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取经 误传千年!西天取经第一人竟是他

  玄奘是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棉,出生于洛阳偃师市。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从京都长安出发,历经艰难抵达天竺。

  游学于天竺各地,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在大慈恩寺等寺院进行研究和翻译佛经直到圆寂。玄奘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所撰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玄奘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例如《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即是以玄奘为原型。

  玄奘出生于贫寒之家,父母早丧,13岁便出家修佛。出家后,他遍访佛教名师,先后师从慧休、道深、道岳、法常等人学习《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成实论》、《俱舍论》及《大般涅粲经》,造诣颇深。修为越高,接触的佛经越多,玄奘便越感到中国佛义存在不可统一的分歧。



《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即是以玄奘为原型

  这并不难解释,佛教在从印度传到中国之后,由于翻译不同而产生很多不同的版本,对佛义的很多注释也是众说纷纭。出于对佛教的钟情,也为了求得佛经的原始版本,消除中土对佛义的分歧,他便有了西天取经的想法和行动。

  玄奘也算生逢其时,唐太宗的开明思想为其西天取经的计划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与帮助。


629年,玄奘离开长安,踏上了西天取经的征程

  不过也有人说玄奘当年并没有获得皇帝的批准,而是在一些商人的帮助下实现了西天取经的计划。这种说法不得不令人生疑,如果没有朝廷的支持,玄奘恐怕连通关文牒都拿不到。

西天取经 误传千年!西天取经第一人竟是他
  629年,玄奘离开长安,踏上了西天取经的征程。他先到兰州,然后转到敦煌,途中不停地讲经,他西去取经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西域各国。此后,他穿行于茫茫沙漠,登临巍峨雪山,经受路途的艰辛和气候的骤变。630年夏天,他终于在一番艰难跋涉后到达了印度。从此,他边行走边向当地佛教求经,一路上收获颇多。633年,玄奘到达了印度的佛教文化中心,也是佛教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

  因为对佛教研究至深,玄奘在那烂陀寺受到了厚遇,从师于戒贤,几乎透彻了所有佛学疑点。在他准备回国时,戒日王还专门为他所著的《会宗论》和《制恶见论》组织了辩论会,参加大会的有18国国王和各派著名学者,但无人能与其匹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8951/197691154183.html

更多阅读

评《珠光宝气》: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这部08年的长篇电视剧我直到09年底才终于看完了,虽然说比之N年前同样长篇大作《创世纪》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80集的长剧,能够吸引人看完,应该已经算是不错了。看完这部电视剧,我深刻地体会到,这部电视剧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

误传千年的七句话 误传千年 中国人不知的九个历史传奇故事

随着时光流逝,许多真相由于历史久远而变的扭曲,或者干脆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被人们抛弃。有一些故事是伪造的,其目的不过是为了给历史人物增添一些传奇色彩。然而,另一些故事由于与历史人物的联系太过紧密,有时候让人说不清真假。接下来让

15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 十个被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

   ①嫁鸡随鸡,嫁狗随狗;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③有眼不识金镶玉;④不到黄河心不死;⑤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⑥狗屁不通;⑦王八蛋;⑧无毒不丈夫;⑨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⑩无奸不商。戳图看它们的“真身”↓↓这种解读你认可

雷锋流传一句话 流传千年的七句话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支柱之一,也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值得骄傲的瑰宝。  我们现在所学习到国学文化只是沧海一粟。  来看看我们生活中被误解的名言,  告诉自己国学切不可断章取义,  树立

声明:《西天取经 误传千年!西天取经第一人竟是他》为网友森蓝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