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积累"泅、斫、闻所未闻、郑重其事、知足安命"等词语。
⑵ 了解笛福及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
2、能力目标:
⑴ 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要点,概括蕴含的思想感情。
⑵ 把握作品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写法。
⑶ 体会鲁滨孙以"借方"和"贷方"的格式作的笔记的启示,鉴赏课文的理性美。 3、德育目标:
⑴ 引导学生理智、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
⑵ 培养学生勤勉实干爱劳动的作风。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理清心态变化历程,体悟其中蕴含的理智思辨的人类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身处绝境的鲁滨孙行为的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本文围绕鲁滨孙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学习的关键是理清人物的心态变化历程,领悟其中蕴含的精神品质。通过充分阅读、揣摩、品味关键语句,深层理解课文内容。
2、探究研讨法:
引导学生探究疑难,如鲁滨孙落难荒岛上计算时间、记日记等行为的意义,激活思维,更深层次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揣摩鲁滨孙对生活感悟的哲理性语句,理清写作思路。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1: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那么,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学生回答)这就是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的《鲁滨孙漂流记》。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度过28年孤独时光的传奇人物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笛福和他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看着落难荒岛的鲁滨孙是怎样生活下去的。(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2:
介绍《鲁滨孙漂流记》中与本文有关的情节,导入学习。
鲁滨孙出生在英国的中产阶级家庭,虽然他父亲希望他在家乡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挣得一份家业,一辈子过安分守己的日子。但从幼年起,鲁滨孙就立下了遨游四海的雄心。165
1年,他悄悄离开了家乡,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冒险生涯。
他从伦敦买了一些廉价的物品,然后由海路直抵非洲,和当地土人交换金沙、象牙等贵重物品,盈取暴利。他看到有利可图,便再度前往非洲,却不幸遇上了海盗。他成了强盗头子的奴隶。但他善于察言观色,很快便得到强盗的信任,放松了对他的看管。他乘机逃走,并带走了小黑奴佐立。在海上逃亡了10天左右,他被一艘开往巴西的船救起。到了巴西后,他卖掉了小黑奴,买了一个小庄园,开始了庄园主的生活。但他不甘于平庸,又一次出海冒险,去非洲贩卖黑人。这一次运气又不好,船在南美洲附近触礁沉没,除他死里逃生爬上了一个荒岛外,其他人均葬身鱼腹。小岛上荒无人烟,也没有野兽。他开始了长达28年的孤独生活。鲁滨孙在孤岛上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对待这些困难,顽强地生活下去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所涉及的内容。(板书文题)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出生于伦敦。他早年经营过多种行业,也参与当时的政治斗争,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
他曾三次饱尝铁窗之苦,几次经历逃亡艰辛。在59岁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为此,
笛福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称号。
笛福的"鲁滨孙小说",以第一部流传最广,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他的小说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往往写一个出身低微的人,靠机智和个人奋斗致富,获得成功。
笛福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他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情节结构不落斧凿痕迹。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临其境。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
三、快速阅读,整体感悟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多媒体显示:
1、注音:
砭骨(biān) 窒息(zhì) 崔巍(cuī wēi)
漆黑(qī) 镶嵌(xiāng) 匍匐(pú fú)
锥形(zhuī) 威胁(xié) 积雪(jī)
2、释义:
作践:糟蹋。
搁浅:① (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
② 比喻事情遭到阻碍,不能进行。
郑重其事:严肃认真地对待那事。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知足安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生活,听从命运的安排。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
带。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
神秘奥秘的意思)。
虞:忧虑。
泅:游泳。
斫:砍、削。
2、学生速读全文,理清思路:
教师提示:课文节选部分,并没有多少精彩生动的故事情节,而是主要写了鲁滨孙被陷荒岛之初那种绝望而又尽力寻求希望的矛盾心情,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孙在一段时间内的心路历程。学习这篇课文,关键要理清鲁滨孙的思路,体悟荒岛创业所折射出的理智思辨的人类精神。
思考:
⑴ 找出表现初上荒岛的鲁滨孙的伤心绝望、怨天尤人等心情的词句。

⑵ 身陷绝境的鲁滨孙对自己命运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⑶ 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⑴ 如:"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这个孤零零的地方""在这样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不幸""孤立无援""沮丧无聊"等。
⑵ 遭遇海难被陷荒岛之初的鲁滨孙,面对极端困难的生活环境,在悲观沮丧的同时以人类特有的理智和辩证的思维,成功调整了心态,在积极的精神状态之中鼓起勇气,孤身创业。文中写他的思考经历了生存问题、物质问题和精神问题三个阶段。
生存问题阶段,侧重写鲁滨孙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去。物质问题阶段是叙述为了生存所依赖的具体物质条件,如计算时间、打造木栅栏围墙等。精神问题阶段写鲁滨孙进一步调整自己生存的心态,安心于荒岛生活。这三个方面几乎可以看成是人类进化史的缩影。
⑶ 既可以用文中的原话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的原话:"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鼓励、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解读代表人类创造、进取典型的"鲁滨孙精神"。
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文中鲁滨孙对生活感悟的哲理性语句。
如:⑴ "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
⑵ "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4、学生集体朗读全文,体会思想感情。
四、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聊"一词在字典中有如下三种解释:
a、姑且 b、依赖,凭借 c、略微
请把下面词中"聊"的正确解释填到横线上。
⑴ 沮丧无聊________ ⑵ 聊以自慰________
⑶ 百无聊赖________ ⑷ 聊表寸心________
⑸ 民不聊生________ ⑹ 聊备一格________
2、选词填空。
充分 充足 充沛
⑴ 于是我又想到,我这时所拥有的维持生活的东西,是多么
( )。
⑵ 况且他们体内已缺乏那种初来时的( )精力。
⑶ 流落到这个荒岛上,那么,我就有( )的理由认为这是
老天爷的意思。
3、给下面句子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关联词。
即使 因为 假定 如果 甚至 不但
_______我现在还像我初上岸的时候一样,没有一点生活必需
品,也没有制造或获取生活必需品的工具,我的情形又会怎么样?
"特别是",我大声对自己说,"_______我没有一杆枪,没有弹
药,没有制造物品的工具,没有衣服、卧具、帐篷,或任何遮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