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 古代科举史上一人替考八人的最牛枪手

  古代有些诗人真的很厉害,他们分分钟就能写出一首诗来,甚至有些人在考场当中当枪手一个人为八个人替考,那么古代最牛枪手是谁呢?千古不朽的诗人都有谁呢?下面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最牛枪手是谁

  温庭筠和鱼幼薇的师生恋成为流传至今的千古佳话。

  题记:据《唐书》记载,唐宣宗大中十二年的那场科考,考官安排他坐在帘前考试,由考官直接监视。考试中,只见温庭筠奋笔疾书,不一会儿就交卷出场了。考官事后才知道,“私占授者已八人”,温庭筠在他的眼皮底下已经顺利帮八个人完成了试卷。“枪替”技艺可谓出神入化,但他也因为“替考”再次名落孙山。

  代替别人考试的枪手古代称之为假手,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可谓明星荟萃,高手如云。然而,要评出历史上的第一枪手,估计要从个人才学、替考技巧、替考业绩、知名度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而晚唐的大诗人温庭筠在这些方面的条件无人与之匹敌,第一枪手非他莫属。

  古代枪手界有一潜规则,当一次枪手要收一定的费用,只干活、没酬劳,好像枪手们都不乐意。让当代枪手望尘莫及的是,温庭筠当枪手完全出于自愿,谈钱太俗,从不收费,可见其境界非同寻常。有求必应,是他当枪手的原则,有难必帮,是他当枪手的个性,他“救救人”的雅号似乎证明,温的确是枪手圈的“高大上”。

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 古代科举史上一人替考八人的最牛枪手

  温庭筠从40岁到55岁的十五年间,数次参加应举考试,屡败不中,积累了丰富的考试经验,并对考试的潜规则熟记在心,具备应对考场复杂形势的能力。唐代的科举考试是相当严格的,考生进入考场时,不但要脱衣搜身,坐席之间还要设置隔离物,传卷子是很难做到的。在这种复杂的考情之下,温庭筠如何在替考中大显身手,是一件难以想像的事儿。然而,人家做到了,并且做得很不错。

  最令后人佩服的是大中九年,即公元855年的那一次高考。当时,北山侍郎沈詢担任主考,为了防止作弊事件的再次发生,他把防范的重点锁定在温庭筠身上,因为从历年的考场违纪记录看,温庭筠就是有名的当枪手,只要这个人管好了,其他人估计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于是,沈詢特意在面前为温庭筠专设一考生席,并与周围的考生隔出一段距离,发誓要盯死看牢这个不守纪律的考生。

  第二天开考了,考场似乎没有什么异样,温庭筠感到身体不舒服,就提前交了卷子,沈詢一看,人家仍然交出了千字的文章。可令沈詢想不到的是,温庭筠在考场外悄悄告诉别人说,这次考试我救了八个人。一次考试,替考了八人,这在中国枪手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特例,其考试现场的枪手技巧令人叫绝。

  这一次考试,温庭筠再次名落孙山,他没有太在意,也没有怨恨自己,因为有多少次落选,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他知道,自己除了长得丑,别人看不起,没有钱,无法拿钱把考官砸晕,还没有靠山,没有人向考官打招呼讲人情,并且本人考试记录还差,这在唐代想中举是一件很难的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3551/547893783959.html

更多阅读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 广东书院制度沿革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兼议我国工会制度的完善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张宇彬摘要: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的产物,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工人开始成立与雇主对抗的组织,这便是工会;伴随着中国近100年来的政治经济大变动,工会制度也

论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科举制的消极影响

论科举制的历史影响积极影响: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消极影响: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到了明朝,八股取士,使得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清朝,由于

浅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功能 古代科举制度ppt

浅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功能张小萍 张昱基(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要】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自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建立,一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止,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科举制度是历代

浅论科举制度的利弊以及对现今社会的影响 科举制度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自隋开皇七年隋文帝设立开始,至清末公元1905年光绪帝废除,一共实行了1300年。这项用于封建君主选拔人才的制度对我国的古代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下面就其产生的利弊两方面来展开讨论。一、科举

声明:《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 古代科举史上一人替考八人的最牛枪手》为网友剪不斷的情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