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于如何吃到“放心中药”一直是业界难题,对于国家取消中药GAP认证,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闫希军认为:“这并不影响中药质量的保证,只要建立药产品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
2016年2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13项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6〕10号),取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中药产品上游质量控制全部下放给企业,迫切需要一套支持全产业链、具有公信力的质量追溯体系来统一监督中药产品各环节产品质量。
闫希军称:“因为15年前,教会了我们农民怎么能够种药,怎么能够按照标准种药,我们今天取消了GAP认证,更重要的质量要后移,就在中药材在收储加工过程中:一,要加强检验,首先检验它的真伪问题,比如说中药是不是NDA条码进行鉴定,二,要有安全性评价,里面的它的有效物质的含量如何,通过这样的评价就可以解决,再加上我们现代化全程追溯的物流体系,通过这些物流体系,贯通全程追溯,就是能够追溯源头,过程客观,责任可追,这样的话全产业链可以推动中医药有效的发展。
“构建第三方检验平台,国家发改委出台了政策保障和支持东南、北边和南边各建一所第三方检验平台,未来的话用政策引导,管理加强,让我们药笼逐步的走向这个第三方检验平台,逐步的纳入到全产业链的可追溯体系。”闫希军说。

闫希军还表示:“受到编制和财力的影响,药品审批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远远不够,欠的帐就比较多,目前积压了将近3万件的药品申报材料。去年他也曾呼吁国家加大编制和投入。他建议药品审批向市场开放,建立社会化的第三方审批平台。 ”
专家观点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孙晓波
实施大健康战略
全面发展中医药
“十三五”规划中,我们国家把大健康产业放在重要的位置。规划提到,到2020年十三五末期,我国将实现全民小康,我个人认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医疗健康产业也将引领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此外,中药材种植也是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内容,中药材既是大健康产业重要推手也是中医临床必要的用药。
中国中药协会副秘书长申诺
山西中药材品质
得到全面提升
山西省中药材行业协会成立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贵会深入贯彻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当地规定,积极践行服务宗旨,协助政府实施行业管理,在维护资源企业合法权益同时开展行业专业培训,发挥本省中药材优势,加强标准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全面提升了中药材品质,推动山西中药材繁荣发展,赢得相关政府部门及资源企业的认可和好评。
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山西省中药材行业协会会长李安平
将三晋名药连翘、党参
黄芪做成业内翘楚
我省是传统中药材主产区,大宗道地中药材连翘、黄芩、远志等优势品种,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很高,更有潞州党参、浑源黄芪、阳城山茱萸等药材,以其品质上乘,在市场上大有名气。与此同时,我省的中药材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没有形成大规模、高标准的生产基地。
2015年3月14日,山西省中药材行业协会在太原宣告成立。一年来,通过发挥平台功能、统一规划发展、全面整合资源,有效推动了我省中药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党参、连翘、苦参、黄芩、柴胡为主的太行山中药材基地;以连翘、柴胡、板蓝根为主的太岳山中药材基地;以黄芪为主的恒山中药材基地;以远志、柴胡、生地、丹参为主的晋南边山丘陵中药材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省中药材行业协会专门成立了专家委员会,推进中药标准化建设。期间,专家委员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在中药材基地建设、种植技术、质量标准、种子种苗基地建设、科学采收等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经过专家委员会的大力推动,山西省承担了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10大品种的标准制定。
同时,协会积极参加各项国际、国内活动。与美国、日本千寿药业、台湾、东南亚等交流洽谈,实现合作共赢;参与中药材物流基地规划建设,为我省实现中药材现代物流奠定基础;参加中医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就如何利用“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开发好山西道地药材进行了交流洽谈。
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资源和企业优势,着力培育大品种、大品牌,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把山西的中药材卖到全国,把三晋名药连翘、党参、黄芪等,做成吉林人参、云南三七那样的业内翘楚,使中医药在山西这块土地上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