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八卦,明五行之精微。医而明此,方知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刚柔之中,复有刚柔,而其对待之体,消息之机,交感之妙,错综之义,昭乎已备;则凡人之性理神机,形情病治,可因之以得其纲领,而会通其变化之多矣。
自兹而四象相交,成十六事,八卦相荡,为六十四,分内外以配六爻,推九六以成蓍数,人物由之而大成,万象因之以毕具。前阅圆图,即其精义,是图虽象乎万有,尤切夫人之一身。故曰先天图者,环中也;环中者,天之象也。

六十四卦列于外,昭阴阳交变之理也;太极独运乎其中,象心为一身之主也。乾南坤北者,象首腹之上下也;离东坎西者,象耳目之左右也。自复至同人,当内卦震离之地,为阴中少阳之十六,在人为二八;自临至乾,当内卦兑乾之地,为阳中太阳之十六,在人为四八;自姤至师,当内卦巽坎之地,为阳中少阴之十六,在人为六八;自遁至坤,当内卦艮坤之地,为阴中太阴之十六,在人为八八。阳生于子而极于午,故复曰天根,至乾为三十二卦,以应前之一世;阴生于午而极于子,故姤曰月窟,至坤为三十二卦,以应后之半生。前一世始于复之一阳,渐次增添,至乾而阳盛已极,乃象人之自少至壮;后半生始于姤之一阴,渐次耗减,至坤而阳尽以终,乃象人之自衰至老。纵观之,则象在初爻,其乾尽于午,坤尽于子,当二至之令,为天地之中而左右以判。左主升而右主降,升则阳居东南,主春夏之发生,以应人之渐长;降则阴居西北,主秋冬之收敛,以应人之渐消。横观之,则象在二爻,其离尽于卯,坎尽于酉,当二分之中,为阴阳之半而上下以分。上为阳而下为阴,阳则日出于卯,以应昼之为寤;阴则日入于酉,以应夜之寐焉。即此一图,而天人之妙,运气之理,无不具矣。再阅方图,其义象地,乾始于西北,坤尽于东南。天不足西北,故圆图之阳在东南;地不满东南,故方图之刚在西北。是皆伏羲之卦也。
又若文王八卦,位有不同。伏羲出自然之象,故乾上坤下,离左坎右;文王合河图之数,故火南水北,木东金西。(此节自方图以下并河洛数义,详方隅、气数二论。)质诸人身,天地形体也,乾坤情性也,阴阳气血也,左右逢原,纤毫无间,详求其道,无往不然。
故以爻象言之,则天地之道,以六为节,三才而两,是为六爻,六奇六偶,是为十二。故天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脏;天有十二会,人有十二经;天有十二辰,人有十二节。知乎此,则营卫之周流,经络之表里,象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