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上学期学前教育学选择题模拟卷

1.“ 南人善泳,北人善骑”主要说明了( )对发展的影响 A. 遗传因素 B. 环境 C. 生理成熟 D. 先天因素 2.教育是一种( )
A.生物现象 B.自然现象 C.社会现象 D.心理现象 3 .全面发展教育的最终结果是( )
A .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 B. 使每个人平均发展 C .每个人得到同样的发展 D .门门功课得高分 4.教育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 )
A.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教育是动物的本能 C.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D.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
5.关于教育内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指在教育活动中传递的信息 B.即教材
C.从表现形态看有物质的、符号的、精神的、行为的等 D.具有丰富性 6. 儿童因为情绪紧张或压抑引起厌食说明( ) A. 身体发展对心理的影响 B. 心理因素对身体的影响 C. 身体发展和心理因素无关 D. 生理成熟对身体的影响 7.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
A.教育制度的现代化 B.教育结构的现代化 C.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D.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8.关于受教育者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是学习的主体 B.承担学习责任,接受教育的人 C.凡是进入学习过程的人 D.全日制在校学生 9.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关系是( )
A.受教育者是任教育者摆布的人 B.教育者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
C.受教育者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育者是旁观者 D.受教育者处于受控者,接受者的地位 10.精神环境又称 ( )
A .天然环境 B. 人工环境 C .社会环境 D .物质环境 11.下列论述不属于精神环境的是( )
A .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 B .居住环境与生活条件
C. 居住环境的人际关系及情调 D .社会环境中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生活
1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 )对儿童的影响 A .天然环境 B .人工环境 C .精神环境 D .物质环境 13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由( )决定的
A .经济发展 B .文化水平 C .人口状况 D .政治制度 14 .物质环境对儿童的发展( )
A .没有影响 B .有直接影响 C .有间接影响 D .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15 .下面对各阶段学前教育目标论述正确的是( )
A .工业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B .工业社会——看护儿童 C .现代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D .现代社会——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16.20世纪末统计的我国3-6岁幼儿入园率为( ) A .25% B .35% C .45% D .55%
17.现代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前教育的目标是( )
A .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B .看护儿童 C .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D .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18. “玉不啄,不成器”说的是( )对发展的作用 A. 遗传因素 B. 教育 C. 生理成熟 D. 先天因素
19. “一两遗传胜过两吨教育”这种观点是( )
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相互作用论 D. 成熟势力说 20. 遗传因素和先天因素的关系是( )
A. 一个概念的不同称谓 B. 遗传因素包含了先天因素 C. 先天因素包含了遗传因素 D. 两者无关 21.“成熟势力说”的创始人是( ) A.柏拉图 B.格塞尔 C.华生 D.皮亚杰 22.“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指的是( )
A.遗传对人发展的作用 B.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C.先天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 D.成熟对人发展的作用 23.关于教育者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指学校教育中的教师 B.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 C.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D.是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 24.“白板说”是由下列哪个教育家提出的? ( ) A.华生 B 杜威 C.布鲁纳 D.洛克
25.“教育万能论”的提出者是( ) A.华生 B.苏格拉底 C.皮亚杰 D.安德森 26.“回忆说"的提出者是 (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多德 D.色诺芬
27. 关于个体发展的特征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 B.个体发展从一般到特殊
C.个体发展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 D.个体发展是从特殊到一般 28. 皮亚杰把儿童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它们依次是( ) A.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B.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29. 儿童最先掌握的词汇种类是 ( ) A.形容词 B.副词 C.代词 D.名词与动词
30.为了经济或宗教等方面的原因而杀婴的现象是什么样的儿童观的体现? ( ) A.社会本位儿童观 B.人本位儿童观
C.现代儿童观 D.社会本位与人本位儿童观的辩证结合 31.幼儿教育的主导活动是( ) A.上课 B.游戏 C.劳动 D.实验
32.被认为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儿童观是( )
A.社会本位儿童观 B.人本位儿 C.现代儿童观 D.社会本位与人本位儿童观的辩证结合童观 33.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即( ) A .教育目的 B. 教育目标 C. 教育方针 D. 教育政策
34.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下面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会发展 B. 学科发展 C. 经济发展 D .学前儿童发展
35. 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得以表述的,这个规程颁布 于( ) A . 1995年 B . 1996年 C . 1997年 D . 1998年 36.学前教育目标的核心是( )
A .学会认知 B. 学会做事 C. 学会做人 D. 学会学习
37. 关于家庭因素与家庭教育的关系的论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更能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B. 家庭经济是家庭教育的必要因素
C. 专断、权威的家庭气氛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D. 家长期望越高越能对孩子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38. 有关我国的学前教育,错误的描述是( )
A .是启蒙教育 B. 是义务教育 C .是基础教育 D.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9. 9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是( )
A. 智力开发 B .培养创造力 C .知识传授 D .全面和谐发展 40.全面发展的含义是( )
A. 对全体儿童进行同一标准的教育 B. 平均发展C. 门门功课得高分 D .根据儿童个人差异在体智德美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 41. 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是( )
A. 学前教育方针 B. 学前教育政策 C. 学前教育目标 D. 学前教育纲领 42. 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是( )
A .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 B .使每个人平均发展
班级: 姓名: 座号: 第 1 页 共 2 页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