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京剧《赤桑镇》是一出很有名的包公戏,改编自清代公案小说《三侠五义》,被当成“优秀剧目”保留下来,说的是,包拯年幼便父母双亡,由嫂子吴妙贞抚养成人。吴妙贞的儿子(即包拯侄子)包勉任萧山县令,贪赃枉法,被人检举。奉旨出巡的包拯亲审此案,查明真相后,下令铡死亲侄子包冕。嫂子吴妙贞赶到赤桑镇,哭闹不休,责包拯忘恩负义。包拯则婉言相劝,晓以大义。两个角色在舞台上有一段对唱:

吴妙贞:“你昧了天良!国法今在你手掌,从轻发落又何妨。”包拯:“弟也曾前思后义想,徇私舞弊犯王章。”吴妙贞:“手摸胸膛想一想,我是包勉他的娘。”包拯:“还望嫂娘多体谅,按律严惩法制申张。”吴妙贞:“你休要花言巧语讲,恩将仇报负心肠。想当年嫂嫂将你来报养,衣食照料似亲娘。你与那包勉俱一样,长大成人习文章。龙虎之年开科场,高榜得中伴君王。到如今作高官你国法执掌,你不该铡死包勉丧尽天良。我越思越想气往上撞,你是个人面兽心肠。”
包拯:“劝嫂娘息雷霆弟有话讲,且落坐细听我表叙衷肠。自幼儿蒙嫂娘训教抚养,金石言永不忘铭记心旁。前辈的忠良臣人人敬仰,哪有个徇私情卖法贪赃。到如今我坐开封国法执掌,杀赃官除恶霸伸雪冤枉。未正人先正己人己一样,责己宽责人严怎算得国家栋梁。小包勉犯王法岂能轻放,弟若徇私上欺君下压民,败坏纪纲我难对嫂娘。”吴妙贞:“听包拯一席话暗自思想,他忠心秉公正而忘私方算得盖世的忠良。恨我儿他不该贪赃罔上,按律条铡包勉理所应当。”经包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吴妙贞终于明白过来,于是叔嫂和睦如初。
这出《赤桑镇》的包公戏,本意是要表现包拯大公无私、大义灭亲、执法如山的“青天”形象。不过略受过现代法学训练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其中有“不对劲”的地方:由亲叔叔来审判亲侄子,合适吗?且不说亲手将亲人送上铡刀在人情上有多么残忍,单就司法程序而言,谁能保障一名法官在审判亲人时,能够做到完全的秉公执法,而不受私情的半点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赤桑镇》只好将“包青天”往极端里塑造,看起来不但是“铁面无私”,简直就是“铁面无情”了。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