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因为统治时间不长,总是会被史书和影视一笔带过,即便有一部分,也都是杨广在吸引眼球,而真正的隋朝主心骨杨坚总无人问津。
东晋最后的天子不是荒淫无度就是弱小孩童,朝政多被宦官和皇后把持,国力日益衰落,外患猖狂。作为丞相的杨坚没有耐心扶持少主,逼皇帝禅位。我发现一个怪现象,封建世袭制到最后,皇帝一般都是年幼的孩子,实际大权都在丞相和孩子他妈手里,其实很简单,如果皇帝是成年人,又有能力,宦官和太后很难驾驭控制,拿不到绝对的权力。董卓,曹操,司马懿不都是如此?在小皇帝面前发飙是常有的事,吼的小主哇哇哭也很正常。一般这样的恶人都有扎稳了根就称帝的野心,这些孩子不过是他们拉拢同僚,发展自己羽翼,充实自己的门面。
隋朝初期,国内一片狼藉,地方势力四处威胁,宦官贵族横行霸道;国外面临强敌骚扰,特别是突厥大有吞并中原的势头,南北朝几百年的外族肆意践踏华夏。杨坚首先治理稳定国内,杨坚很注重农业,推行均田制,减轻农民赋税,施利于百姓,老百姓安宁了,天下才能太平。政府施行三省六部制度,明确政府各部门权力的划分,避免了前朝权力交错,难以被中央调控的弊端。地方划分上去掉郡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任用杨素,高颎等为相,内务治理的井然有序。军事上提拔杨广为帅,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这杨广可是军事天才,二十出头的年纪,可以横扫天下,至于当皇帝么,最大的失误就是丢了天下,好了,这会我们不对他做过多的评论,只说他老子杨坚。杨坚先后灭掉梁和陈,实现了天下的统一,结束了纷乱的汉族内部的刀兵厮杀,这一点做的好,总比拥一个无能的小皇帝,其他有权的人找借口你讨伐我,我清剿你,战争死的是士兵,受苦的是老百姓。日常方面杨坚更是个节俭的人,遏制铺张浪费,给臣子和百姓起了个很好的带头作用。
当然,光顾着安内对于刚建立的王朝来说肯定不够,别人不知道你有几斤几两,都想来试探性欺负也是常理。杨坚第一要做的就是报仇,突厥倭人欺我中华几百年了,我也忍够了,不给点颜色怎能震我国威?出兵攻打嚣张的突厥,这狗日的残害我华夏,恶行累累,实力雄厚,硬来只会两败俱伤,杨坚就使离间计将突厥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两派产生矛盾,各个击破,打的突厥俯首称臣,一直到唐朝他们都怕中原。结束了鲜卑化政策,恢复汉人的姓氏,西晋时鲜卑族猖狂,胡乱给汉人赐姓,差点亡了我汉室姓氏。这是继秦始皇后第二次使中国完成大统一,也给以后唐朝疆域和名族繁荣昌盛奠定基础。
隋朝还有一样伟大的发明,科举制,一直沿用到今天。参加过高考的人都有体会,就不多罗嗦了。
人无完人,杨坚在后期也开始出现独断专行,听不得不同意见,残杀大臣。这也都是其他王朝很容易出现的普遍现象。似乎隋朝短命也跟他废长立幼有很大关系,杨广虽然能文能武,但野心太大,作风太强硬,迈的步子太大,如果立了长子杨勇,说不定会长久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