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师儿科泰斗董廷瑶
董廷瑶(1903—2000),字德斌,号幼幼庐主。出生于浙江鄞县中医世家。弱冠之年,家父病逝,即继祖业,独立应诊,以其家学渊源,医术精湛,名闻江浙。抗战避难迁沪,悬壶上海,专擅幼科,名噪遐迩,享誉海内外。1959年晋升为沪上首批主任医师之一。历任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上海市中医门诊部顾问等职。从事中医工作70余年,以其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救治危重病儿无数,被尊为当代中医儿科泰斗。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小儿暑温腑实案
验案赏析
郑××,男,2岁。初诊:1965年7月29日。
主诉:患儿高热(38.5~39.4℃)已3天,肢冷无汗,颈强抽搐,时有嗜睡,神志尚清,便闭5天。
诊查:腹部微满,舌苔薄润,脉象细数(西医诊断为乙型脑炎)。
辨证:是为暑温邪热内结。
治法:亟须清解泻火,开门逐盗。
处方:西香薷3g 西大黄6g 益元散12g(荷叶包) 黑山栀9g 大青叶9g玄明粉4.5g(冲) 连翘9g 银花9g 钩藤6g 鲜佩兰12g
二诊:7月30日。1帖便通5次,腹已柔和,小溲尚通,颈软搐减;但热度仍高,舌红脉数。温邪初得出路,其势尚炽。再以清火解毒。
处方:生石膏30g 知母6g 大青叶9g 川黄连1.8g 益元散12g 鲜竹叶50片
连翘9g 银花9g 鲜青蒿12g 1帖
三诊:7月31日。热势较松(38.5℃),便下五次,睡时惊惕,舌绛苔薄。温邪未消,病势犹重。再以泻火清热,祛除邪毒。
处方:川黄连2.4g 淡黄芩6g 黑山栀9g 益元散12g 扁豆花4.5g 连翘9g 银花9g 大青叶9g 鲜竹叶50片 紫雪丹0.9g(化服)1帖
四诊:8月1日。热退惊平,便下亦和,舌红苔润,续以清泄。
处方:川黄连1.8g 淡黄芩4.5g 六一散12g(荷叶包) 连翘9g 银花9g 桑叶9g 淡竹叶4.5g 大青叶9g 川石斛9g 知母6g 2帖
五诊:8月3日。诸恙均和,形神亦振,唯小便短少,大便干涩,苔薄而干,是温热伤津之故。病瘥当予清润调理。
处方:玄参9g 知母6g 瓜蒌仁12g 火麻仁12g 炙甘草3g 炒谷芽9g 川石斛9g 麦冬9g 大生地12g 2帖。药后病愈出院。
按:病孩症起三天,已见实热里结,可见暑温传变急骤,邪毒正盛,故即予通腑泻火之剂。昔贤喻嘉言谓:金匮治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齿介)齿,可与大承气,乃死中求生之法也。服之邪毒初得通泄,其猖厥之势顿挫。二、三诊时,先予白虎加味,继之黄连解毒,均以清气泄热、解毒化暑为主。其后邪势大衰,病情遂入坦途,治方逐渐转为清润滋养而愈。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