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中俄密约 签署《中俄密约》:李鸿章到底收没收佣金?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军事列强不断在远东扩张,俄国深感威胁加剧,它认为,让中国保持相对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俄国有好处。于是,俄国便在远东鼓吹俄中利益一致论,沙皇拟对华提出派遣军事顾问和提供军援,其目的是将中国变成俄国战略缓冲和扩大对华影响力。

李鸿章中俄密约 签署《中俄密约》:李鸿章到底收没收佣金?

  1858年6月,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大沽,沙俄趁机向大清提出援华建议。俄国国务活动家、外交官和海军上将布加金(Евфимий Путятин)游说清廷,说中国目前内外交困,现有的武器不足以抵御太平天国起义和英法联军的进攻,应该赶快更新换代。俄国不仅可向中国提供武器装备,还可派遣军事顾问前往北京。

  清廷开始同意了俄国的建议,准备接受俄国向中国无偿提供10000支步枪,50门火炮,以及5名俄国军事顾问。不久,根据中方的要求,俄国枪械和军事物资发到远东中俄边界,再由清廷差人押送北京。1859年初,沙俄还援华军事专家组成立,组长选定为少将师长伊格纳季耶夫(Николай Игнатьев),他出身名门,他受命来北京时,还不满30岁。1860年,他代表俄国政府与清廷签署《北京条约》,可谓功勋卓著,回国后升为俄国国有资产部部长、内务部部长。那时,伊格纳季耶夫还为清军制定了一整套改革方案,其中包括构建军事要塞和建造兵工厂等。谁知,清军在与英法联军交手时,取得了几次小胜,颇为得意,头脑一热,就给沙皇发函,不仅谢绝了军事顾问团,连俄国已经运到中俄边境的武器装备,也搁置不要了。

  这时,伊格纳季耶夫已先行一步到了北京,他闻讯立即展开外交攻势,说服清廷接受俄国军援,加上清廷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处境愈加被动。1861年,清廷最终同意接受俄国军援,至1862年,共有10000支步枪、能装备一个炮连的火炮及弹药、500枚火箭弹和70多箱子弹运抵北京。同时,经过朝廷批准,俄国军事顾问在蒙俄交界的买卖城等地,培训了6名清军军官和60名士兵。但好景不长,1862年1月,俄国军事顾问被叫停工,所培训的官兵悉数应召进京。同年,清廷奉行“独立自主”的国策,自行推动军队改革,组建新军部队,招聘英军教头,直到1895甲午中日黄海开战,中国再没有与俄国谈过军事合作。但俄国并不死心,1893年夏季,俄方邀请北京海军衙门代表,前往考察圣彼得堡海军部和喀琅施塔得军港,向中国代表炫耀其海岸要塞等军事设施,试探中方合作意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4651/672650597088.html

更多阅读

如何评价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如何评价李鸿章与洋务运动?周育民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颇具争议的问题。李鸿章由于参与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签订《马关条约》,相当一段时期被视为汉奸、卖国贼。与李鸿章一生事业有着密切关系的洋务运动,也

中国近代史上最悲壮的历史人物李鸿章 近代历史人物

100多年前的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辞世。生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李鸿章,生前身后都遭到诟病。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审视李鸿章,相信对仍致力于实现现代化的国人不无助益。离1901年的结束仅剩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回銮路上的

原创 李鸿章:“谤满天下”的治世能臣与“裱糊匠”

李鸿章:“谤满天下”的治世能臣与“裱糊匠”【原文刊于《粤海风》2014年第6期,有删节】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英雄造时世。的确,19世纪中后期,身陷内政外交危机中的大清帝国,还能够苟延残喘半个多世纪,端赖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刘坤一、

李鸿章简介 湖北省委书记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

声明:《李鸿章中俄密约 签署《中俄密约》:李鸿章到底收没收佣金?》为网友指尖盛开的繁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