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 高校体育理论教学初探

摘要:本文以大学应当教给学生什么为逻辑起点,明确对体育类本科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体育专业教师的核心任务之一。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思路的改变,如何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教学方法;其次,探讨了考试内容的重点应该是什么;最后,探讨了应该让学生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 体育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7-098-02
至今,本人讲授了体育专业本科生的几门理论课程,主要有《体育社会学》、《体育经纪导论》、《体育公共关系》和《体育休闲娱乐导论》;同时也讲授了2门研究生的课程,即《体育人类学》和《运动休闲学概论》。结合本人的授课经验,谈一下我对体育学科体育理论教学的粗浅看法。
一、对于教什么谈一下个人观点。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学生一直在学习知识点,背诵经典文本和公认理论,这是我国教育多年来沉淀下来的传统。到了大学,作为老师难道还要教学生知识点?让学生背知识点吗?我在授课过程中,有学生反映:当一门课程考试结束后,立刻就把以前所背诵的知识点忘得一干二净,我个人揣测:有这种体会的学生应该不会太少。对于这种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多种诠释,如果从老师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应该从“教什么”这个方面进行反思。
大学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而是掌握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思维习惯,在这样的基础上,灌输给学生“自由下的批判”的理念。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把授课重点和中心放在“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思维习惯上”,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概念,一些简答题。同样,培养和强化体育类本科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也是体育专业教师的核心任务之一,而这种任务更多的是体现在体育理论课程的讲授上。而在实际讲授体育理论课的过程中,很难做到这一点。这主要是学生方面的,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一直是背诵知识点为主,很少有审视、反省、完善自己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机会和意识,如果突然让学生从背诵知识点转到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存在极大的困难。如在讲授《体育休闲娱乐导论》的过程中,由于教材没有对“休闲”做一个明确的定义,我就把几个有代表性的定义列出,让学生挑出(或自己总结)一个,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提问,争取把学生的思维形象地展现出来,以加强他们对自己思维的形象认识。然而,结果十分不理想,有学生甚至问道:老师,我们做这些有什么用?考试也不考这些。作为教师,猛然醒悟,背诵知识点一直是学生的“主业”。要改变这种认识,不是一个体育理论教师所能改变的,而需要所有体育老师和体育考核体系的配合,才能改变这种境况。
相对而言,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本科生而言,体育专业的学生对理论课的兴趣较低,积极性不高。他们对“上一节课的授课内容和下一节的授课内容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一个概念和一个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概念的不明确性”等问题的学习兴趣不高,过于强调这些问题,有时甚至能严重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他们厌学,上课睡觉等情况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案例就显得极为重要。如在讲授《体育社会学》中的霍曼斯交换理论时,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分别就“理性命题、刺激命题、成功命题、价值命题、攻击——赞同命题、剥夺——满足命题”举出他们自己的案例,然后通过他们的案例,逐步归纳这个理论的基本观点:人的活动都是商品,连“称颂”、“尊重”、“认可”都是商品;每一个人的社会活动都是在追求最大利润;交往是为了取得回报,社会是一个“利益流动网络”。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让学生认识到该理论的对人假设——经济人,进而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学和心理学对体育学科的影响,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这些抽象的逻辑推理十分困惑,一个逻辑环节要反复讲解,有时甚至是两节课都在讲解一个逻辑推理环节,学生才能明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耐心和教学言语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埋怨学生,更不能过于表扬优秀的学生,而应当对一个逻辑环节进行反复讲解,多举一些学生能接触到的例子,让绝大部学生理解。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游戏”具有欺诈性时,绝大部分学生不理解,他们认为游戏中的战术和欺诈是不一样的,如果这一点不理解,那么对“体育活动具有欺诈性”就更加不理解。此时,就要让学生理解这样一种逻辑环节:褒义词和贬义词背后隐藏的是一种价值判断,人类对事物和人类行为有好坏、善恶、正义和邪恶的判断,而这种判断与人生观、世界观等息息相关。只有在理解这样的内在逻辑时,学生才能彻底理解“欺诈”与“战术”的本质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信息化的今天,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的体育人才。
二、既然明确了教什么,那么该如何围绕着这些设计考试或考察内容呢?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反映:每学完一门课后,就开始花上一两天时间背诵,因为考试或考察的内容知识点占有很大份量,如果下功夫,及格是没有问题的。这种考试或考察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上的自由性、能动性,只知道书上是这么说的,不知道所以然,最后的结果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没有创新力的劳动力,甚至是一些迂腐的书呆子。
事实上,人文社会学科里面有很多的概念和定理是有待商榷的,教材中的很多定义也是如此。如果让学生仅仅死背这些概念,就会极大限制学生的能动性,培养不出合格的人才。那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考察呢?有学生反映,对我院一个老师说讲授的《体育公共关系》印象最深。我问其缘由,他们说:老师考试的方法是出了50个论述题,让每人在其中进行抽题,然后对其抽出的问题口述回答,根据回答而给出相应的成绩,学生对考试内容记忆犹新。这种考试方法,让学生必须在课下有充分的准备,要求学生自己必须查阅相关的书籍,并且对这些知识做出自己的总结,理出自己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和逻辑表达。这或许就是解决考什么的最好案例。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很多学生回答一般有两个模式:一是“对”或“错”;二是把书上的答案重复一遍。他们极少考虑他们为什么说这个问题是“对”或“错”,很少去想书上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多,但是,我认为对考试过于强调“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有很大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对死知识点考察的比重应当降低,多增加一些锻炼学生思维的试题,尤其是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多增加些体育案例方面的试题。
三、作为体育类的大学老师,不但要明确教什么和考什么,还应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人生观。如今,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娇宠导致了很多学生比较重视个人利益、过于自尊和自大,导致他们极为功利。在对我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讲授《体育休闲娱乐导论》的时候,有学生就问:老师,你讲这些抽象的理论对找工作有用吗?确实,很多学生都有这种疑问,有学生甚至问:老师,我们学这些理论课还不如学一门技术课,如篮球、足球、游泳,这会对我们找工作有用。这种功利的想法反映了学生对学什么的空白,他们认为大学就是一个教会学生技能的“工厂”。针对这种情况,要在课堂上逐步扭转学生的这种想法,让他们认识大学真正的作用。
在这种功利想法的背后,也反映了学生人生观的茫然。在对我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讲授《体育休闲娱乐导论》时,很多学生对教材中“对享乐主义的批判”表现出了“不屑”,有学生甚至问:老师,人生的目的难道不是挣钱为了享乐吗?对于这种观念,老师应当在授课的过程中逐步对其进行纠正,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其对师范生,应在授课过程中让他们坚信作为一个老师最重要的职业道德是:付出、良心的责任。“言必信,行必果”,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怎样要求学生,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否则一切将化为空谈。
参考文献
[1]范永胜. 创新教育视阈下的德育拓展[J]. 中学课程资源, 2008,(04).
[2]王志宁. 谈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 成才之路, 2008,(08).
[3]李伟. 浅议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 新选择, 2006,(07).
[4]吴俊. 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
[5]谭兴. 也谈体育教师的素质[J]. 体育师友, 2001,(03).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 高校体育理论教学初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2951/210261795161.html

更多阅读

怎样做好团队建设? 怎样搞好团队建设

团队是什么?顾名思义“团队就是团结的队伍”。也许这样的定义太直白,但确实能表述一个团队最重要的特征,那就是一个团队首先要团结。没有团结就没有团队,团结就是力量。人与人的经历不同,追求不同、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因此将一群人团结起

团队建设方案大汇总打造优秀团队 如何打造优秀团队ppt

团队的精髓是沟通、分工、合作、共同进步,以形成一个目标明确、有战斗力的团队。团队建设方案也是近些年来最受关注的管理难题之一了。由于中国市场各个行业的不断整合,行业前列的集团公司在全国各地都建立销售分公司和营销中心,这驻外

转载 团队建设游戏策划书 策划书团队介绍

原文地址:团队建设游戏策划书作者:lamgeely前言:人是招来人才却是训练出来的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心齐,泰山移路漫漫又有何惧让我扬起团结合作的翅膀飞向成功一、活动名称:迈向成功二、活动主题:团队建

2010年团队游戏大全(精选) 团队建设游戏大全

以下是世界工厂网小编精选的2010年团队游戏大全,无论是专业做团队建设培训工作的朋友,还是做指导性工作的团队管理者都应该对团队游戏有所了解。很多负责团队建设、团队培训工作的朋友都很希望掌握一些团队游戏大全,因为通过团队游戏可

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办法 作风建设实施办法

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第一条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通知》(鄂教高〔2008〕4号)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提升我院教师素

声明:《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 高校体育理论教学初探》为网友清澈的纯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