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暑期带孩子阅读,也许你内心幻想的是:孩子坐在身边,安静地读书,小眼神里不时泛起对知识渴求的亮光。然而现实却是:孩子满世界疯跑,手机不离手,iPad电脑玩不停。
离开了课堂,面对家里不爱读书的熊孩子,你是不是两眼一抹黑,束手无策了呢?今天,米学君与你分享带孩子读书的7大技巧,快点收藏起来吧!
精心挑选书籍,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爱阅读的人总会手捧书卷、爱不释手。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兴趣的培养,越早越好。在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前,家长们可以先根据自家孩子的年龄阶段和兴趣爱好,精心挑选趣味性足的绘本给孩子读,增加读书对孩子的吸引力。
多带孩子去书店和图书馆,培养阅读习惯
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在13岁最迟15岁前如果没养成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的感情,那么他今后的一生中,将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阅读的大门可能会永远对他关闭。阅读习惯与其他良好习惯一样,应当早早培养。家长们可以多带自家孩子去书店和图书馆,可以做阅读日记,记录每天的阅读成果,也可以在每天的固定时间,陪孩子一起读书。
家里到处都能看到书,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梁实秋先生说:“一个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确实如此,一个到处都能看到书的家庭才有可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在家居的布置上,让孩子在他的生活空间里尽可能多接触书,把书放在他经常看得到的地方,比如沙发上、床头边,来吸引孩子的注意,让孩子不知不觉就能进入阅读状态。

打破惯例,尽量让孩子多看不同类别的书
孩子读书有个问题,不像成人,会有意识选择一些书补充自己的知识面,开阔眼界。孩子读书,如果自己选,往往是只读自己喜欢的类型,这样下去,思维也就局限在一个套路里。因此,家长们可以引导自家孩子看些平时不看或者不喜欢看的书,拓宽孩子的视野,令孩子觉得书本内容多姿多彩,避免长时间只看同一类型的书。只有广泛涉猎,多读不同类型的书,孩子的知识面才会更加宽广。
阅读时尽量让孩子做主
孩子的天性总是充满好奇、喜欢新鲜的事物。看书时,他们很可能—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觉得每本都很有意思。对此,家长们不必过多地干涉,因为,这种表现是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的。只要孩子愿意拿着书津津有味地翻看,就说明他们已经走出了阅读的第一步,家长应该感到欣慰而不是动不动就横加阻止,非让他们把一本书从前到后看完。
和孩子一起读书,效果比说“快去读书”好
家庭环境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一个爱读书的家庭,给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没有读书爱好的家庭怎么能培养出爱好读书的孩子呢?抽些空闲时间,或者在每晚睡前,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书。这要比说上千百遍的“快去学习!快去读书!”效果好得多。
别总跟孩子说:“这对你有好处!”
别总想着“读得健康”这回事了,书又不是卷心菜。事实上,所有的童书都是“瞎话”,“瞎话”编得越大,这书越好——只要感情真挚就行了。文学名著、名家大作固然意义丰富,但也要给孩子选择读漫画书的权利。如果家长们担心让孩子自己选书会选到坏书,那就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到地摊小贩处买书,而是要到大书店的儿童读物部买书,或是到图书馆里去借阅,那里的书都是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
收获了满满的干货之后,家长们是不是对带自家孩子读书充满了信心呢?拉升我国年人均阅读量的重任就交给大家了,想想真是期待呢~小伙伴们,读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