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的于可欣是苏孟小学二年级学生。最近她干了一件“大事”,不但把爸爸和弟弟管得服服帖帖,还把妈妈感动得一塌糊涂。原来,于可欣做了小册子,上面都是《家规》,一共19条规矩,一家四口需要改掉的坏毛病和要遵守的规矩都在里面。对爸爸的要求:每天晚上只能玩1小时手机;多帮妈妈做家务,不要惹妈妈生气;到大伯家玩,只能3~4个小时。对妈妈的要求:多做点家务,少骂人。对自己的要求;一周可以两天睡大房间,其余5天睡小房间;不能和弟弟打架。对弟弟的要求:不能老是要吃的;不能尿床。(5月19日《钱江晚报》)
9岁,该是撒娇的年龄。而9岁的于可欣却人小鬼大,却一口气立了19条家规,抄写在本子上,制成小册子,有模有样,上纲上线。所有的家规条款都简简单单,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分别针对爸爸、妈妈、弟弟,对自己也有要求,这些家规实施以后已经初见成效,除了“感动”还有“服服帖帖”。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孩子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价值判断,制定出家庭规矩,虽然非常稚嫩,但是有其合理性。只要合理,作为父母就得遵守,遵守也是一种尊重,对孩子也是一种约束和教育,是对孩子最珍贵的爱。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作用打造孩子的美好未来。父母是孩子的老师,是启蒙老师也是终身老师,作为父母的一举一动都要为人师表,为孩子树立榜样。身教重于言教,潜移默化影响孩子。设想如果父母做不到的却要求子女做到,估计很难。孩子所立下的家规既可以自律也可他律,这是一个极好的家庭教育契机,不可错失。
不是说,只有9岁的于可欣立家规。笔者可以肯定地说,差不多任何一个孩子对家庭对父母都有要求,只不过没有像她一样一条两条列出来形成文字而已。一些父母将孩子的期待和要求当成耳边风置之不理,对于孩子的意见和建议根本不在意。

我们再来审视一下于可欣的家规,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真要坚持下来并不容易。“每天晚上只能玩1小时手机”不少年轻的父母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低头族”,无暇多做一些亲子活动陪陪孩子,为了孩子为了家庭还是需要自我约束恪守家规信守诺言。
家庭情况各不相同,每一个家庭自然有不同的家规,成文的不成文的。只要确定下来,共同遵守是特别重要,无论是长辈还是晚辈,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都应自我约束,共同信守。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9岁的于可欣的19条家规是最基层的民主,特别珍贵,不要轻易破坏毛孩子立下的规矩,坚持最重要。(蔡正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