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吾 “被嫖娼”的学术界超男李卓吾

1602年,中国纪年法是壬寅年,朝代是万历三十年。这一年,世界上发生了这样几件大事——这几件大事影响了400年的世界格局,当然直到今天——


1,可爱的老头莎士比亚的喜剧终结篇《第十二夜》在伦敦中殿法学院首演;2,世界上第一个联合股份公司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3,世界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成立;4,明神宗朱翊钧突患疾病,召见内阁首辅沈一贯,神宗说“朕病沉重”,要撤回之前的重税与不正当决策;5,学术界的超男李贽字卓吾在狱中理发,完毕,这位倔强的老头以剃刀自刎,但没有立即死,两日后,似乎才不舍地与这个世界告别,这一日是旧历3月18日。


莎士比亚的这部喜剧并不像他创作的其他作品那么较为知名,这部喜剧充满了善意、敦厚与温柔,表现了人性柔软而美好的一面,但是,在我看来,它却是一部回应欧洲文艺复兴的最佳杰作,少了阴暗,而多了人文色彩。


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的成立以及由其联合成立的荷兰阿姆斯特证券交易所,标志着资本市场经济步入正式轨道。


万历三十年,旧历2月16日,据明史记载,神宗告诉沈一贯说:“朕病沉重。前兴矿税,是出于修建三殿、二宫之需,非长久之策。自今开始,矿税、江南织造、江西烧造,俱止勿行,所遣内监,俱令回京。”此时的沈一贯才于一年前接替了这个首辅的职位,他是与张居正对着干的人士之一,今时张居正已死,想干点正经事业又不得要领略显窝囊的前任首辅申时行也已告老还乡。作为也一心想除去弊政的沈一贯立即执行圣谕,“对此命令,如有奸恶截阻,以及驿递应付迟慢者,指名参处。”


第二天,即旧历2月16日,神奇的万历帝竟然没有一病不起、一命呜呼,他又活蹦乱跳起来——要收回圣旨,继续恶政。


起初,沈一贯并不想交出圣旨,而前来收回圣旨的中使趴在他面前磕头不止,直至“头破血流”,沈一贯看此情形,实在躲避不过,不情愿的交出了圣旨。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历史事件,如果不是这般发展,如若,万历帝要是死了呢?这项政策改革会不会带来另外一个局面?也的确说不准。也许,可能改变中国未来的命运,当然也会延长明朝的寿命。可惜的是,天不遂人愿,万历帝没死。


这件事发生的一个整月后,即旧历3月16日,作为政治犯的李贽被关押在京城的监狱中,就在前几日,他得到了赦免,准他回乡居住,但有个前提条件是:受到明政府的时刻监视。大概是这个“监视”的原因,让这位倔犟的老头十分恼火,才以死殉葬那个时代与王朝。


而在他临死之前,却留下了一段极具时空穿透力的对话:


侍者问:和尚痛否?答:不痛。问:和尚何自割?答:七十老翁何所求。


据袁宏道记载,自刎没有让他立即死掉,而是延缓了两日。想必这个过程是极其痛苦的,但是此对话又是如此的笃定,不也正折射出一个思想启蒙大家的悲鸣之音吗?


纵观李贽的一生,他的生活是悲情的,50岁之前,至清至贫;50岁之后,四处漂泊流荡;晚年剃度佛门。


想寻“四大皆空,六根清净”吗?不可能。李贽不是李叔同,他也不会是个好和尚成为“弘一大师”;他是一位充满独立、自由、正义的热血汉子,而且比肩约翰·洛克、让-雅克·卢梭的思想启蒙大师。更何况,李贽死的时候,约翰·洛克和让-雅克·卢梭还没有出世呢。


做了和尚的李贽,依然四处开坛授业,听他讲课的的粉丝团成员众多且广而深,“高大尚”的王公贵族、文人雅士、士人之妻、名媛淑女,他的粉丝团里有;“矮矬穷”的凡夫俗子、尼姑和尚乃至妓女寡妇,他的粉丝团里也有。据说,一到李贽开坛讲课,成群结队的大白腿涌入而来,脂粉香漂十里,那景状令人有点血脉喷张,想有吃伟哥去开房的冲动。


这些花边新闻,也成为后来罗织李贽罪名的罪状之一。


说起来,李贽可不是大器晚成,他可是年少成名,12岁便成名乡里,之后,风光无量,所到之处,无不摩肩擦踵,堪比今天的明星见面会,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作品只要一出版,立刻引出轰动效应,随之签名售书,粉丝捧场,又四处开坛授业,宣传他的思想。连一代大儒顾炎武老先生都嫉妒、羡慕他——“一境如狂”呀。


李贽的学术声望以及受到的追捧程度,堪比晋朝大帅哥卫阶,一出门都要被成群结队的少女艳妇“追星”“想睡他”,据说大帅哥卫阶由此而被吓死,“看杀卫玠”便由此而来。但是,李贽不怕看,他还怕你不来呢。


如此大红大紫的李贽又是靠什么做到的呢?俗谚云,没有两把金刚钻,还真不敢揽这瓷器活。在人生无自由,思想受禁锢的年代,李贽提出了早于约翰·洛克近100年、早于让-雅克·卢梭近200年的启蒙思想——“民本思想”和“至道无为、至治无声、至教无言” 的政治理想。前者涉及到民权,换成现代话说就是人人生而平等,享有个体的独立与自由;后者却是要求执政者减少市场的干预,激发市场的活性。这些思想理论,不正是当下常道的普适价值与自由市场经济的精髓所在吗?


当莎士比亚燃起欧洲文艺复兴时,当后辈约翰·洛克和让-雅克·卢梭的思想导致美国制宪与法国大革命时,然而,在东方这个文明古国,却还在“作死”的道路上,愈走愈深——也就在万历帝出尔反尔收回圣旨的第四天,即旧历2月21日,爆发了景德镇瓷工起义。至于爆发原因,则源于税负过重,导致景德镇万余名瓷工发动起义,毁器厂,烧税署,打死长官陆太守,断绝江西税监潘相饮食。


而此刻的李贽,正羁押在北京的皇城监狱。


那么,治下暴动之际,万历帝和群臣又在干嘛呢?搞笑的是,这群政治油子正与万历帝密谋如何治罪李贽呢。


而这个阴谋更为滑稽,按照大臣们的说法,李贽开坛授业,还招收女学生,搞坏了风气,导致王贵贵族的夫人小姐士女乃至妓女与和尚发生性关系的“桃色新闻”,而引起这社会不正之风的就是那个剃度出家的李贽李卓吾。


那么给李贽安个什么罪名呢?桃色新闻当然从桃色起,“挟妓女”“勾引士人妻女”,就是李贽的罪名。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曾在薛蛮子嫖娼时,有过如是言论,发人深省,胡说:“不能完全排除官方是在通过抓嫖娼‘整’薛蛮子。通过性丑闻、偷漏税等‘整’政治对手,这是全世界政府通行的‘潜规则’。”


至于李贽干过“挟妓女”“勾引士人妻女”的勾当没有?史无可考。即使可考,也无关紧要。总之,李贽以“被嫖娼”的生活作风问题,被治罪了,“李贽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令下诏狱治罪”,他的作品也被查禁、销毁。


但这“被嫖娼”的罪名还不至于死,他的书籍也被查禁销毁了,那么放他一马如何?放归放,但回到家乡的李贽要接受地方政府的监视。这对于一生追求自由独立之思想的李贽来说,比“被嫖娼”更无法接受,于是,他选择了以死抗争的方式,结束了他的人生。

李卓吾 “被嫖娼”的学术界超男李卓吾


不公平的是,这位启蒙大家,在他的时代,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明史》没有他的独立传记,只是夹杂在他人的传记里略带一提。而莎士比亚的时代,欧洲大地上的文艺复兴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资本市场经济,也已从荷兰帝国开始向外扩张……


即如400年后的今天,我们又有多少人真正读懂李卓吾,又有多少人认真地读过他的作品,当我们引述西方思想启蒙大家的话语时,又有谁重视过李贽如此深远的洞见理论?


追问一句,400年后的今天,我们又错过了什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6751/47683121647.html

更多阅读

一代奇人李宗吾的晚年生涯 厚黑学李宗吾原版pdf

作者:陈思逊·1·退隐故乡1938年5月,厚黑教主李宗吾已年近六旬,时在四川省政文编审委员会任职。像他这样的年龄,古往今来的学者多尚未及便作古了,如程明道、陆象山活了54岁,韩昌黎、王阳明活了57岁,与他同时的梁任公也56岁就死去,这些人

李天天:被割喉的人有资格做律师吗?(2009-04-3023:16

李天天:被割喉的人有资格做律师吗?(2009-04-30 23:16:43)法律就业真话知识积累公检法上海杂谈分类:原创法律散文被割喉的人有资格做律师吗?律师法没有规定.潜规则应该是可以,而且当的更好,赚的更多.你可以当律

许知远:李柱铭——被误解的爱国者

“你当真要写这些吗?”他停顿下来,脸上满是怀疑,似乎不理解,为何有人会对陈年旧事感兴趣。他正说的是父亲李彦和,一位昔日的国民党将领,“他真是个天才式的人物,一生正直”他又忍不住加上了一句。香港正是初夏,小雨浠浠沥沥,这半山上的公寓,

声明:《李卓吾 “被嫖娼”的学术界超男李卓吾》为网友风里有诗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