抑商”的国家,严格限制其他与“耕战”国策无关的产业,全民除了战场,只有农业和兵器制造两个行业可去。而且由于秦的半奴隶体制的原因,国家对农业和兵器制造完全实行国家统一管理。尤其是兵器制造,秦国的兵器制造是由国家控制的兵工厂生产的,秦对武器生产非常重视,兵器制造由秦国国相最高负责领导。

再加上战争强度和密度问题,秦军的战斗素质在过于频繁的战争被历练得“人人皆精英”!在商鞅变法后直到始皇一统天下,秦国具有战争经历的男子累计超过千万!所谓“带甲百万”只不过是说明秦国在战国末期所能承受的兵员压力!其实在十年统一战争中,秦国所动员的参军人数绝对超过百万!

最后则是秦军战斗时的纪律性,秦军是一支轻装部队,全军都没有头盔,而这点事实证明秦军拥有任何军队都不可比拟的战斗意志和对高速冲击杀敌晋爵的渴望! 秦军主军前军和后军分别是3排弩兵,弩比弓更具威力,射程更远,在260米的距离内可以穿透古代任何盔甲。另外,秦军步军两侧还有独立的弩兵方阵。弩兵约占秦军步兵的20%。除单兵所用的踏张弩外,秦军的排弩和三段连弩,无论射程和威力都是普通弓所不能比及的!

另外秦军主力装备了与当时欧洲“亚力山大大帝大军”一样的“七米长矛”,但不同的是秦军却将其与其他的戈,戟等兵器组成复杂的军阵。秦军的车兵也是不得不提的。秦军在当时虽然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骑兵部队,但车兵仍是其重要的突击力量。秦车兵不但可以用来在战场上冲击敌人阵形,而且可以用作快速机动之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1451/702404685398.html

更多阅读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秦国初期

秦国经七代努力,终有扫六和而并天下的结果。至于六国之所以破灭,秦之所以能一统天下,苏洵以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灭亡,确实不是因为兵不利,战不善,六国岂乏精兵良将。就赵国而言,灭国前期尚有李牧、庞煖两位名将,而且

如果不是秦国,谁有可能统一中国? 秦国统一后 统一字体

秦灭六国而统一中国,这件事影响之深远,为人熟知之程度,至少在中国来说,是无人无事能出其右的。其原因就在于,这件事对每一个生活在中国这篇土地上的人来说,都是息息相关至今日的。然而,由秦国统一中国,既是必然,也是偶然。因为曾经有一个国

苏洵《六国论》赏析 苏洵的六国论有感

苏洵《六国论》赏析  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

秦国四大名将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秦国四将:王翦 蒙恬 王贲白起1、秦国大将王翦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王翦

巧用顺口溜:记忆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和六国灭亡顺序

巧用顺口溜:记忆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和六国灭亡顺序1、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对于一部分初学历史的同学不容易记忆,不妨利用顺口溜进行记忆: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七国中处于东方的是齐国,处于南方的是楚国,西方的是秦国,北方的是燕

声明:《秦国灭六国顺序 秦国灭六国顺序 东方六国都无力抗衡秦国一国,秦军究竟强在哪些方面?》为网友最耀眼的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