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一项保健食品消费行为调查显示,只有37%的民众常吃保健品,其中以维生素最多,其次是钙片、叶黄素,吃的目的主要是补充营养、消除疲劳、强化骨骼。
台湾地区远见民调中心在7月16日到20日期间,以电脑辅助电话访问方式进行“民众保健食品消费行为”调查,样本数是25岁以上的1002人,以95%信赖度估计,最大抽样误差为正负3.1个百分点。
调查人员表示,台湾民众一年吃掉1000亿元的保健食品,可以盖起1.5座台北101大楼,不过调查显示,吃保健食品的民众却只有37%,其中67.5%食用维生素,23.8%食用钙片、叶黄素或玉米黄素。
网友热搜的“十大保健食品榜首”是B族维生素,而食用保健食品的理由,调查结果是补充营养、消除疲劳、强化骨骼、保护视力。在“是否有固定补充保健食品”的调查问卷中,仅有55%有固定食用。
保健食品的消费金额,调查显示,曾购买保健食品的人当中,约1/4(27.1%)每月花新台币500元以下,另外,也有1/4(25.4%)每月花费2001元以上购买保健食品。
相关阅读

购买保健品需谨慎 谨防上当受骗老年人听堂养生课 买回近3000元产品
孙子怀疑爷爷上当 记者实地求证
近日,湘潭市民宋先生向我们都市日记反映,称自己的爷爷在一家卖保健品的机构上课后,买了近3000元保健品回家,他怀疑爷爷被这家公司给骗了。
宋先生的爷爷在湘电公园散步,接到一张“免费领取健康物资通知”的传单,发传单的人还请宋先生的爷爷到旺帝宾馆5楼去听课。
宋先生的爷爷听完课,带了近3000元的产品回家,里面有名为康寿柏年的保健品以及香薰被等产品。
宋先生觉得爷爷受骗了,于是打电话给卖东西的工作人员,要求退货,工作人员拿走东西后并没有将款项退给宋先生,只给了他一张收据。
29日上午,记者假装是宋先生的同伴,和他一起找到位于建设中路旺帝宾馆5楼的培训场地,走廊的墙壁上挂着益寿康(中科)健康服务管理中心的牌子,经过5
楼的会议室时,还可以听到里面有讲课的声音。
这家机构人力资源办公室的墙角摆了数箱康寿柏年,记者尝试询问墙角这些产品的售价。
经宋先生多次要求后,这家机构相关负责人将钱退给了他。
发现记者立即疏散上课人员
药监:保健品不是药品 老年人消费需谨慎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养生成为人们日常关注的大事,老年朋友口袋有钱时间有闲,也就成了各种保健品、保健机械的主要推销对象。宋先生爷爷参加的这个培训班,是不是有误导老年人消费的行为呢?
当记者再次来到5楼,看到工作人员在忙着疏散老人。会议室里面还有不少老人,有一名老人,高高举起手中卡片告诉记者,自己去领保健品。
记者注意到,一般是一个工作人员带两名老人,他们围绕在老人左右,不让老人们回答记者的问题,有几名工作人员看等电梯的人员
太多,于是带着几名老人走楼梯。
跟随几位下课的老人走了一段路后,工作人员终于离开,一位姓杨的娭毑告诉了记者,他们上课的由来。
65岁的杨娭毑告诉记者,自己是第一次来参加这种讲座,里面上课讲一些养生的知识,介绍他们的产品和产品的功用。
杨娭毑说在听课时,有些心动于是签订了协议,但是看到记者来采访,这家机构的人员就慌张送走老人,她心里不免起疑。
杨娭毑还告诉记者,她注意到,来这里上课的都是老年人。
随后,记者将这一情况,反映给湘潭市工商局岳塘分局建设路工商所和湘潭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岳塘分局。第二天上午,药监、工商工作人员来到会议室检查时,没有看到有任何人员上课。工作人员检查发现,这家名为湘潭市岳塘区益寿康生商行的公司证照齐全,售卖的保健品康寿柏年有批准文号。
同时,药监部门工作人员提醒老年朋友,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并不能治病。
在杨娭毑签订的协议上,记者发现,甲方盖有中国保健协会科普教育分会的印章,记者上网查询后,和科普教育分会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延伸阅读:湖州开展保健食品生产流通环节专项检查食药监总局表示未批准过“保健类月饼”线上线下融合“互联网餐厅”不只是营销的标签社会共治 河南奋力开创食品安全工作新局面网络订餐安全隐患多 细则配套方能有效监管专家鉴定传言 放血能救命没那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