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斯林raist
世界上有很多很可笑的事情。
比如说朋友的父母费尽心机拆散了相爱7年的他们后,朋友哭着问父母究竟是为什么,他妈给出的理由居然是“这女生太瘦,生不出孩子,尖嘴猴腮的,克夫。”
末了还非要加上一句:“我这是为你好。”仿佛受伤害受委屈的不是被说成克夫的姑娘,不是在媳妇和娘亲间夹着两头不是人的男孩子,反倒是她这个无理取闹的王母娘娘。

比如说有的父母在偷看过孩子的日记本,翻看过孩子的手机短信,甚至偷偷跟踪孩子,给孩子装上跟踪器,被孩子发现后,跑出来抱怨:“我家孩子什么都好,也听话,就是太冷漠,什么东西也不和我们讲。”
抱怨时,父亲常常会摇头叹气说:“我供他吃,供他穿,亲人搞得像陌生人一样。”而母亲则会在一旁焦急地说出那句经典的话:“我们做那些事为了谁,其他人我才不关心呢,我们这还不是为他好吗?”
仿佛隐私权被侵犯,生活在无尽的被监视的恐惧中的不是孩子,反而是他们。最后居然像个受害者一样反过来指责孩子对他们冷漠。居然要我去劝劝他们孩子,说我的话孩子听得进去。
听得进去个鬼。
当然最黑色幽默的是,当杨永信的“戒网所”被曝出其实是采取电击的方式治疗网瘾,可能对孩子会造成不可逆伤害,而且这样的方式根本治疗不了网瘾,只能让孩子暂时听话后。有的家长依然在电视里,在马赛克后,说:
“至少他听话了,有用了,那也比之前那样整天就知道玩要好啊。”
哦,原来他们也知道自己其实并不想让孩子戒掉网瘾,只是想让孩子听话。就为了让孩子听话,杨永信的戒网瘾学院每年可以收益8000万,这还只是在山东的一所很小的城市里——让孩子听话原来让中国的家长如此兴奋,乃至于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哦,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会有孩子明明被电得抽搐,昏厥,被精神压迫,打击,限制自由。依然一边流泪,一边说这里好,不想回家了。
又心疼又心寒。
我国大部分父母和子女相处的方式和教育观念是天生有问题的,所以豆瓣才会有几十万人在一个叫做“反对父母”的小组里,每天控诉父母对自己的迫害,所以教育专家才要一天又一天地呼吁,孩子并不是父母得私有财产,所以知乎上的这个问题才会有五百多条回复:
你见过的父母的强盗逻辑有哪些,为什么?
下面是我的回答:
谢邀。
上面很多答案说了有哪些,我来说说为什么。
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天生就不把你当成和他们同样等级的人在交流。他们认为孩子是他们的私有财产,不承认孩子的自由意志,也不承认孩子和他们间应该有一定界限。
所以才会肆无忌惮地无限侵犯你觉得自己应当拥有的人权——隐私权,独立思考权,人格权。因为他们压根没把你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你只是寄托了他们的爱,关怀以及控制欲的某样物品罢了。
所以才会在你反驳他们的时候,暴跳如雷,用尽一切办法试图打压你。
比如说他们习惯性帮你做选择。
若孩子反抗,反抗对了他们绝对不会道歉,反抗错了他们就会要你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那之前他们为孩子做的错误选择呢?
比如说你和他们讲道理,他们和你说亲情。(我们是不是一家人?)
你和他们说亲情,他们说你年纪轻,too young,没有人生的经验。(小孩子懂什么。)
你和他们说你的经验,他们和你说长辈的威严。(孩子能不能驳斥父母)
你大了不睬他们的威严,他们就开始说酸话。(孩子大了,都不认这个妈咯)
最后证明是他们错了,他们会说。
“还不是为了你好,别人家孩子我操心这么多吗?”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他们从来不会真诚地道一次歉。
要知道,有些道理是用来说给别人听的,有些道理则是用来自勉的。
除了父母口中,我从来没听过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一句用来自勉的话拿来要求别人的。
这和要求别人“努力奉献,感动中国”有什么区别。
然后你明白了,其实父母并不是想和你讲道理,他们只是想让你听话罢了。这招不奏效,在你小的时候,他们还会男女混合双打呢。
在你上大学以后,他们还会“不然断你生活费呢”。
在你工作以后,他们还会“你要是还认我这个爸/妈”呢。
很多人在这样的蛮横环境中度过自己的童年和学生时代,这让他们要么长大后也变成这样的人,要么再也不想回到父母身边,听父母说任何一句话。
希望各位孩子可以自由成长。
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做的事,希望爱的人,喜欢过的生活
而不只是过成父母的一个傀儡,一个希望,一个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