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训练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训练

1,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

A.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    部、    部、    部、    部和工部。

B.古诗文中经常提到“岁寒三友”,它们是松、    、    ;“花中四君子”是指梅、    、竹、    。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训练

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    ,已死的父亲为    ,已死的母亲为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    。

2,在横线上填写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

A.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    ;官员到职工作叫    ;授予官职叫    ;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    。

B.古人表示年龄都有专门的代称:二十岁叫    ,三十岁叫    ,四十岁叫    ,六十岁叫    。

C.我国不少城市有古称或别称,如南京叫金陵,苏州叫    ,扬州叫    ,杭州叫    ,开封叫    。

3,在古诗文中,同一事物往往有若干名称。以下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月亮被称为“蟾宫”、“月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等。

B.雪被称为“琼玉”、“碎玉”、“碎琼乱玉”、“冰花”、“六出”、“梨花”等。

C.信被称为“鸿”、“尺牍”、“尺素”、“函”、“札”等。

D.酒被称为“琼浆”、“玉液”、“玉醴”、“杜康”等。

4,在下面几种语境中敬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语境:①麻烦别人②请人改文③求人原谅④请人批评

A.打扰    斧正    指教    包涵

B.劳驾    打扰    赐教    斧正

C.打扰    斧正    包涵    指教

D.包涵    打扰    赐教    斧正

5,在古诗文中,下列词语各指代什么?

①“汗青”代          ②“须眉”代          ③“巾帼”代              

④“桑梓”代          ⑤“轩辕”代             ⑥“三尺”代              

6,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代“国”常用来指都城,同时也指诸侯被分封的领地。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古人认为中国的四周都是海,所以也用“海内”指中国。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使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使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在古代,“仆”可作为成年男子的谦称,“妾” 可作为成年女子的谦称。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上午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7,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D.《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则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8,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古人以“稷”为五谷(黍、稷、麦、稻、菽)之长。古代帝王、诸侯祭祀土神(社)和谷神(稷),故合称为“社稷”,并用来代称国家。

B.宫、商、角、徵、羽为古代音乐的五声,又称五音。变徵,声调悲凉。

C.古人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D.刎颈之交、莫逆之交、都用来形容交情很深。

9,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元宵、七夕、重阳、春节

B.春节、中秋、端阳、除夕

C.元宵、中秋、清明、元旦

D.元旦、七夕、重阳、元宵

10,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按节令的顺序,四首诗依次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鸾扇斜分凤帷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④千门万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①②④③   D.④②③①

11,写出下列诗句所反映的我国古代民间传统节令的名称。

①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②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刊悲

③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④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

答:①        ②        ③        ④        

12,古人文集题名(A)或称作者的字或号,(B)或称其谥号,(C)或称其官职,(D)或称其籍贯。分别指出下边六种文集属哪一类。(

0

18,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1996年全国高考题)

    (1)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

    (2)"文房四宝"是对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四种文具的统称。

    (3)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_____ 和_______ 。

    (4)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1995年是农历 年,1996年是农历丙子年,1997年是农历_____________ 年。

19,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任选两题)。(2分)(1997年全国高考题)

    (1)“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 、南岳衡山、西岳 、北岳恒山、中岳 。

    (2)《四库全书》是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共收古籍3503种,按照   、  、  、  四部分类,所以称为“四库”。

    (3)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 、 、 四种角色行当扮演。通常所说的“末”,归入“生”中。

2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998年全国高考题)

    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参考答案

1,(1)户、礼、兵、刑(2)竹、梅;兰、菊(3)先帝、先考、先妣、先贤

2,(1)下车、视事、拜或除、乞骸骨(2)加冠或弱冠、而立、不惑、花甲(3)姑苏、维扬、临安或武林、东京

3,B

4,C

5,①史册②男子③妇女④故乡⑤祖国⑥法律

6,C

7,A  以“神器”喻老师,错

8,D  布衣之交、忘年之交、车笠之交、竹马之交,这些词语虽都表明有交情,但不一定很深。

9,A

10,D  ④元宵②寒食③七夕(乞巧)①中秋

11,①七夕(乞巧)②寒食③清明④重阳

12,①D、②B、③A、④D、⑤C、⑥D

13,年份有:改元景炎(单答“景炎”不算对)、淳熙丙申(单答“淳熙”或“丙申”都不算对)

            日子有:至日、戊申、晦(答“戊申晦”也算对)

            时辰有:五鼓

            评分标准:

            答对一至二个不给分,答对三至四个给1分,答对五或六个给2分。答错两个扣1分,扣完2分止。

14,B

15,C

16,C

17,D

18,(1)《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笔 墨 纸 砚 (3)榜眼 探花 (4)乙亥 丁丑

答对一题得1分,答对两题得满分。如内容残缺或有错别字,则该题不得分。

19,(1)泰山 华山 嵩山  (2)经 史 子 集  (3)旦 净 丑

答对一题得1分,答对两题得满分。如内容残缺或有错别字,则该题不得分。

20,C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6251/792291599251.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高考复习:文学文化常识荟萃

原文地址:高考复习:文学文化常识荟萃作者:晓泓婕伊文学文化常识荟萃一一、名词解释:(一)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四史”:《史记》、《汉书》、

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考点

古代文化常识一、天文我们学习古代汉语当然不是系统学习我国古代的天文学,但是了解古书中一些常见的天文基本概念,对于提高阅读古书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现在就七政、二十八宿、四象、三垣等分别加以叙述。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

高考必备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1.关于古诗与星宿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之句,以星衬月。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古诗十九

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2017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一、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

声明:《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训练》为网友弗拉明戈少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