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格的“洋奶粉新规”自去年4月起实施,至今一年有余,成效初显。根据新规,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业内预计,这使得海外OEM(代工)婴幼儿奶粉品牌近八成出现停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境外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注册认证,只限制了企业却未限制品牌,这被一些贴牌的假洋奶粉加以利用,借代工厂获得认证的机会“搭便车”,趁机“洗白”披上了纯进口的合法外衣。
假洋奶粉品牌“特供”中国市场
“打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品牌的牌子实在太多了,可是在人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只有几个奶粉品牌。”一位在新西兰呆了四年的网友称,国内有朋友问他“新怡奶粉”(Newfresh)在新西兰怎么样?可他压根就没听说过“Newfresh”或者“新怡奶粉”。
上述案例并非孤例。据媒体此前曝光,号称始建于1894年荷兰公司旗下主打品牌的美智宝(Mercebio)奶粉,当地主流渠道均未见过该品牌产品,一直以“荷兰美智宝”品牌出现的美智宝奶粉,实际上只在中国有售。
据了解,大部分假洋品牌奶粉是2008年之后注册的,由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本土奶粉品牌遭遇重大信任危机,国内不少人看到其中的商机,专打进口牌,迅速占领市场,取得很高的销量。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这部分品牌在海外没有市场以及知名度,只是国内一部分人到海外注册一家公司,搞一个非常“洋气”的名字,利用当地一些奶粉生产厂家代工生产,再转销国内。据了解,国内的假洋品牌奶粉九成出自三家代工厂——新西兰善腾集团、瑞士赫尔达夫、澳大利亚塔图拉。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去年发布的《关于加强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管理的公告》,“从2014年4月1日起,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中文标签必须在入境前已直接印制在最小包装上,不得在境内加贴;2014年5月1日起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
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分析指出,境外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企业应向国家认监委及质检总局注册备案,这些规定能够规避大批量代购和境外小规模代工等行为,也能杜绝国外小黑作坊仿制大品牌奶粉输入境内等行为。
业内人士表示,过去海外代工婴幼儿奶粉品牌中,很多品牌没有好的配方、品质,更谈不上品牌建设,然而只要标上海外原装进口,就可以卖得很好。如今,这些品牌已经很难存活下去。“去年年中一系列婴幼儿乳粉新政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一年,整个行业开始大整合,特别是海外OEM(代工)婴幼儿奶粉品牌近八成出现停摆。”纽瑞滋总裁刘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称。
部分贴牌洋奶粉趁机“洗白”
八成假洋奶粉品牌被淘汰出局,这是否意味着进口奶粉鱼目混珠的时代有望结束?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境外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注册认证,只限制了企业却未限制品牌,这被一些贴牌的假洋奶粉加以利用,借代工厂获得认证的机会“搭便车”,大有欲摇身一变成为真正洋奶粉的意图。
目前,欧美知名奶粉品牌不足100个,其中只有20-30家进入中国。而国内却有近百家洋品牌,为了避免被消费者识破扮演出来的洋品牌身份,一些品牌还在想尽办法“洗白”。
“假洋奶粉品牌并未从根本上被清理出去,而且通过认证,这些企业披上了纯进口的合理外衣。”宋亮表示,没有实力的贸易商及其拥有的品牌被淘汰出局了,而一些有实力的代工品牌通过将品牌低价卖给上游代工生产企业,然后成立贸易公司,双方合资,这样代工品牌洗白,贸易商华丽转身上岸,没有任何损失。
假洋品牌奶粉没有技术积累,也没有自己的加工厂,这对于需要很高技术含量的婴幼儿奶粉而言风险很大。王丁棉表示,假洋品牌奶粉仅找当地乳企廉价代工,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代工企业需要为代工品牌按照中国生产标准建立奶粉生产线,但代工企业往往并不擅长,这里面存在较大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