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健脾减肥中药配方 深度解密 | 那些既祛湿又减肥的『神方』,究竟可不可信?


 阴雨,阴雨,阴雨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哪里够...
听说最近大家都在抱怨湿气重?

开车困、上班困、上课困...

听说网上有很多神奇的祛湿方法?
听说你们都跃跃欲试了?


也许,你一直都做错了!
 中医生刚刚讲我听,原来祛湿有很多「误区」!
我是不是太晚告诉大家了,大写的SORRY...
祛湿,你的方法到底对不对?
金华佗邹绍光医生马上为大家揭晓!

岭南地区目前高温又多雨,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体很容易有湿气,而网上流传已久的祛湿方数不胜数,在微信、微博上的转发率也极高。比如这样的:

要祛除体内湿气,方法非常简单,只需两种东西,一是薏米,一是红豆。这两种东西,无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样抓一把,洗干净后放在锅里加水熬。熬好后就是祛湿健脾的佳品——薏米红豆粥了。



小编不禁要问了,薏米加红豆真的是祛湿神器?

真的是老少咸宜吗?

真的适合长期食用吗?


小编邀请到了金华佗明星医生邹绍光,跟大家详细聊聊”祛湿“那些事!

祛湿健脾减肥中药配方 深度解密 | 那些既祛湿又减肥的『神方』,究竟可不可信?

 


▌“通过三方面判断自己体内是否有湿”,可信吗?

网上广泛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可以通过身体三方面的表现看自己是不是“湿重”:

1、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感觉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那么,你体内肯定有湿了。

2、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如厕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一箱水还冲不净。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此外,在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且总有排便不净的感觉。

3、洗漱时——看舌苔

刷牙前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健康的舌质应是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净,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

 


邹医生解读

通过起床后感觉、观察大便跟舌苔三个方面来判断是否有湿不全错,但容易以偏概全:

因为其他原因也会出现与“湿”类似的症状。比如在临床上,气血亏虚的人,也会有疲劳、头昏、打不起精神的表现,因此'起床时——看感觉'里的描述并不全面;肾阳不足的人,阳气不能温煦机体,也会出现自觉寒冷沉重像穿了一件湿衣服一样的感觉。因此,体内是否有湿,需要结合舌脉象等其他依据来鉴别。针对“如厕时——看大便”,邹医生说, 体湿的人固然大便易出现溏软不成形,但这并非“湿人”才特有的现象,气虚的人也会出现类似情况。而血淤、痰湿症者也会出现大便不成形、易粘在马桶的情况。

邹医生介绍,中医所谓的“湿”,不像一般人理解的那么简单,因此,如果要对症解决,最好还是找医生为你准确辨“证”,才能更好地确定适合你的调理方案,切不能发现自己符合某一个症状,就到网上找一个所谓“神方”当做妙药长期服用。

▌薏米红豆粥,真的是祛湿神方?



邹医生解读

性微寒,不宜长期吃

邹医生称,中医认为,薏米、赤小豆(即红豆)确实都有“利湿”或者“利水”的功效,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讲,薏米+赤小豆有一定祛湿的作用,对湿热程度较轻的人有一定的作用,但不等于对湿热程度重的人也有效果。且薏米和赤小豆都属于“微寒”,长期大量地吃,显然对身体不好。

老幼、孕妇不可长期食用

邹医生特别提醒,老人、孩子、孕妇这类特殊人群,就更不合适长期用薏米和赤小豆祛湿了。

因为在中药学上,有“孕妇慎服薏米”之说;对于赤小豆,有“赤小豆久食瘦人”之说。因此,对于孕妇、体质消瘦的老人、孩子,或者湿热伤津证、脾虚寒湿证的人,采用这个配伍需要慎重。尤其是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赤小豆可以散血利水,如果长期食用的话,会影响孩子的气血,影响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所以不宜多吃。

▌煮薏米红豆粥,“无需按什么比例,一样抓一把”?

邹医生解读

症状不同,用量应该有所变化

薏米的功效: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
赤小豆的功效: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
因此,对于湿热伴有关节痹痛或者合并脓肿破溃的,应该是薏米的用量大;而对于湿热伴有尿黄或者痈毒结聚的,应该赤小豆的用量大。


▌一个薏米红豆粥能祛所有类型的“湿”吗?


邹医生解读

湿邪表现千差万别,辩证施治是关键

对于可以通过长期吃薏米和赤小豆就能祛湿的说法,邹医生并不认同。“湿”的种类和表现多种多样,这个方可能只对其中某一种有效,而不是对所有“湿”都起作用。中医所谓的“湿”,即通常所说湿邪,不但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而且在不同的身体状态下、不同的体质里,湿邪兼夹其他邪气的配对也不同,其临床表现更是千差万别,如恶寒发热、四肢困重,或面色萎黄、精神困倦、食欲不振、便溏泄泻,或尿少浮肿,或妇女白带量多等都是“湿”的症状。


不同的病机,不同的症状,决定了不同的用药
如清热燥湿常见的药物有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等,利水渗湿常见的药物有猪苓、泽泻、冬瓜皮、玉米须等。而薏米、赤小豆也仅仅是利水渗湿药物其中的一员,其功效显然不能覆盖所有的“湿”。

中医辨证谨防祛湿误区,希望大家即使在阴雨天气,也不要盲目地祛湿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1951/92265080181.html

更多阅读

健脾祛湿 健脾祛湿 这些食物竟会加重体内湿气

夏季悄悄地来了,天气也越来越炎热,夏季空气中的湿气比较重,所以非常的闷热,有很多人出现了腹泻、厌食、困乏等症状,医师说这些都是脾虚湿盛的表现,同时近期要远离“驻湿”的瓜果,比如西瓜、黄瓜、香瓜等,这些瓜果会加重我们体内的湿气,吃多了

养脾穴位 祛湿养脾常按3大养生穴位

  炎热的夏季还在继续着,但是秋季说来就来的,老年人养生要做好提前的准备,不能当温度降下来的时候还沉浸在炎热之中,中医养生理论中有“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胃”的说法,因此,立秋过后,人们仍需祛湿调养脾胃,预防胃肠疾病,既是对夏季损耗的

健脾和胃清热祛湿方 末伏怎么清暑清热祛湿健脾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进入三伏天的“末伏”,炎热高温天气也逐渐接近尾声。末伏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的始日,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人”,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末伏暑邪耗气伤津,养生以清暑清热、祛湿健脾为主,可吃些

健脾祛湿 7款祛湿健脾好佳肴

 7款祛湿健脾好佳肴爱华阅读配图  1、山药炒莴笋  材料:山药1根,莴笋1根,葱、蒜适量,水、食用油适量。  做法:将山药和莴笋分别对开再切片,山药放盐水里泡一会儿防氧化变色;起油锅,葱蒜爆香,先放莴笋片炒几下;加入沥过水的

广东春天祛湿养生汤 秋季养生-祛湿养脾 

   中医养生理论中有“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胃”的说法,因此,立秋过后,人们仍需祛湿调养脾胃,预防胃肠疾病,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祛湿养脾常按3大养生穴位。  祛湿养脾常按3大养生穴位  

声明:《祛湿健脾减肥中药配方 深度解密 | 那些既祛湿又减肥的『神方』,究竟可不可信?》为网友單身萬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