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心率依赖型室性早搏
慢心率依赖型室性早搏又称继发性室性早搏。
心电图特征 室性早搏继发于较长的心动周期之后出现,心室率加快后消失。引起突然延长的心动周期的心律失常有:①窦性心律不齐的慢相。②窦性停搏。③二度窦房阻滞。④交界性逸搏。⑤房性逸搏。⑥心房颤动时出现的长R—R间歇。⑦早搏所致的长代偿间歇。⑧心动过速终止之后出现的较长代偿间歇。
慢心率依赖型室性早搏
女性,20岁,图A窦性动过缓,心率59bpm时,出现室性早搏二联律。图B记录于活动时,窦性心率136bpm时,室性早搏消失,avF导联T波倒置。

产生机制 慢心率依赖型室性早搏的发生原理是室性异位起搏点周围有暂时性的与较缓慢的基本心律有关的不全性传入阻滞所引起的韦登斯基促进作用有关。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6751/308560480360.html
更多阅读

卢喜烈教授谈: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卢喜烈 2011-10-12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无保护机制的期前搏动,称为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trasystole)等。室性早搏可对

无器质性心脏病,但室性早搏发作频繁引起明显心悸症状,影响工作生活者,为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对其应当重视及给予治疗。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时,即使更严重形式的室性早搏,象短阵室速也不需要治疗,因其不增加患者猝死的危险性。首先,应去除诱发或

室性早搏(VPB)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发生。近年有增多趋势,虽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但大多数见于心脏正常的健康者,故有“病理性”与“功能性”VPB之分。据动态心电图观测,在无症状的正常中,24小时观测有50%,48小时观测

室性早搏根据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分为偶发室性早搏和频发室性早搏。每个人的敏感性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偶发室性早搏的症状也有很大变异性。每分钟不足6次的,就是偶发室性早搏,又叫功能性早搏,良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是指经各种检查找不到心

关键字:杨杰孚步长稳心颗粒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在老年人中很普遍,尤其是室性早搏。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影响血液动力学效应,出现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引起猝死。因此,正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