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巨头在华集体沦陷 上海第一代化妆品品牌集体沦陷调查



“化妆笔有爱丽丝,香水有梦巴黎。”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女孩子对上述上海化妆品品牌记忆犹新。

  但是回望过去,她们发现自己会被怀旧所击倒:这些上海老品牌的生命力非常有限,它们当中的大部分,在成为国内第一批美白护肤品、彩妆、香水、洗发水后,现在已经在市面上消失。少数品牌希望重树自己在计划经济年代所创造的销售奇迹,却始终仍在艰难的尝试阶段。

  一个年代的象征

  20多年前,几乎在一夜之间,“小芳第一次约会,就用了爱丽丝全套化妆笔”的广告语开始铺天盖地出现在电视、广播和当时可运用的各种传媒上。刚刚经历过动荡的年代,来自上海的爱丽丝用了一种突破性的营销方式:嗲嗲的女声,对于“约会”这个词的大胆应用,以及广告女郎“嘘,爱丽丝”的暧昧表情,都令爱丽丝成为当时上海某种风尚的代表,从而打开了销路。

  当时一盒友谊雪花膏仅要几块钱,可一套爱丽丝化妆笔就要15元,身价不菲,一举占领了化妆品的高端市场。

  那个暗红色的盒子,成为所有上海女孩最希望拥有的礼物。爱丽丝的出现,成为中国第一代“彩妆”的代表。

  除了稍后出现的永芳,那个年代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都来自上海。很多消费者至今还记得美加净、郁美净、孩儿面、皇后牌珍珠膏等品牌。此外,还有人记得“友谊”品牌标识中的那道门,就是“越南的友谊之门”;百雀羚,伴随许多女孩走过最青涩的时光。

  褪去的光环

 车企巨头在华集体沦陷 上海第一代化妆品品牌集体沦陷调查
  即使没有深入人心的广告语,在资源匮乏的年代,任何一盒香香的化妆品,都可能打开全国各地的市场,从而成为“名牌”。

  1986年9月,爱丽丝系列化妆笔在国内由上海中国铅笔一厂首创并推向市场。1990年,中国铅笔一厂、中国铅笔二厂生产的化妆笔占全国总量的90%。

  现在,爱丽丝系列化妆笔已经难觅芳踪。

  还有些品牌成了印象中“妈妈级”的产品:百雀羚、霞飞珍珠霜、凤凰胎盘膏。蜂花洗发水现在依然可以保证一定的销量,每年可以完成销售3万多吨。但是,由于其20多年几乎都没有涨价,利润率也相对较低。目前,蜂花中档品种的洗发产品平均2元/百毫升,产品平均毛利率为15%左右,远低于一些洋品牌可达到的40%的毛利率。

  至于“友谊”品牌,连上海家化的高层也坦言:“友谊”品牌太老,很难“激活”。

  老品牌能否开往春天

  1990年开始,欧莱雅、宝洁、强生公司陆续进入,中国本土护肤品的市场受到挤压,等到国内公司意识到营销以及研发的重要性之时,留给第一代品牌反击的时间已经不多,一些品牌迅速从市场上消失。

  老品牌希望重新开往春天,但类似的尝试似乎很难。

  上世纪80年代末,美加净化妆品品牌的生产线一度空前庞大,成为中国化妆品第一品牌。

  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外合资的热潮涌动。上海家化在引资的指令下,与美国庄臣公司合资成立了露美庄臣有限公司。但是,之后露美、美加净这两个曾经著名的品牌,市场声誉逐年下降。

  1994年,上海家化出巨资回购露美和美加净。此时的美加净护肤品几乎已经在市场上消失了数年有余。

  上海家化将“美加净”从自家众多的老品牌中挑选出来,认为3年之内这个品牌最具升值潜力,宣布“坚持美加净发展15年-20年不动摇”,但至今,美加净依然没有找寻到最完美的复苏方案。

  在上海家化,美加净的品牌经理一度在8年内换了6个。品牌推广概念包括“青春无皱”、“基础保养”,或者“凝水活肤”。其中,每一次的定位都很难被坚持下去。现在,该公司仍在启动初步推动美加净品牌的计划,至于怎么加强定位,还是其高层的探讨课题。

  对于老品牌能否凤凰涅 ,一位老日化企业的高层认为:首先公司会考虑的是消费者的接受度如何;此外便是公司的操作能力,能否让老品牌与时俱进。这需要将产品、分销和传播三方面工作结合好。现在看来,很多国内品牌要重建这种综合竞争力很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3116.html

更多阅读

在华日企中国员工为何容易被“策反” 和而泰员工面试容易不

《面试两万人》之三:日企中国员工为何容易被“策反”文/迈客1979我面试过不少日本在华企业的中国员工,全国各地的都有。而每次只要是我看中的候选人,不出一个小时,我都有九成的把握把他们争取过来投奔我的客户,尤其是那些不仅仅在意工

日系车在华销量 2013年第一季度国产日系车销量分析

     日系车3月销量23.54万辆 是去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  根据盖世汽车网整理的数据,受钓鱼岛事件的延续性影响,今年第一季度,日系车在华销量依旧下滑——同比下滑16.0%至58.79万辆,但复苏态势明显。今年3月,日系车销量实现23.54万辆,

中美企业创新中心 今年1-8月国际车企在中美欧市场增速比较

     全球前三大汽车市场表现各显差异:中国车市增速放缓,美国车市保持稳定增长,欧洲市场则受欧债危机影响销量出现下滑形势。而在华合资的主要外资企业,其在美国和欧洲市场销量表现情况如何,下文对此做一简析。  中国国产乘用车:仅

表情三巨头 低标高结玩价格猫腻 零售巨头在华屡触红线

  本报记者 杨博   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和它的法国同行家乐福日前成为舆论口诛笔伐的焦点。因涉嫌价格欺诈以及通过广告误导消费者等行为,两零售巨头遭到相关部门的点名批评和处罚。到目前为止,两家公司都已发布了致歉信和赔偿

声明:《车企巨头在华集体沦陷 上海第一代化妆品品牌集体沦陷调查》为网友去讲心中理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