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721)北洋军阀吴佩孚是名儒将,很有性格和修养。他自撰之联足以表达他的志向:“得意时清白乃心,不怕死,不积钱财,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入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这种精神境界和气节,值得推崇和钦佩。
(722)有人总结出事业成功应具备的五个条件:一是学问,二是聪明,三是勤劳,四是想象力,五是魄力。然而,具备这五个条件固然重要,但缺少机遇、努力和运气也难以成功。机遇、努力和运气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723)豪爽往往体现在为他人办事和与他人相处时的大方、爽快、利落和大气上,会给他人带来欢乐、利益和方便。但是,豪爽需要付出代价,包括对他人的金钱和物质支助。
(724)真正靠劳动致富的人,绝不会任意挥霍,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走过由贫到富之路的艰辛。即使是挣钱很容易的人,也不应浪费,因为节俭是一种美德。
(725)无论做什么事,一经开始就不要停止,直至有了结果;事情一旦做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或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726)生于1910年的学者文怀沙说过这样的话:“人生本来就是住旅馆,不要以为那所房子是属于你的”。“烦躁、愤怒和忧伤是催人衰老的暗器,人生下来早晚要死掉,为什么不把自己生命过得更正一点,更清一点,更和一点呢?”
(727)学会忘记是一种智慧,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欢乐。忘却过去的烦恼和不开心的事情,尽情享受生命给你带来的愉悦。长寿不如忘寿,忘却自己的年龄、永远生活在眼前,今天就是一切。
(728)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抓住机遇,努力争取外,环境和性格也十分重要。环境有时决定机遇,性格决定处事方式,创造环境和磨炼性格对于改变命运尤其重要。
(729)人都具有两副面孔,真面孔往往深藏不露,很少亮示于人,亮示于大庭广众之下的往往是另一付面孔,“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识人需经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730)已故著名老作家巴金生前经常说这样的话:“人活着,就要给自己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一点光彩。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到头来什么也没得到。”
(731)阅读有两种,一种是用心,一种是用眼。用心阅读,书中的精华就会变成营养,溶于血液之中,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用眼读书只能愉悦视觉,如浮光掠影,过目即忘。
(732)做每件事,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存在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勿以成败论英雄。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刘邦胜了,项羽败了,项羽同样被视为英雄。
(733)“自始至终”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人活一世,如果能坚持“自始至终”,无一日懈怠,从不灰心,就会做成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
(734)读书如同吃饭。谁能说出哪一顿饭使你的营养均衡了?而是每天都吃,自然使营养溶化于血液之中;读书也是如此,每天不停地读,就会使你成为一个有知识有修养的读书人。
(735)名与利是捆绑在雄鹰两个翅膀上的石块。如果一个人想成为雄鹰,而不想做燕雀,想自由翱翔于天空,不甘委栖在檐瓦之上,就要摆脱名利的捆绑。
(736)宋僧怀睿诗云:“家在闽山西复西,其中岁岁有莺啼。而今再别莺啼处,莺在旧处啼处啼。”元僧释善的诗作《暮春杂兴》中有一首诗:“野水浮来半落红。不须惆帐怨东风。春归毕竟归何处?还在溪光水色中。”诗中渗透着禅机,正如金代诗人元好问所云:“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读禅诗可“明心见性”,情静神安。
(737)在某种场合,特别是官场,最难把握的就是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看破了的事不说出来是一种修养;该说的事,能够委婉地表达出来是一种智慧;不该说的说出来的,是一种幼稚。
(738)作家刘心武说:“不能马虎的事绝对别马虎,可以马虎的事则一定要马虎,这才是正常的心态,正常的活法。”话是好说,谁都会说,关键是哪些事该马虎,哪些事不该马虎,搞不清这一点,就会适得其反。
(739)经常听到一些人发牢骚,说自己不平衡。平衡是一种心态,主要靠自己来平衡。世界上的事本来就纷繁复杂,平衡只是相对的、暂时的,不平衡才是绝对的、永久的。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感到不平衡了。
(740)人民公仆是群众对那些为人民办事情、谋福祉的国家公务员的称谓。人民公仆应具有这样的情怀:“人民受苦他流泪,人民有难他心碎,人民贫穷他耻辱,人民富裕他陶醉”。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