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的误区 宝宝发烧父母误入七个误区

  人体正常时体温值稳定在摄氏37℃水平(调定点),并在一个狭小范围内波动,一般腋温度波动在36.0~37.4℃之间,口温会高于腋温0.5℃。而肛温又高于口温0.5℃。如果体温高于这个标准,医学上称为发热,俗称发烧。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由于缺乏对发烧的正确认识,导致了许多误区, 影响了孩子的康复,有时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误区一

  一发烧就马上退烧宝宝一旦发烧,父母都会想尽办法让孩子尽快退烧,事实上这些并非明智之举。发烧本身不是一种疾病,只是身体的一个警钟,提醒身体某部位生病了,是疾病的一个表象。如果孩子刚刚开始发烧,就用退烧药把体温压下去,这只是指标不治本,不但会降低孩子的自身抗病能力,还常常会因为烧退而掩盖病情,造成假象,不利于找到发烧的真正“元凶”。当然,过高的发烧,会增加机体内在的消耗,尤其小婴儿容易造成水分蒸发,导致脱水,而且婴幼儿容易发生高热抽风,故放任发烧引起伤害也是错误的。

  误区二

  多种退烧药并用退烧效果快为了尽快让高烧不退的宝宝高烧,很多父母一心急,给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退烧药,半小时没退烧,又多服几次或将剂量增加, 甚至又加栓剂。由于各种药物的药效持续时间不等,混用可能使药效重叠,结果烧退的太猛,宝宝出汗过多而致虚脱,或体温陡降至36℃以下,产生了低体温的新问题。

  误区三

  多穿衣服捂汗退热且不洗澡加减衣服要配合发烧的过程。通常发烧要经过三个阶段,即发冷、发热、发汗:发冷时,应添加衣物等以适当保暖,同时喂些温开水;发热时,该减除衣物,并采用温水拭浴物理降温或退烧药降温;发汗时,应及时擦干汗液,穿一些比较宽松透气的衣服,以利排汗。

父母教育孩子的误区 宝宝发烧父母误入七个误区

  出了汗后,父母往往不敢给孩子洗澡,怕着凉。发烧时用温水给孩子洗澡, 可以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汗腺阻塞, 利于散热,也是一种降温措施, 医学上称为物理降温。

  让孩子在低于体温约2℃的温水中浸泡20 分钟,每天2 ~ 3次,只要室温不是很低,洗澡后及时擦干,避免吹风,孩子是不会着凉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0651/366751329031.html

更多阅读

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几点心得 父母教育孩子的心得

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几点心得中国的教育制度落后,主要都是靠应试教育为主,这是没有办法的。由于竞争,给幼小的孩子从小打下了“争”的概念,没办法,中国人多,你不争你就落后了。所以最根源在于教育制度,这个东西没办法改变。但不要悲观,学校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四大方法

父母怎样教育孩子为人处事呢?怎样担当成功父母角色,家教理念:不仅仅要做孩子合格的引导者,我们还看看有哪四大方法吧!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辩”-----反馈效应  每当家长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总会找出很多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时,

家长总是骂孩子 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作为家长,责任重大。家长也总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有出息。但是,在实际生活当中,许多父母的教育方式实在让人担心。下面就把家长们常存在的一些教育方法上的问题列举出来,希望能引起各位家长的注意。  一、

父母教育孩子的误区 父母教育孩子的6大误区

  别因孩子可爱就乱了套  妞妞刚起床一会,乐滋滋地在房间看《天线宝宝》!“妞妞乖,把尿包扔到垃圾桶去!”妈妈在外面喊。这时,爷爷进房间了,妞妞马上笑嘻嘻地说:“爷爷扔,爷爷扔!”  爷爷慈爱地摸了下妞妞的头,提了尿包走出来,有些

父母教育孩子的误区 父母三误区埋没孩子的天性

  钢琴、绘画、跳舞……越来越多家长不惜重金让孩子早早参加各种培训班。由于家长缺乏对孩子学习能力的正确理解,往往用社会上统一的“成才标准”去强制孩子学习,结果衍生出很多不利于孩子成长的错误做法。误区一:孩子发呆就是有问

声明:《父母教育孩子的误区 宝宝发烧父母误入七个误区》为网友自己读懂自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