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王皇后 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是谁 李治是怎么死的

大唐皇帝李治

李治基本信息数据来源 : 历史百科-李治

中文名李治国籍/朝代唐朝 职业皇帝庙号高宗民族汉族出生地长安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出生日期公元628年逝世日期公元683年12月27日陵寝乾陵信仰道教在位时间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爵位晋王主要成就唐朝疆域在其统治时期达到巅峰,设立安东,安南,单于都护府,永徽之治代表作品《监国求贤令》《谕普光寺僧众令》《为文德圣皇后荐福令》等家庭成员李世民,武则天,李弘,李贤,李显,李旦,李令月

唐高宗李治为大唐第三代皇帝,为唐国公李渊之孙,唐太宗李世民之第九子,于贞观十七年被饱受诸皇子夺位之苦的李世民册立为皇太子,在盛唐历史上,李治虽因性格懦弱,少有建树,然而却是一位颇为仁爱的皇帝,因而后世口碑一直不错。

唐高宗李治画像

唐太宗子嗣众多,年幼而又生性敦厚的李治本不在承继大业的人选之内,然而未等太宗皇帝驾崩,太子李承乾、齐王李佑便先后谋反,令得李世民伤心不已,心灰意冷之下,遂生出了将王位传给自己亲自抚养长大的九王子李治,便是后来的唐高宗。

或许在李世民心目中,缺少雄才大略,治国能力不足,尚可教化提高,然而若无一颗仁爱之心,必定无法广施恩泽于天下万民,难以堪当一国之君之重任。

李治登基之初,在朝政大事上倚重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虽无大错,却始终无法成长一名独当一面英明君主,直到后来,一个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中豪杰来到了李治身边,唐高宗的执政生涯才得以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女人,便是后来成为一代女皇的武则天。

关于唐高宗李治,民间对他的评价普遍是一位“守成皇帝”,说得更明白点,与其说人们对他的政绩感兴趣,不如说对他后宫女人之间的故事更为津津乐道。须知唐高宗李治从父亲李世民手中继承的,不仅仅是大唐的江山社稷,还有李世民生前颇为宠幸的后宫佳丽啊!

李治的生母

唐高宗李治的生母为唐太宗的正妻——文德皇后长孙氏。长孙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德皇后,她本是将门之女,大唐宰相长孙无忌之妹,也是唐太宗一生敬爱的女子。

长孙皇后剧照

民间关于长孙皇后的传说很多,相传她十三岁初为人妇之时,正值隋末群雄纷争的年代。唐国公李渊颇有威望,因而四方豪杰纷纷前来投奔。此时年少气盛的秦王李世民凭借他出色的个人能力和强大的政治手腕招揽了不少有识之士,其中就包括秦叔宝、程咬金等当世豪杰。

为了帮助丈夫赢得良好的人缘,长孙氏每逢征战之时,便亲往战地勉励前方诸将,鼓舞三军士气。私下每有地方官员敬献金银财帛,她也坚决不受,亦或者将财物分送贫苦百姓,赈济灾民。身为官宦小姐的长孙氏却能如此体恤民情,这在当时饱受隋末暴政之苦的百姓看来,自然是铭感于心。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称帝。前朝诸臣之中,有一位以直言进谏著称宰相魏征,常劝李世民要以江山社稷和天下万民为重,不能玩物丧志。

一次,魏征又在朝上进谏君王不可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盖离宫,否则与隋炀帝暴君无异。唐太宗一下朝即龙颜大怒,声称要“杀了那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得知内情后急忙换上朝服向唐太宗叩拜道喜,说魏征之所以敢直言不讳,全因君王乃是明君,明君得贤臣辅助,犹如得明镜以正衣冠,理应珍而重之,怎能妄开杀戒?太宗当即幡然醒悟,羞愧不已。至此之后,更为励精图治,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对魏征越发珍爱敬重。

李治皇后

唐高宗李治先后立过两位皇后,一位是众所周知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另一位,乃是高宗的原配,唐太宗生前钦点的儿媳妇,中书令柳奭的外甥女王氏。

王皇后剧照

由于王皇后和李治的婚姻属于长辈包办的婚姻,因而从一开始,李治对她的感情就很淡薄,加之王氏一直未能诞育子嗣,李治对她更不待见,继而专宠能歌善舞的萧氏。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后宫未生育的宫女才人皆被送往感业寺出家为尼,其中就包括唐太宗在世时,李治就极为爱慕的武则天。

彼时,王皇后正为设法扳倒萧淑妃这个“狐狸精”的而绞尽脑汁,思来想去,竟想到接回高宗的旧爱武才人,两人一起联手整治萧淑妃的破主意。

几年后,于感业寺中受高宗宠幸而怀有身孕的武则天在满朝文武的一片反对声中被王皇后接回宫,封为昭仪而重得高宗爱幸。至此之后,一度气焰嚣张的萧淑妃果然失了宠。

王皇后正为自己的“高招”自鸣得意,然而很快她就发现起初还对她毕恭毕敬的武则天渐渐独占了高宗的宠爱,她费尽心机扳倒了萧淑妃,却即将连皇后之位都失去,如此一来,武氏对自己的威胁,岂非更胜于萧氏?幡然醒悟的王皇后此刻急忙再去联合萧淑妃对抗武则天,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不久之后,武则天新降生的女儿在宫中意外死亡,武则天在高宗跟前直指王皇后前来探视,谋杀了公主。高宗震怒,遂废王皇后为庶人,连带多番诅咒武昭仪的萧淑妃一同废黜囚禁。武则天施毒计一举铲除了后宫对她威胁最大的两个女人,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高宗的皇后。

李治书法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亦为长孙皇后嫡出的皇子。唐太宗生前连续经历皇子谋逆后,心灰意冷,遂立宅心仁厚的李治为太子,即后来的唐高宗。或许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唐高宗乃是一位酷爱诗词和书法的风雅天子,尤其喜爱书法,在他三十四年的帝王生涯中,书法大概是他最大的爱好。

李治剧照

唐高宗李治王皇后 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是谁 李治是怎么死的

唐高宗李治年轻时庸懦无能,缺少杀伐决断的勇气,所以在朝政大事上难有建树,致使长孙无忌等大臣把持朝政,倚老卖老,长期弄权,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武则天成为皇后,辅佐高宗执政才得以杜绝。

李治虽然在治国才能上有所欠缺,然而其得益于太宗皇帝的亲自教导,自幼饱读诗书,文采斐然,在书法和文学上造诣颇高,是当时公认的才子。

据史书记载,唐高宗李治尤擅工行,行笔婉妙,自有其独到之处,此外,他对草书、隶书、楷书、飞白书等各种笔法也是应用自如,丝毫不逊名家。观后世流传的唐高宗手笔不难发现,他的书法苍劲豪迈,字迹圆润俊华,视觉效果十分美观,比之其父太宗皇帝之手书,也不遑多让,因而世人评价颇高。 唐高宗流传于世的书法佳作不胜枚举,其中《大唐纪功颂》、《万年宫铭》、《六尚书帖》、《九乾门帖》、《前事帖》、《欲僻洛城帖》等精彩的书法作品,均可称之为帝王代表之作。

李治怎么死的

唐高宗李治在位三十四年,执政期间一度历经了废立中宫、改立太子等大事,在武则天的辅佐下政绩斐然,因而高宗时期为唐朝版图最大之时,太宗皇帝所创下的贞观之治,也在这一时期得以延续和光大。

唐高宗李治剧照

永淳二年十二月,时年五十六岁的唐高宗李治在贞观殿龙驭殡天。

关于李治的死因,据史料记载是病逝。李治在位时,日常主持朝政,批阅奏章之时,常犯头痛顽疾,侍医秦鸣鹤曾以针灸刺穴之术为帝王治愈。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一度辅佐李治整顿朝纲的武后逐渐展露出难以驾驭的政治野心,有逾越君王主导朝政之势,高宗看在眼里,逐渐兴起废后的念头。

岂料早在天子身边布下耳目的武则天知悉后,立刻向李治痛陈己过,申诉辩解。在她的巧妙周旋下,废后一事不了了之,然而拟诏大臣上官仪却遭到诛灭九族的下场。至此之后,李治无力再制约武后,加上长年累月的劳累,旧疾复发,一度竟发展成目不能视的地步。

帝王难以操持政务,遂命太子李显监国,代行政务。昏聩无能的李显难以担此重任,而此时,锋芒毕露的武则天实际上已完全掌控了李唐江山的军政大权。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李治之死,一半是由于他身体孱弱被风眩症疾病所累,另一半也是因为其后半生一直生活在强悍的妻子武则天的阴影里,内心绝望而又无力改变现状,只得忍气吞声,郁郁而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5751/889495674851.html

更多阅读

西汉景帝刘启之皇后——王皇后 汉景帝刘启最爱的女人

王娡百科名片 王娡影视形象孝景王皇后(?-前126年),姓王氏,名娡,为汉景帝第二任皇后,汉武帝生母。王皇后是槐里(今陕西兴平)人,母臧儿为燕王臧荼孙女,父为槐里人王仲。《史记》和《汉书》均记载了王皇后的生平,但王皇后的名字却是出自唐代司马贞所

唐高宗废立皇后之谜 唐高宗王皇后

高宗永徽六年,李治废皇后王氏为庶人,立昭仪武氏为皇后。不久,朝廷的元老重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均因为反对废后遭到贬逐或诛戮。对于这一史实,很多人都将矛头指向武则天,认为是她一手策划和导演的,这也恰与武则天一贯毒辣强硬的做法相符合

悲情王皇后留给女人们的思考 女人们的红纸信 下载

读唐史了解武则天,欣赏她的大智慧,同时代失败女人的教训呢,女人更要深思。贞观二十三年六月,唐太子李治登基后,册封太子妃王氏为皇后。年号:永徽。永徽二年(651年)秋天,王皇后授意从感业寺接武才人回宫,到了永徽六年(655年)10月,王皇后被废贬为庶

从王皇后与萧淑妃临死前说的话看二人性格 曹操临死前说的话

  王皇后与萧淑妃落马后,武则天将她们俩关在了小黑屋内,但后来因为已经当了皇后的武则天通过眼线知道唐高宗因心生慈悲而去看了王皇后和萧淑妃二人,于是武则天进言将二人杀掉。在得到唐高宗的旨意后,武则天将二人打得血肉模糊后,将二人

声明:《唐高宗李治王皇后 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是谁 李治是怎么死的》为网友扯脸笑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