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曝出北京某知名的小学中,两名四年级的学生欺负一名同学。在该同学上洗手间的时候,一名男生堵着单间门喊“***,我要打开门看看你的屁股”,另一名男生从旁边的隔间将装着厕纸的纸篓扔过来,厕纸撒在被堵在隔间里的孩子的头上和身上。
欺负人的两名男生大笑着跑出去了,被欺负的边哭边收拾撒在身上的厕纸和尿液——有些男生故意在厕纸篓中小便。他用冷水冲头后,用红领巾擦干,急忙去履行体育委员的职责——赶去操场上检查做操情况。
晚上回家给妈妈讲白天的遭遇时,孩子已经抖作一团。事后,几番交涉,学校、涉事孩子家长轻描淡写认为只是一个“玩笑”,而校方更是粗暴拒绝了受害学生家长的诉求。
「一个孩子在多个孩子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
「恐惧感可想而知」
作为孩子的妈妈,当看到孩子受到这样委屈的遭遇后,感到心酸、愤怒、无助、悲伤。于是这位母亲写下了一则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一经转发掀起巨大舆论风波。网友纷纷指责学校在过程中不作为、价值观扭曲:
“他们还是孩子,请不要放过他们”
“可笑的是教育局给学校打电话了解情况,学校有关领导第一反应竟然是把家长叫到学校责骂一顿?”
“我的天,才十岁就重度抑郁!!支持这个妈妈讨伐这些老师书记什么破玩意儿!”
“受害学生家长把老师摁地上,就当开个小玩笑;然后顺便把对方家长身上泼一桶粪,开个小玩笑,然后回家睡觉”
......
这起校园凌霸并不是个案,在现如今校园的内,欺凌现象频发,几乎每个学校都会有校园暴力的存在,据统计,暴力霸凌每年会杀死13000000名儿童,全球有1/3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遭到欺凌!!
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
#百度搜索校园暴力的新闻多达51800篇#
不光是中小学,其实幼儿园里也会有霸凌行为,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行为,“校园霸凌”更容易暴露。
在幼儿园里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被欺负的孩子通常比较弱小、内向并羞于向他人求救。这种欺负有时候是肢体上的,比如拳击、推搡、踢打等。有时候是语言上的欺负,比如嘲笑、讽刺、威胁或者恶语相加,更有时是社交上的欺负,比如孤立孩子。
“小孩子的恶,是源自人性里最单纯的恶意。”他们毫无顾虑,想到要欺负就去欺负,想到要欺凌就去欺凌。而受害者的顺从懦弱和不加反抗,则会让他们增加欺凌的力度,将原本只是小小的恶作剧发展到后来的拳打脚踢、淋屎泼尿。
为什么那么小的孩子会有那么恶毒的行为?这是谁的错?这难道是受害者的错吗?因为你拳头不硬所以你应该被打?因为你太软弱所以你应该被欺负?要是你反抗起来拳头硬了就不会了?这是什么道理?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家庭是儿童成长生活中最关键的一部分。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和促成了孩子的性格形成和行为方式。有离异和家暴倾向的家庭,容易造成孩子的身心健康受损。
由于父母缺乏对孩子的关爱和理解,遇到事情也是以暴力的方式解决,很容易让孩子的三观扭曲,也会引发孩子对暴力的效仿和崇拜。从而在看到一些不合群看不惯的同龄人的时候,会用暴力去欺凌。
其次是学校方面。许多学校对于校园暴力种种事件都处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认为那些行为只是一些小小的恶作剧无伤大雅。就像北京某知名校方表示垃圾筐扣头的行为不算“校园欺凌”,漠视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随意给施暴者弄个记过就没了。(呵呵)
再者是法律上。由于有未成年保护法以及对法律的错误认知,许多儿童都认为校园欺凌没什么,即便杀死个人也不用死刑,所以他们随意地欺凌弱小的孩子。但是同时法律因为顾忌到未成年的思想尚未成熟,很容易就犯错,故法律对未成年人相对宽容。
正是长久以来,社会的一套标准答案是主张宽容相待,不以暴制暴。可是,出现的“小霸王”一个比一个厉害,懦弱的宝宝反倒天天被人欺负的现象。
当我们宽恕了这些丧心病狂的行径之后,又有谁会去为悲惨的受害者负责呢?所以我们必须让自己的孩子在面对暴力时学会保护自己!

对于校园欺凌事件,金星曾经在节目中给出霸气的回应:“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斩草除根”。这类观点我深感认同。因为我家小孩也遇到过被班级里的小男生欺负,不少孩子都怕这个习惯用拳头解决问题的男孩子,老师找家长聊了好几次都解决不了问题。
孩子爸给她三个字的答复:“打回去!”我补充了一下:“打可以,不要打头和眼睛”。于是我孩子在他动手的时候打回去了,用手打,用脚踢。渐渐的别的小朋友也敢还手了,她们从一直被欺凌的状态变成势均力敌的状态。一直欺负小朋友的小霸王终于收敛了,后来他们处的还不错!
所以,关键还是在于孩子自己本身,首先孩子得要有反抗欺凌的勇气。教孩子反抗欺凌并不是简单的以暴制暴,而是学会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必备法则。适当的自卫行动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告诉对方我们不是软弱可欺的。
但是,这只为了让孩子出于自卫而还手,并培养他们的勇气,但暴力终究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而且暴力对于孩子的精神健康和自信心培养并无帮助,并很可能培养出一名暴力爱好者——既然可以依赖暴力解决问题,我越暴力,他们就会更怕我。
如果我的孩子因为过度自卫而逐渐成为校园凌霸的施暴者,那我会第一个出来及时检讨自己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出了问题。
幸好,我家宝宝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因为除了自卫之外,我还会培养孩子的性格和技能。基本上小时候在学校受欺凌的孩子,都相对力气小、身体瘦弱。但通常这类孩子,一般也会具备其他方面的特长或潜质。
避重就轻,依据孩子的潜质顺势而为,让孩子拥有一项其他同龄孩子所不具备的特长与能力,可以令孩子在班级里获得其他同学的敬意与关注,帮助孩子获得友谊。
日本有个漫画家叫手冢治虫(铁臂阿童木原作者),他的应对方式,我认为十分值得参考借鉴。小学时代的手冢治虫非常瘦小,经常被欺负,曾被十多名同学围堵,扒光衣服,被逼着玩“解剖游戏”,他因此老是被同学们惹哭。
老是被人欺负的手冢治虫下决心要采取措施,来改变自己的处境。他缺乏运动神经,论体力显然不是那群顽皮孩子的对手。最好的办法,是能会一样别人不会、而只有自己特别拿手的绝活,那才能够让人心服口服、刮目相看。那样的话,说不定就再也不会受人欺负了吧?
所以他自制了一本手绘漫画册,这果然改变了手冢治虫老受欺凌的人生困境——漫画册在同学们之间互相传阅,班级里的同学都对他刮目相看,连以前欺负他的那些同学们,不仅不在嘲笑他了,甚至还主动来跟他打招呼,挠着头特别不好意思地问:“手冢君,什么时候去你家看漫画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避免校园凌霸的最好方式是我们家长应该从孩子幼年开始就要着意去培养孩子的一些技能。比如我会在家教孩子玩交朋友的角色扮演游戏、看相关的绘本图书和讲故事、多带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等等,教孩子在不同情境中,如何介绍自己、如何学会观察别人、如何去和小朋友们打成一片。
「面对凌霸,孩子最应该学会的一套保护方法」
当受到欺凌的时候,首先可以大声警告对方,幼儿园的儿童可以说:你为什么打我,你这样做是坏孩子。幼儿园小朋友智力有限,只要充满自信多次提问即可。
比如“你凭什么欺负人?!你除了打架还会做什么?!你以为你最厉害吗?!”等等,多提问题,对方只要一想回答你的问题,一思考就激活了理性,但问题多他又回答不过来,大脑死机,就忘记动手了。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大声告诉周围的老师同学关注欺凌者的行为,二是欺凌者大都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心虚,洪亮的声音可以起一个震摄作用。如果对方还是继续欺凌行为的话,应适当自卫,而不是忍受挨打。
只有当孩子独自应对校园凌霸的时候,才会真正的开始强大——因为这意味着在父母视线无法所及的另一次元空间,孩子靠自己的能力获得了一片天地。意味着孩子学会如何挣脱父母爱的庇护,靠自己的能力,开始独立飞翔。
这样的孩子,没有人敢再欺负他。
世界本应该是美好的
当更多的人去努力维护
一个美好善良的环境
世界会离美好更进一步
才会有快乐的孩子们!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