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消费水平不断升级,化妆品正进入越来越多人的日常生活。然而,伴随着美丽而来的风险也在继续增加。时代的呼唤、产业的发展和公众的期待,对化妆品的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社会大众追求美丽提供安全保障,已经日益成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重要工作。
近年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化妆品监管实践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将有限资源聚焦于重点关键风险的防控,依据ISO 31000:2009的原则建立了化妆品风险管理架构,初步构建了化妆品安全风险管理模式。
通过积极开展风险监测,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拟定了我省2015年化妆品安全风险清单,在全国率先编制并向社会发布了《广东省化妆品安全风险管理年度报告(2014—2015年度)》,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关键风险专项整治、重点风险重点检查、一般风险日常巡查的风险管控原则,科学运用各种监管措施,积极管控化妆品安全风险,有效保障了我省化妆品安全,促进了我省化妆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化妆品大省率先编制安全风险管理年度报告

广东是化妆品产业大省,有生产企业2300余家,委托生产企业6000余家,均占全国总量50%以上;2014年全省化妆品产业产值2100亿元,占全国总量70%。同时,广东又是人口第一大省,无论是产业安全、产品安全还是消费安全都与众不同、举足轻重。
2013年新一轮机构改革,将化妆品安全行政监管职能统一交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基本终结了多头管理的格局。新体制下,监管任务大幅增加,但是资源缺口进一步扩大,如何履职尽责?
“在简政放权、最严监管、职权有限及资源有限的新形势下,我们逐步认识到化妆品安全监管本质上是风险管理。”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开始,我省监管部门依据新理念探索构建化妆品安全风险监管模式。
新模式确立了“安全第一、科学监测、问题导向、预防为主、过程控制、交流共享”的风险管理方针,明确了政府主导风险管理、市场承担主体责任、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风险管理要求,并依据ISO 31000:2009的原则建立了风险管理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