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的故事
苏秦是战国时期以擅长游说君主出名的政治人物。他的老师是春秋战国时期颇为有名的鬼谷子,学习如何游说君主。在完成学业之后,年纪轻轻的苏秦就打算去游说各国君主,期望借此能够得到诸侯的赏识,得以被重用,给他发挥才能的平台和机会。
苏秦
然而初出茅庐的苏秦并没有获得他所预想的成功。秦王作为苏秦所挑选的首个游说目标,在面见秦王时他侃侃而谈,并不怯懦。但是秦王并不相信年轻的苏秦所说的空谈,即使他列举了应该推行连横的众多理由。说秦失败之后苏秦落魄地回乡了。在经历失败和家人的冷漠对待之后,他重新开始,刻苦努力地研究书籍,付出了不少精力和心血。终于在一年之后他的研究有了成果,于是重新踏上游说君主的道路。
再度出发后,苏秦先成功游说了燕文侯,并得到了他的资助。随即苏秦便前往赵国游说赵王。在赵国,苏秦成功地将自己的主张推广给了赵王,说服他联合其他国家来应对强大的秦国所造成的威胁局面。继燕文侯的资助后,苏秦又得到了赵王的支持,让他得以周游其他国家,成功地推行了他的主张,实现了联合六国的计划,并从此功成名就,甚至得到了六个国家的相位,成功解除了秦国对六国所造成的威胁。至此,苏秦身居高位,大权在握,过得甚是风光,在他身上已看不到当初他游说失败之后的落魄失意的模样。
苏秦连横的故事
苏秦曾师从鬼谷子,向他学习游说君主的方法,并在学成之后决定凭借自己的学识游说各国君主。其中较为有名的苏秦连横的故事就是苏秦游说秦王实行自己的连横主张,说服失败后奋发图强,后功成名就的故事。

苏秦说秦
战国时期,苏秦曾求见秦王并向秦惠王推行自己的连横主张,试图分析现下秦国所拥有的有利之处说服秦惠王,并多次向秦惠王呈递表达自己想法的奏折。遗憾的是,苏秦这次的说秦举动并没有成功,他的连横主张没有被重视和采纳。雪上加霜的是,苏秦的钱财被用尽,陷入穷困潦倒的情况中,至此,他只能无奈返乡。
回到家之后,落魄的苏秦受到了家人的冷待与漠视。然而,苏秦并未被说秦的失败与家人的冷漠所打倒。他重新振作,开始重新阅读他所有的书籍,并认真研究书籍中的内容,感叹财势对一个说客的重要性。苏秦刺股令人感慨的故事就是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产生的,可见苏秦为自己的成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在一年之后,苏秦终于研究成功,决定重新开始游说那些国家的君王。
之后,苏秦拜见赵王并用自己的合纵主张成功说服了赵王,并且升官加爵,他的主张的实行也得到了赵王的大笔钱财的支持。就此,苏秦开始发挥他的纵横学识开始了他辉煌的人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政治家。成功之后的苏秦不再遭受到他落魄时的待遇,尤其是在苏秦再次回家乡时,他受到的不再是冷眼相待,而是父母的扫榻相迎和嫂子的卑躬屈膝的态度,他再次感叹财富和权势的厉害之处。
苏秦刺股
苏秦在学习纵横之术后,开始周游各国。在秦国时,苏秦多次向秦王呈上劝说秦王的奏章,但从未被采纳。苏秦在衣服破旧,钱财用尽的情况下只能离开秦国,遗憾回乡。
苏秦刺股
苏秦背着自己的行李,整个人既黑又瘦,形如枯槁地回到了家乡。然而回家之后,苏秦没有受到家人的欢迎,苏秦叹息是自己的错,才造成了现在家人都不理他的情况。于是在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他开始勤奋读书,不断地重复学习、复习的过程。在读书时感到疲惫了,苏秦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扎一下来让自己变得精神,并感叹没有哪个国家的君王会相信一个没有钱财和地位的人所说的话。
就在一年之后,苏秦的努力和付出终于有所回报。在拜见赵王之后,他得到了赵王的重用。赵王册封苏秦为宰相,并资助众多钱财给苏秦用于实行他联盟六国的主张。这个时候的苏秦不再是那个衣衫破旧、一无所有的苏秦,而是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苏秦;这个时候的苏秦不再是被家人冷眼相待的苏秦,而是被父母扫榻相迎、被嫂子卑屈对待的苏秦。
无论是做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明确的目标,要肯下功夫。付出才会有回报。苏秦的功成名正是来自于他自身的勤奋和努力。他肯吃苦,在自己困倦时不惜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刺;对于枯燥的学习,他毫不厌倦,所以他成功了,得到了他应有的回报。
苏秦列传
苏秦是战国时期东周人士,年轻时曾去齐国拜鬼谷子为老师,学习游说君主的方法。
苏秦
年少气盛的苏秦非常想得到各国诸侯的重用,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并没有他所想的那么顺利。在外游历多年后,苏秦多次碰壁,用尽钱财,最后只能落魄回乡。苏秦是个能忍能坚持的人,即使在经历失败的打击与回家后冷眼嘲笑的待遇,他也未曾想过放弃。在自我批评、认清自己的错误之后,苏秦又重新振作,奋发努力,刻苦研究,不惜在呼呼欲睡时通过伤害自己的身体提醒自己。在又一次学成之后,他重新出发,再一次去游说各国君主。
之后,苏秦循序周游六国,利用他在一年内重新加深和掌握的知识成功说服了六国君王,并封侯拜相,以六国缔结联盟的策略成功地解除了强大的秦国所带来的威胁,获取了六国十五年的和平生活。
虽然短暂的和平局面最终因为六国联盟的解散以及秦国所采取的策略而结束,苏秦个人在后期犯了令人甚为惊讶的错误,与燕国的王太后发生了关系,最后在齐国因被人嫉妒刺杀而死,但这个结局并不能掩盖苏秦自身的才能。在苏秦临死前,他还向齐王提出意见,捉拿刺杀他的真凶。
苏秦不怕吃苦,肯努力,虽在巅峰后期做了错事,但也能够在逆境中重新出发,即使是死,也未曾阻挡过他的脚步,充分显示了他作为一个纵横家所应该有的风范。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