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中国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引发海外媒体关注和热议。
明确发出“增强政策灵活性”的信号
英国《金融时报》相关文章认为,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调将保持不变”,但是已经明确发出“增强政策灵活性”的信号。报道中说,2009年10月份以来,虽然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没有上调,但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一直处于资金净回笼的状态。银监会多次要求银行保证资本金充足率,也对银行2010年的贷款增长构成了约束。不过,文章中也承认,不管政策如何,最终影响经济表现的还是政策在执行层面的具体内容。
此外,(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认为,中国领导人在一年一度的经济工作最高决策会议上发出了要让2010年经济更平衡增长的信号,反映出对经济刺激政策力度过大的担忧和对国内外需求持续疲软的担心。文章援引美国西北大学政治学教授史宗瀚的话说,眼下,中国对于是否应该退出经济刺激政策正进行着一场严肃的讨论。尽管中国政府削弱了刺激性信贷和开支的力度,但面对全球经济复苏还不明朗和依然存在的国内问题,政府仍不愿意在退出问题上采取更大的行动。
预计2010年GDP增长将超8%
美联社报道称中国将对经济政策进行微调,以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报道中说,在4万亿元人民币拉动内需的投资刺激下,中国经济保持着发展的速度,预计2009年GDP增长将超过8%,好于一些专家此前的预期。但报道同时也援引一些专家的话说,中国经济目前在某些领域存在投资过热的问题,而外来资本涌向中国也加大了中国未来通货膨胀、房市和股市的风险,目前中国政府正在设法应对这些问题。
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彭博社报道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复苏仍不稳固,世界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中国仍将维持“稳健的”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报道尤其关注中国未来将更加着重以促进消费而不是通过直接投资来拉动经济发展,认为这有助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防止形成经济过热问题。
但路透社报道说,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中国扩大消费需求仍面临掣肘,比如过快上涨的房价就是扩大居民消费的一大主要障碍。
推进城镇化是最大亮点
路透社文章指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将农民变为城市居民,通过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消化和吸纳农村转入人口,并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是此次会议的最大亮点。
中国目前城镇化不到50%,选择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切入点,统筹城乡二元结构,从结构调整,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等多方面来看,均是最现实的选择。从消费层面看,这对扩大居民消费也有最直接的作用,对一直过分依赖外需的中国经济而言无疑是增加内生动力的有效举措。
再次提出管理通胀预期
路透社指出,分析人士表示,此次会议与此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基调基本一致,唯再次提出管理通胀预期,显示政府在更乐观的国内和全球经济数据出现以前虽不急于进行政策转向,但在2009年信贷大幅增长和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下,对2010年的通胀压力会保持足够警惕。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为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通胀的产生受到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制约,从目前的供给看,产能过剩仍会严重制约终端产品价格的上升,而由于工资水平被压制,需求也很难快速显现,因此通胀率在2010年不会出现失控状况。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