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清朝,杜甫的两组春词,依然余响不绝。值得一提的是清初诗坛盟主、神韵派的代表人物王士祯,即王渔洋,他读老杜《江畔独步寻花》而叹曰:“读七绝,此老是何等风致!”其着眼点正是“风致”,也即“神韵”。
跟极不善于自我戏剧化的杜甫不一样,王渔洋特别擅长营销自己,公众号推广极为成功,二十三岁在济南写《秋柳》诗,引南北无数名士唱和。他食髓知味,到了扬州推官任上,粗官细做,冷官热做,又借瘦西湖上“红桥修禊”写了《冶春绝句》二十首,再次赢得十万加,唱和诗足有三卷。时在康熙三年春(1664)。日后,王渔洋不无得意地将他的“红桥”与王羲之的“兰亭”相提并论了。
诗却不怎么样,哪怕有人说“消魂极,绝代阮亭诗”。下面是其前三首:
今年东风太狡狯,弄晴作雨遣春来。江海一夜落红雪,便有夭桃无数开。(其一)
野外桃花红近人,秾华簇簇照青春。一枝低亚隋皇墓,且可当杯酒入唇。(其二)
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阑干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其三)
“东风狡狯”是拾老杜“春色无赖”的牙慧。湖上夭桃开如红雪,怎么扯到江畔海边?故“江海”二字甚无谓,“便有”二字也不通。“且可当杯酒入唇”又用了杜诗的“莫厌伤多酒入唇”,但“且可当杯”四字,字字皆凑。这二十首《冶春绝句》里,老杜式的狂态、痴心、野趣,影子都不见了,只剩下“衣香人影太匆匆”的“风致”。
王渔洋的“风致”,关乎“才力”,果然单薄,连为扬州留下“冶春”两个字的品牌,也是从杨维桢《冶春口号七首》仿来的。
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再读几首
《冶春绝句》
王士祯
其四
东家蝴蝶作团飞,西家流莺声不稀。
白苎新裁如雪色,潜来花下试春衣。
其五
扬州少年臂支红,桃花马上柘枝弓。
风前雉雊雕翎响,走马春郊类卷蓬。
其六
锦帆何日到天涯,宫监来时事可嗟。
几处凄凉作寒食,酒痕狼藉玉勾斜。
其七
三月韶光画不成,寻春步屟可怜生。
青芜不见隋宫殿,一种垂杨万古情。
其十
坐上同矜作达名,留犁风动酒鳞生。
江南无限青山好,便与诸君荷锸行。
其十一
海棠一树淡胭脂,开时不让锦城姿。
花前痛饮情难尽,归卧屏山看折枝。
其十二
筇杖方袍老谪仙,威仪犹复见前贤。
蓬莱三度扬尘后,坐阅春光九十年。
其十五
杜陵老叟穷可怜,犹能斗酒诗百篇。
今朝何处垆头卧,知有人家送酒钱。
其十六
彭泽豪华久黄土,梁溪歌舞散寒烟。

生前行乐犹如此,何处看春不可怜。
其十九
故国风流在眼前,鹊山寒食泰和年。
邗沟未似明湖好,名士轩头碧涨天。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江弱水;编辑:张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