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微信朋友圈里,很多人为一件事唏嘘:今年49岁的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由于持续劳累过度,突发脑出血已深度昏迷一周。
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中青年知识精英,医生的病况牵动着众人的心。可以想象,此刻的他,上有父母、下有孩子,身边有爱人、同事、学生在急切等待。
近几年,笔者耳闻目睹了太多中青年知识分子积劳成疾甚至病逝的事情。仔细思考,持续高强度劳动,不注意休息,甚至没有时间休息成为他们积劳成疾的直接原因。
“医生的职责是保护民众健康,但他们却没能去保证自己的健康。”正如一位患者所言,在当下健康教育信息相对充分的传播环境下,缺少时间、缺少场地成了很多人缺少运动、缺少预防的主要原因。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当前我国发展日益依赖于创新驱动、智力资源的背景下,关注人的健康显得越发重要。
1957年,大学校长曾喊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著名口号,在那句口号的倡导下,每天固定时间,清华园大喇叭会响起来,教室、图书馆会上锁,“强制”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正是在督促锻炼的环境下,很多清华学子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
而反观如今的城市生活,多年聚焦于GDP的后遗症,规划的运动场地显得较少,国家提倡的学校体育场地节假日开放也并未得到完全落实,有的城市甚至连公园一到周末也是人满为患;越来越多的医生往大医院“挤”,而到基层做预防的大夫反而少了。相比于医疗支出的高额费用,用于疾病预防的支出显得“捉襟见肘”。
令人欣喜的是,这一状况也引起了国家和有关单位的重视。根据医改部署,未来五年,我省将逐步为城乡居民配置家庭签约医生,让他们成为“健康守门人”;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健身免费培训将实现基层全覆盖。
根据国家发改委《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将通过改造、新建等,使全国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提高到0.5—0.7块。
虽然政策在改善,但要解决当前影响居民健康的体育锻炼、疾病预防、休息休假等短板,既需要公民提高保健意识、加强运动锻炼,又要制度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既保证公民有活动的场地和时间,又保证居民有疾病预防及治疗的贴心服务。
延伸阅读:慢性病管理造就万亿市场 家用医疗器械迎发展陕西省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覆盖五类人群新版《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办法》征求市民意见医疗信息化发展提速 电子病历系统成重点深圳医疗条例三审未表决深圳拟将医疗机构列入公共场所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