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要以课堂为阵地,把学生的心理调控于课堂教学之中,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心理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085-01
心理素质是在遗传条件和后天影响下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个性特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重要位置。它包括自我意识、能力、情绪、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学业进步、事业有成的重要保证。
青少年时期是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处于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同时,这一时期又是锻造人格、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挖掘潜力的黄金时代。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升学与就业的矛盾,价值观念等问题经常困扰着他们。诸多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逐渐使他们产生焦虑、忧愁、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甚至出现以摧毁美好事物作为发泄手段的扭曲的心理现象。据对城乡不同类型的数万名中学生的心理调查表明:初中13.6%、高中18.79%的学生表现出情绪和行为的紊乱。因此,关心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可避免地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为语文教师,要以课堂为阵地,寓学生的心理调控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进而学会做人、学会交往。笔者在进行教育实践时,获得如下几点体会:
1.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心理学的大量实验证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提高,在紧张压抑的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下降。科学家们也认为:心情愉快时,大脑皮层容易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便于建立暂时的神经联系,并使旧的神经联系重新活跃进来,于是人们的思维敏捷,浮想联翩,学习情绪高昂。相反,在冷淡、烦闷的情绪中,学生思维紊乱,甚至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宽松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和德行,诱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语文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模式,教师应当努力和学生结成亲密友好的关系,创设和谐、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大胆地发言,展现自我,培养自信品质。因此,在把握《荷塘月色》的立意时,一改同学们习以为常的学习方式,老师讲,学生听。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朗读、讨论、各抒己见。在讨论后,有意识地让平时不爱说话、内向、自卑的同学发言,有的说"不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的社会现实",有的说是"摆脱生活的重压"等,只要言之有理,都予以肯定,大力表扬、鼓励。这样给学生提供了发言的机会,使学生相信自己,对学习充满兴趣,对前途充满希望。以乐观的心态对待困难,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
2.依照学科优势,进行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可以疏导人的感情,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当一个人沉浸在美的欣赏的创造中时,由于注意力的转移、情感的升华,就可以超脱自身的烦恼,使心情开朗,心理稳定,从而促进身心谐调发展。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叶老说:"它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以情动人的艺术。"语文教材中的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文情并茂的优秀作品,蕴含着不同形态的美。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心理感应,以境育情,以情育情。指导朗读《沁园春 雪》时,想象着自己站在雪峰之巅,极目远眺阳光照耀下红装素裹的美丽雪景,内心产生一种"江山如此多娇"的豪情。同时,配以这首词的录音歌曲,让学生在文字、音乐的氛围中产生美的享受,激发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让学生也说出一件生活中父亲最关心自己的事情,有的学生说父亲在雨天送自己上学,用雨伞为自己遮风挡雨,而他却淋湿了大半个身子;有的学生说父亲在寒冷的冬天,顶风冒雪送来了棉衣棉被;有的说父亲在炎炎酷夏,买冰淇淋给独生子,自己却爬上水龙头喝自来水……一时间,一股浓浓的亲情洋溢在课堂上,学生的情感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水乳交融,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此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美、鉴赏美,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通过生动优美的文学作品,丰富多彩的文学形式,使学生沐浴在美的春光中,使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使人的积极、肯定、正面的本质力量得以充分显现。
3.借助文笔,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在学校生活中,有些同学会因各种生活琐事而烦躁郁闷,产生消极情绪,可又觉得有口难言,无处诉说。于是,情不自禁地倾注笔端。因此,日记、随笔、杂感成了学生感情倾泻的阵地。我们要时常鼓励学生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一篇篇习作仿佛就是一颗颗透明的心灵,成了学生描绘内心世界和对生活思考的最佳园地。他们可以尽情地宣泄衷情、揭露丑恶,形容世故。在批阅这类习作时,用饱含感情的话语和学生展开心灵的对话,与学生作真诚的交流,让学生从中获取进步的信心和力量,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绚丽的人生。
一位学生在习作《想哭的理由》中叙述自己的消极心理:对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对人际关系的紧张,同学间非正常交往的焦虑和苦闷等,想哭的理由很多很多。我认真阅读了他的文章,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生活是一面多棱镜,是美好的,也是复杂。不妨把心灵的摄像机对准阳光灿烂的一面,笑傲人生,你依旧会很快乐的。然后,又为他写下了一篇三百多字的小散文《换个姿态看生活》,以平等的中吻与他作推心置腹地交流,鼓励他走出灰暗,奔向阳光。作文本发下后,他非常仔细地阅读评语,情绪很受感染,心理上有了很大改观。
另外,在社会变革时期,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被打破,而新的价值观念又未形成,人们易处于彷徨无助的心态境地,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习作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对学习的作用、工作的价值等认识出现偏差。针对这种情况,用一些饱含哲理的小故事启迪诱导;对因遇到某些小挫折而灰心丧气的,写几句名言给予激励。不同性格的学生,不同内容的习作,给不同的评语,以情动人,以理晓之。
总之,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要比学生获得文化知识慢得多,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依照学科优势,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协调周围环境关系,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且创造力强的新型综合化人才铺下坚定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申继亮.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2] 李惠惠;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J];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