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 XP @ 可以吃的专栏
吃的那一刻,忘记爱恨情仇
不管有没有仔细研究过一张菜单,你都不可否认,菜单凝聚着一家餐馆的灵魂。有的菜单只是一张简单塑封过的A4卡片纸,上面言简意赅、密密麻麻地列出每道菜的价钱,这种菜单上出现错别字的几率总是特别高:西红柿炒旦、鼓汁排骨、葱爆尤鱼。有的菜单硬壳封皮,几乎每一道菜都有图片,微卷的内页边缘和油腻的触感,让人马上想到有无数根短粗的手指在这菜单上抚过,然后以指点江山之势点下一套烤鸭三瓶啤酒。有的菜单像皇帝翻牌子,这样的餐厅经常恨不得装修得像个衙门,就差喊威武升堂。
标榜原产地一旦一道菜被标榜了原产地,这道菜就身价倍增,不管它是不是真的来自那个遥远的地方,也不管原产地出品的食材也有三六九等之分。总之,特别注明原产地的菜,就像从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虽然很可能他是这所大学里最烂的学渣。
有哪些很不错的私房餐厅?
这是一份很典型的“原产地”菜单:波士顿龙虾、澳洲生蚝、新西兰扇贝。但事实上,最早登陆美洲的英国清教徒是不吃龙虾的,即便大浪将龙虾冲到岸边,堆砌起一道龙虾组成的铜墙铁壁。后来龙虾也只是作为穷人的廉价食品,被称为“穷人的鸡肉”。另外,运到中国的波士顿龙虾大多是冰冻龙虾,价位本身并不高。而且我国的龙虾基本都是进口的,所以“波士顿”三个字其实并不能说明龙虾身份多高贵。
形容词多暴露信心不足很多餐厅,尤其是中餐馆,非常热衷于用秘制、现烤、新鲜、招牌、手打这样的词冠在菜的前面。更有甚者用到了“姥姥家”、“二舅家”、“儿时的”这些肉麻到可以召唤神龙的词语。
有地位的高档餐厅一般不会动用到这样的词,他们对自己家的菜有信心,即使不用这些试图勾人眼球的词,食物也会被选中、被宠幸。但是,这样的表达方式对普通消费者还是会起到一定的洗脑作用,一看到“秘制”、“招牌”“特选”这样的词,不少人就会认定它与众不同。
冠以美妙形容词的菜,其实很像穿长相和身材皆普通的少女提着一款显眼的大牌包包:如果这名少女混迹于众多女性之间,大概人们是不会多看一眼的。多亏了这个包包,大家的目光才愿意多停留几秒。可是你要知道,拿掉这个包包,少女依旧是那个身材长相皆普通的她呀。
语言繁复且考究斯坦福大学语言学家丹·朱拉斯凯曾经做过调查,在美国的餐厅里,一般长度的菜名上,每多一个字母,菜的价格就上涨69美分。这套理论在中国同样适用。
高级的西餐厅尤其爱把每道菜的原料不厌其烦地描述一遍:“36个月伊比利亚黑猪火腿、风干西红柿、黑橄榄”、“杉木烤挪威三文鱼配芦笋、水瓜柳柠檬黄油”。(这两道菜来自北京亮餐厅)

而中餐厅则更倾向于把菜名起得文雅讲究:“吉祥如意卷”、“妃子笑”(这两道菜来自白家大院);“花开咯吱”、“一品冰花玫瑰燕”(以上两道来自大董)。
菜名字数多寡从而影响价钱的定律,在一些素食餐厅里也有所体现:“供养大迦舍的菌花”、“身口意三杯菇”“梁祝彩蝶圣茄面”(此三道菜来自静心莲餐厅)
位置好图片大,利润必定高我们在翻阅菜单时,不难发现有些菜的位置是相当固定的。燕参翅鲍一般都在开头的几页。除了这些名贵的菜,在普通的菜品当中,有些菜的图片尤其大,例如以下这张菜单,4种汤里面,独独选了花旗参炖乳鸽作为这一页的图片。
有哪些很不错的私房餐厅?
有调查显示,配有产品图片的菜被点的概率比同一页只有文字的菜要多12%。那么,商家就不可能选择物美价廉的菜来配图,精挑细选配上图片的必定是利润高的菜品。
另外,有些菜在菜单上做出重点介绍,醒目地标注着“厨师推荐”或者是菜名用黑体或加粗的方式出现的菜品,也是为了吸引顾客选择而苦心设计的。
在西餐的菜单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同样一份食物,分成三种分量不同的大小。其实,这也是商家的一种策略。
例如以下几个选项:
小份T骨牛排 (8盎司) 80RMB
中份T骨牛排(10盎司) 110RMB
大份T骨牛排(12盎司) 130RMB
如果你拿出计算器算一下,会发现中份牛排单价最高,但事实上,选择中份牛排的人是最多的。
作为真正懂得吃的人,请不要对菜单一笑而过。菜单是检验一名吃货洞察力、决断力、知识容量的试金石。菜单无声地诉说着,它所使用的语言就像一扇隐蔽的窗户,窥视并揭露出我们的心理、富有程度与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