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操一生的征战中,部下的忠诚与背叛始终相伴,所谓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人都是活生生的人,不一定都要从一而终,也不一定要跟着曹操一条道走到黑。
在曹操的漫漫人生中,有一人的背叛,让曹操彻底看清了天下,从此唯才是举,重视寒门势力,以致于慢慢做大,最终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袁绍,成为北方的霸主,更是险些一统了天下。
这个背叛的人就是曹操昔年的至交好友陈宫陈公台。
以公元193年为分水岭,在这一年,陈宫连结兖州张超、张邈,勾结吕布,趁曹操东征陶谦时一举在背后叛变,形势严重的时候,曹操所能拥有的地盘只有鄄城(今山东鄄城)和东郡的范(今河南范县)、东阿(今山东阳谷)两个县,所谓的一城两县的地盘,如果曹操操作不当,灭亡只是在须臾之间。

公元193年之前的曹操,在讨伐董卓之后寄宿于袁绍之下,没有一个根据地,幸好黑山军于毒、白绕、眭固等人进攻兖州以及青州黄巾军杀死兖州刺史刘岱,曹操被兖州当地的世族迎为兖州牧,从而获得了一块征战天下的根据地。
然而这些,在公元193年的一夜之间,尽皆化为乌有,兖州世家大族背叛曹操,内外勾结,一夜之间,兖州就换了主人。
可要说为什么世家大族背叛了,曹操的兖州就没了呢?要说这个问题,首先大家得知道,在中国的古代,国家政权的影响只能达到县一级的政府,根本达不到村里面,因为当地的宗族势力太大,就算是今天的社会,在一个村子中宗族仍然存在,对村子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
在三国时代,世家大族拥有的土地成千上万亩,仆役成千上万人,在本宗族当地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不说别的,孙吴的江南四大家族,朱张陆顾,其势力有多大,相比大家心里也有数,在当时,一个官员到地方上任职的话,上任的第一件事就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去拜访当地的世家大族,如果没有当地大家族的首肯,以后想开展工作也是千难万难的。
所以经过陈宫的背叛,让曹操看清了这个天下是谁的天下,也让曹操明白要是依靠世家大族的力量成就伟业,必然要受到世家大族的制约。
公元193年之后的曹操,在政治上更加注重选拔寒门子弟,唯才是举,在军事上收编青州黄巾,大兴屯田,既有了固定的兵马来源,又可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征战的过程中,对于敌对的势力中的世家大族,动不动就大开杀戒,比如么么的一篇文章《你以为诸葛亮真的因忠于汉室而不投靠曹操吗?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虽然有些夸大的成分,但是诸葛亮的家族确实毁于曹操的屠刀之下。
如果不是陈宫的背叛,可能曹操还看不到世家大族的危害性,如果陈宫不背叛,七八年之后的官渡之战,曹操势力之中的世家大族一定会给曹操一个“大惊喜”。
要知道袁绍家是四世三公,对世家大族的影响力最大,在官渡之战又是天下最强大的诸侯,要和袁绍比拼对世家大族的影响力,曹操+袁术才有可能,即便是曹操重用寒门势力,在官渡之战前,仍然有很多势力向袁绍写了投诚的信件,所幸曹操后来没有追究,不然又是一场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