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格兰女生探讨中国语文课本
文 | 潘采夫
自从到苏格兰上小学后,女儿的语文课越来越不好教了,我说的是中国语文课。为了不把汉语落下,她每天也看一会儿语文课本,和国内班里同学保持同一进度,一直学到四年级下册。女儿现在多了一个习惯,这个“吃饱了没事干”的小姑娘,特喜欢对每一篇课文说三道四,评头论足一番,当然,这跟我向她“输出价值观”有一定关系。
第一单元是写景课文,我问《桂林山水》这篇咋样?女儿回答:“也就一个比喻还好一点,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其他都很烂,尤其喜欢用一些怪词,什么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连绵不断,还动不动就桂林的啥真那啥啊!”
语文课本中《两个地球同时着地》插图。
这是一次四年级下册语文的聊天,在我给她重点讲完几篇课文之后。看到孩子的这些话,不知编写语文教材的专家们会不会出汗,在选择、编写课文的时候,心里千万要装着孩子,并对他们的智商和判断力有足够的尊重,至少不能明显违背常识性的东西,否则你会直接被孩子秒杀。

再一个,不要总想着向孩子灌输些什么,引领他们发现汉语之美,并启发他们独立思考,让孩子养成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所在。用这个标准来看,我们很多的语文课文是不及格的,只会教坏孩子,或使孩子变得不相信我们,这也是我经常建议孩子读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原因。
还有,我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其实语文课本里的优秀课文越来越多了,很有些值得孩子去读的好故事、好文字,那么,老师如何教好孩子,教育官员们如何不用考试来绑架老师,是让孩子们学好语文更重要的两件事。
在教育体制暂时动不得的情况下,孩子们的爸爸妈妈一边抗议,一边也得自己动手给孩子上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