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通背拳 符兆义通背拳 游身盘龙桩-- 太极通背拳第三代传人符兆义

太 极 通 背 拳 简 介

     通背(臂)拳是中国著名拳法之一,其名取义有二:一、取象猿猴臂長身灵,故拳尚快捷,讲求手快、身轻、步灵、劲硬,其练求简、求精,以松肩开节为法根,能使臂;活若軟鞭,硬似鋼鐵。其动作间有手迎击,脚震踏,发出劈拍、踢踏音响,均为他拳所未有,二、通;即通达之意、贯通之法;背乃人之脊背,始于足,贯于背,由背贯于指掌全体,内外贯通一气,法则放长击远,此之谓通背。

太极通背拳 符兆义通背拳 游身盘龙桩-- 太极通背拳第三代传人符兆义

       通背拳起于何时何代众说纷云无从查考,旧中国由于武术门户之见颇深所以通背拳一直秘密流传相承,至清末“臂圣”张策起,才开始公开授徒,使之得以发扬光大。

      著名武术家吴图南在他的《国术概论》中称赞到:“光绪初,有张策者,字秀林,直隶香河人也,精通各家拳法,为人慷慨好义,性谦和,闻陈之名而往受业。未几,陈卒,复从师兄王占春游,切磋琢磨,历时九载,而技始成。山、陕、燕、赵之地,未有出其右者(古时“右”为上为大之意),其平生以刀法最精。四方有名士,每与之较者,刀必落地……。著者于民国二十二年夏始遇先生于首都,畅谈刀法之理,妙不可言,恨相见之晚

也。于是由吴鉴泉介绍,而拜先生之门。只因时间仓促,仅学刀法之应用,未暇及于拳、剑、枪。至今忆及之,未尝不五中怅然也!”。

        张策打破封闭保守、秘不示人的门户之规,广招徒弟,传播技艺,德高望重,被誉为通背拳中的“圣人”、是距今最近且无人夸越的高峰。

   晚年融太极拳于通背拳之中使其巧妙结合又根据石,马,弥,猿,长臂五猴的像形动作而创编出此拳,称“五猴通臂拳术”,又称“太极通背拳,后又经其得意弟子,获得“武林英杰”称号的“符懋堃”继承发展日臻完善传承至今,

        其特点是内家与外家拳法归于一炉采用人体科学合理的锻炼法则,力发腰背达于掌尖,全身上下、内外贯通、刚柔相济,正确运用心法、身法、气力,从而使武术不单纯是力与力的较量,速与速的打拼,而是在习练过程中悟与法的相融、相渗,在体能得以提高的同时使习练者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及礼、义、德、行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使之成为武林中特殊练法的拳种。

        此拳与传统通背拳区别在于;太极与通背容于一体,有三折不讲九扣,扣则滞,滞则死。讲展,展则开,开则活,活则灵。三折是为出五弓,有了五弓出松沉,松沉之中现鞭劲,身有三鞭大中小,(演练时圆裆不裹(扣)裆,足不抓地,涌泉找地)。

【温馨提示】视频很短,建议用WIFI浏览,土豪随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1851/823932597552.html

更多阅读

《太极拳理传真》 太极拳拳理

我的老师张义敬文:姚忠先张义敬,有很多人知道他,他就是《太极拳理传真》的作者。现在还有很多人想了解他的现状,了解他真实的太极修为。因为张义敬老师为人比较低调,除在《太极拳理传真》再版时增加几篇文章外,再没有关于他的任何宣传

端详的近义词 阳刚赛车游沈阳 市民围观细端详

在11月2日上午的沈阳街上,许多市民都看到了这样一只奇怪的车队:前面警车开道,6辆高大的福田欧曼重卡拖头排成一字长龙随后,后面还跟着三辆厢式物流车外加一辆福田欧V大客车,同时还有许多摄像机和照相机追随着不断捕捉着镜头。细心的人们

八音字义便览 音 音-字义,音-文献资料

音字属于音字族。在音字族里,音字都是声符兼义符。音字族汉字都与“声响”之义有关。音的本义是“喉声”。现代声学对于音的定义:即声音,一切发音物体如声带、琴弦、簧片等经过物理振动、共鸣以后产生的结果都称为"音",音有四个最主要的

声明:《太极通背拳 符兆义通背拳 游身盘龙桩-- 太极通背拳第三代传人符兆义》为网友半世晨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