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号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稻草人童书馆总编辑南来寒先生应邀前往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第五届书香节,为学生家长们做演讲。以下是演讲的内容。
教育专家表示,根据一个人的成长规律和我国的升学考试制度,一个人一生中奠定人生观、价值观、知识基础的黄金阅读期,只能在10~14岁(即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之间。
小学三年级之前,属于识字阶段,同学们还没有能力进行大量阅读;而从初二下学期开始,学校又为迎接中考和高考,普遍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习题数量,没有时间阅读;到了大学阶段,又面临着繁重的课业、英语考级、考研、实习、就业等一系列压力,也没有时间集中阅读。
因此,在10~14岁这4年的黄金阅读期内,如果同学们能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阅读大量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将帮助我们确立积极的人生观,提高学习能力,甚至选择适合的专业方向。如果错过了这一“黄金阅读期”,后面各个阶段的学习可能会先天不足。
长期以来,我们对母语的学习却不及英语等学科。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语文分值比重越来越大。无论是一线老师还是教育专家,一再强调要培养孩子看书阅读的好习惯。因为,这无论是对“应试”还是“素质能力”的提升,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生要不要读诗读史?
如今,不少学校都在提倡孩子背古诗古文,对于这样的举措,不少同学和家长心有疑惑:小孩子需要大量读诗读史吗?
我认为,读诗背诗是十分有必要的。先不说经典古诗词对孩子文学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单从目前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就需要家长对孩子古诗词这块的阅读重视起来。
小时候背的东西往往能记得更久,甚至能伴随一身。背诗词时,就直接背,不必太多去关心语句解释等,等自己懂了再回过头看会别有一番滋味。
另外,同学们读一些史书也很好,可以从一些比较有趣的史书开始,比如《明朝那些事儿》《袁腾飞讲历史》、“一口气读懂”系列等,让孩子趣读历史。这个过程中,可以和影视剧结合起来看。例如《三国演义》等电视剧。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