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菜系 【菜系】吃在成都之川菜篇(附图)

       三香三椒三料,七滋八味九杂。这是什么?这是川菜的特点。吃在中国,味在四川。但这决不是说,其他地方菜系没味或者味少,不是的,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吃精遍地,随便哪个地方都有自己丰富的味,独特的味,值得自豪的味。而川菜的味是祖国菜系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谈川菜的话题还特别多,大家一说起来都是津津有味,吐沫星子满天飞,哈啦子流出来都不知道,扯着脖子嚷嚷,跺着脚猛喊,只恨爹妈生的胳膊不够使,比划不过来,关键时刻老觉得自己的舌头数量少,短得不争气。是的,甭说说的主,就是听的主也造不出什么好形象,喏,这主被口水呛得直咳嗽,好象得了30年肺痨病;瞧,哪主双眼瞪得倍儿圆,要不是眼芯绳拽着眼珠,掉下来兴许把脚背砸肿喽。好了,我今也紧紧肠子和大伙儿侃侃川味,不一定对,请各位吃友多多包涵。
    
       那么,川菜的三香三椒三料,七滋八味九杂是什么呢?三香乃葱、姜、蒜,三椒乃辣椒、胡椒、花椒,三料乃醋、郫县豆瓣酱、醪糟。炒菜需有葱姜蒜,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三椒却是真理之上的翻新,是味的进一步扩充,四川人尤其把这三椒的花样弄得别出心裁,产生了七滋八味,创造了世界闻名的川味。七滋是指:酸、甜、苦、辣、麻、辣、香、咸。八味是指:鱼香、麻辣、酸辣、干烧、辣子、红油、怪味、椒麻。九杂是指用料之杂。四川古称巴蜀之地,号称"天府之国",位于长江上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群山环抱,江河纵横,盛产粮油,蔬菜瓜果四季不断,家畜家禽品种齐全,山岳深丘特产熊、鹿、獐、狍、银耳、虫草、竹笋等山珍野味,江河湖泊又有江团、雅鱼、岩鲤、中华鲟。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特产资源,都为四川菜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川菜的特点如果仔细地说起来,恐怕得十几万字,名家著述也特别多,我们今天只初略地讨论一下它的魅力。川菜的魅力在哪儿呢?一言以敝之,在有味。什么菜没味?什么菜都有味,而川菜的味是专门能下饭的,下了饭就舒服了,这是川菜最原始的魅力。它最大的魅力还不在这,在人味,菜味培养人味。你吃一辈子川菜,决不会变成上海人;你对粤菜吃上了瘾,就甭想当山东人。吃什么菜就造就什么人的性格,四川人的性格是什么呢?一般来说是泼辣,细腻,顽强。泼辣是因为吃麻辣,浑身毛孔喷张,汉唰唰地往外冒,舌头都烫直了,实在没功夫和你细细地掰哧;细腻是因为不满足于简单的口味,决不因能下饭就马马虎虎凑合吃,嘴里淡得无聊时,必定要创造出七八种怪味,辨出个不同来,讲出个道道来;顽强是因为饿得发昏时,总能想出办法找到吃的,看到什么就能吃到什么,眼光毒着哪,想到什么就能吃到什么,心眼黑着哪,所以不夸张地说,四川人要饿死了,全国人民就没法活了,要不四川人怎么那么多呢。
    
    总结起来,川菜的魅力在于吃了忘不了,吃了还想吃,工作有了劲头,头脑没了杂念,做人行得正,说话不打弯,办事效率高,活得有滋味。那么,我们还呆在这里发什么傻?赶紧去吃吧。       棒棒鸡,又名“乐山棒棒鸡”、“嘉定棒棒鸡”。       此菜原始于乐山汉阳坝,取用良种汉阳鸡,经煮熟后,用木棒将鸡肉捶松后食用。在中国烹饪史上,曾有用木棒敲打的名馔“白脯”,见于贾思勰《齐民要术》。但它棒打的目的是使肉紧实。而棒棒鸡制作时用棒打,则是为了把鸡的肌肉捶松,使调料容易入味,食时咀嚼省力。
    棒棒鸡美味的烹制确别有技巧。首先妙在煮鸡。煮前要用麻绳缠上腿翅,肉厚处用竹扦打眼,使汤水充分渗透,以文火徐徐煮沸;二是以特制的木棒将煮熟的鸡肉拍松,撕成粗丝入盘,利于调料入味;三是以众多调料调成的味汁,浇于鸡丝上,使鸡丝分外鲜美香嫩,有浓郁的香甜、麻辣味。
    原料:嫩鸡一只,葱白丝适量。调料:芝麻酱、红油辣椒、糖、麻酱油、花椒粉等各适量。
    制法:①将净鸡以绳缠住腿翅,肉厚处以竹扦打眼,下汤锅中煮熟,捞起晾凉。②用特制的小木棒将鸡脯肉、鸡腿肉轻轻拍松,撕成丝入盘,外围以葱白丝。③将调料和匀调成味汁,浇在鸡丝上即成。

 干烧岩鲤      是用四川特产岩鲤和猪肉炸、烧制而成。为川味宴席菜中的珍品。成菜色泽金黄带红光亮,鱼肉紧密细嫩,味道鲜香微辣。
    岩鲤学名岩原鲤,又称黑鲤,分布于长江上游及嘉陵江、金沙江水系,生活在底质多岩石的深水层中,常出没于岩石之间,体厚丰腴,肉紧密而细嫩。干烧法为四川厨师所独创,乃以多量鲜肉汤加味料,将鱼烧至汁干入味,四川烹饪界称此为“自来芡”、“自然收汁”。
    选岩鲤一尾,去鳞剖腹取内脏,洗净,鱼身两面剞刀,遍抹绍酒、精盐,入油锅炸至皮皱后捞出。锅换冷油,逐渐加温煸炒泡辣椒、剁细的豆瓣、姜蒜颗,至出香味即渗鲜汤烧至味香,打去味料渣。将鱼和炒酥的猪肉丁、盐、醪糟汁、白糖、醋入锅同烧,待汤沸后移至小火慢烧,至汁稠鱼入味即成。
 宫保鸡丁        四川传统名菜。由鸡丁、干辣椒、花生米等炒制而成。传说是清末宫保丁宝桢的家厨创制而得名。特点是鲜香细嫩,辣而不燥,略带甜酸味道。
    丁宝桢是贵州平远(今织金)人,清咸丰进士,讲究烹调,任山东巡抚时,曾雇用名厨数十人为家厨,请客时常有"炒鸡丁"一菜。后调任四川总督,便将此菜引进四川,与四川嗜辣的习俗相结合,并加以改进,以此宴客,倍受欢迎。后烹制方法泄露出去,为餐馆采纳经营。丁宝桢曾被清朝封为太子少保(尊称宫保),此菜被人命名为"宫保鸡丁"。现已风靡全国。各地的品种略有差异,并有将鸡丁演化为肉丁的宫保肉丁等。
    原料:嫩仔鸡脯肉250。调料:花生米、白糖、醋、酱油、味精、肉汤、湿淀粉、花椒、姜、蒜、葱末、盐、酱油、料酒。
    制法:取嫩仔鸡脯肉,将肉拍松,剞上3毫米见方的十字花纹,再切成2厘米见方的小块,加盐、酱油、湿淀粉拌匀。花生米炒熟晾凉后去皮,将去籽干红辣椒切成2厘米长的段。把白糖、醋、酱油、味精、肉汤、湿淀粉一同放在碗中调成芡汁。净锅加底油烧热,先下入花椒,炸出香味后捞去花椒,下入干红辣椒段迅速炒成棕红色,放入鸡丁炒散,烹入料酒炒一下,再加入姜、蒜、葱末炒出香味,速倒入调味芡汁,汁沸加入花生米,颠翻炒匀即成。
  锅巴肉片      风味独特,上此菜时,侍应一手端盛有金黄色炸好的锅巴菜盘置席上,一手持热汁汤碗,迅速将热汁浇在锅巴上,发出响声,妙趣横生。
    锅巴肉片,是四川风味名菜。以锅巴作菜肴,早在清代已有。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江苏品尝此菜以后,曾御赐"天下第一菜"和"平地一声雷"的美名。《成都通览》也记载当时著名的"醉霞轩"、"味珍园"等餐馆供应"锅巴海参"等菜肴。抗战时,重庆等地的餐馆又盛行"锅巴肉片"数十年来,此菜一直深受顾客欢迎。
    此菜妙在"锅巴"的选料和炸锅巴的油温。四川的焖锅饭,滋润松软,锅巴又脆又香,而做此菜选用的锅巴,是选用厚薄均匀、干透、无糊味的锅巴。因为过厚不易炸透,过薄则易炸焦。糊锅巴炸后色深味苦,锅巴不干透则不易炸酥。炸时锅中油宜宽,油温宜高。这样,炸出的锅巴涨发大,浇上热鲜汤汁,吃起来才酥脆、香、鲜,脍炙人口。
    原料:猪里脊肉4两(约160克),大米锅巴6两(约240克),水发冬菇、水发玉兰片、泡红辣椒各适量。
    制法:选瘦猪肉切薄片码芡,入油锅炒散,下姜、蒜片及玉兰片、木耳、剁细的泡辣椒合炒,掺鲜肉汤,下盐、白糖、味精、胡椒、勾芡起锅,加醋和匀,盛碗,令保持热度。加选厚薄均匀的干大米锅巴,掰方块,入油锅炸酥,至色呈金典时捞出放大窝盘中。上桌时,将肉片等料连汁一起倒入盛锅巴的窝盘中,锅巴出现"哗哗……"之声即成。
    回锅肉片       源于民间祭祀,系将敬鬼神、祖宗的供品在敬献之后拿来回锅食用,因而也称“会锅肉”,川西地区还称之为“熬锅肉”。四川家家户户都能制作,又被四川菜馆作为传统名肴。久居异地的四川人,每当回到四川,山珍海味可免,而回锅肉不能不吃。
    特点:用猪腿肉,经先煮后炒,或先蒸后炒而成。成菜色泽红绿相衬,肉片厚薄均匀,软硬适度,味浓鲜香,微辣带甜。
    工艺:取用带皮的猪坐臀肉,入锅中用水煮至刚断生取出,稍晾凉后,即按横筋切成6.6厘米长、5厘米宽、0.3厘米厚的厚薄大小一致的薄片。炒肉时应先炙锅,再下菜油、化猪油合成的混合油,烧至五成热,下肉片炒至卷缩成灯盏窝状,烹绍酒,下盐翻炒,再下郫县豆瓣炒上色,下甜酱、白糖炒匀,最后下蒜苗节炒至断生即起锅。成都的回锅肉炒时要放豆豉,重庆的回锅肉则不放,这是先煮后炒的回锅肉制法。先蒸后炒的“旱蒸回锅肉”,由于不煮而先蒸,保持原汁 ,成菜后较先蒸后炒的香味更浓郁,也更受人们欢迎.
         麻婆豆腐      是中国豆腐菜肴中最富地方风味特色菜之一,已成为风靡世界的川菜名肴。此菜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成都"陈麻婆豆腐店"传世佳肴。凡到四川的游客莫不以一尝为快事。
    麻婆豆腐,是清同治初年成都市北郊万福桥一家小饭店店主陈森富(一说名陈富春)之妻刘氏所创制。刘氏面部有麻点,人称陈麻婆。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其饮食小店后来也以"陈麻婆豆腐店"为名。1909年出版的《成都通览》已将此店及"陈麻婆之豆腐",列入与包席馆正兴园、钟汤圆等店齐名的22家"成都之著名食品店"。《成都竹枝词》、《芙蓉话旧录》等书对陈麻婆创制麻婆豆腐的历史均有记述。麻婆豆腐由于名声卓著,已流传全国,乃至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此菜的特色是以"烧"法烹之,在雪白细嫩的豆腐上、点缀着棕红色的牛肉末和油绿的青蒜苗,外围一圈透亮的红油,如玉镶琥珀,具有麻、辣、烫、嫩、酥、香、鲜的独特风味。
    原料:豆腐10两(约400克),牛肉末、青蒜苗段各适量。豆豉、豆瓣、辣椒粉、花椒粉、盐、酱油各适量。
    制法:用嫩豆腐、牛肉末烧制而成。成菜色泽红亮,豆腐嫩白,具有"麻、辣、鲜、烫、嫩、捆(指形整)、酥(指牛肉末)的特色。选石膏豆腐切四方丁放碗中,用开水泡去涩味。烧热炒锅下菜油,烧至六成热,将剁细的牛肉末炒散,至色呈黄,加盐、豆豉、辣椒粉、郫县豆瓣再炒,加鲜肉汤,下豆腐,用中火烧至豆腐入味。再下青蒜苗节、酱油,略烧片刻即勾芡收汁,视汁浓亮油时盛碗内,撒花椒末即成。
      鸡豆花      是一道制作极为精细的工艺菜肴,在四川道佛宫观,香积厨有“吃鸡就似鸡”、“吃肉就似肉”的烹饪技艺,即将素料制成有荤味的菜肴,即所谓“以素托荤”。在四川餐馆,则反其道而行之,来一个“吃鸡不见鸡”、“吃肉不见肉”,将荤料制成素形,即人们所谓的“以荤托素”。鸡豆花就是荤托素的代表菜。1909年出版的《成都通览》和清末时的《四季菜谱摘录》均有记载。
    鸡豆花是用鸡脯肉茸、熟火腿和鸡清汤制成。成菜形似豆花,质地滑嫩,汤清肉白,鲜美异常。
    其制作工艺是:将母鸡脯肉用刀背捶成茸,理弃筋后装碗内,加清冷汤澥散,再加鸡蛋清、水豆粉、盐、味精、胡椒粉等和匀。锅洗极净后,放清汤烧沸,将鸡茸浆倒入搅匀,转小火煨,待渐渐凝聚成豆花状时,将氽熟的菜心置于汤碗中,再将鸡豆花舀在菜心上,最后将清汤轻轻注入,撒上熟火腿末即成。要制好鸡豆花,必须选用老白皮鸡的脯肉,捶茸要精细,用汤、蛋清、水豆粉和精盐比例要恰当,冲豆花时要掌握好火候。
   泡菜鲫鱼     是用鲫鱼和泡青菜,经炸、烧而成。成菜鱼肉细嫩,鲜香微辣,香咸入味。泡菜鱼,原是四川民间家常风味,一般家庭都能制作。后来四川菜馆将民间美食引入应市,因它具有四川乡土风味,竟大受吃客欢迎,终成名菜。
    其制作工艺是:将五尾大小相仿的鲫鱼,治净,在鱼身两面各剞两刀。泡青菜切成细丝。炒锅用大火烧热,下油,烧至2000C左右,放鱼入锅炸,至皮紧,滗去部分油,锅内留油100克,用勺将鱼推至锅边,下泡红辣椒末、葱花、姜蒜末,醪糟汁,炒出香味,将鱼移至锅中间,再放鲜汤、酱油、红酱油。待汤烧沸后放泡青菜,再烧约10分钟,鱼捞出装盘内。锅中加醋、葱花,用水豆粉勾薄芡,浇在鱼上即成。
   泡菜鱼中的精华:是独具特色的泡菜,四川泡菜的品种较多,泡辣椒、泡生姜、泡酸菜、泡豇豆、泡萝卜、泡莲白等。凡是蔬菜,无所不泡。就连鸡爪也炮的别有风味。 泡辣椒、泡生姜是川菜中去腥味的必备之物。猪、牛、羊肉和鱼、鸡、鸭的煎、炒、焖、炝、烧,都有泡辣椒、泡生姜提味。就是炒南瓜丝这类的蔬菜,有无泡 姜、泡辣椒,味道也大不一样。泡酸菜是做酸菜鱼必不可少的泡菜在江门荤豆花这道菜中,泡酸菜的作用更加显著。在酸辣汤中,泡辣椒、泡生姜、泡酸菜饶出的 汤,味厚绵绵,使人大开胃口与鲜汤成为强烈对比。
 酸辣汤     为四川家常汤菜。以肉丝、豆腐、冬笋等料经清汤煮制而成。特点是酸、辣、咸、鲜、香。饭后饮用,有醒酒去腻,助消化的作用,深受欢迎,在全国广为流传。
    酸辣汤的制作原料是:豆腐30克,熟鸡肉(或火腿)、冬菇、熟瘦猪肉丝、水发海参、水发鱿鱼各15克,鸡蛋1个,淀粉25克,葱花3克,酱油10克,猪油30克,味精、胡椒粉各1克,香醋6克,精盐5克,鸡汤750克。
    酸辣汤烹饪方法:
    1.将豆腐、冬菇、海参、鱿鱼分别切成细丝,同熟肉丝、熟鸡丝放入锅内, 加鸡汤、精盐、味精、酱油,用旺火烧至沸滚,再放湿淀粉勾芡后,改小火加打散的鸡蛋;
    2.将胡椒粉、醋、葱花及少许猪油放入汤碗内。在锅内蛋花浮起时即改旺火 ,至肉丝滚起,冲入汤碗内即可。
    川菜最大的特点在于调味,味型多样,变化精妙。川菜烹调中擅长用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醋、糖来调味,通过调味品之间不同的配比,变化出鱼香、家常、酸辣、麻辣、荔枝、怪味等常用味型23种,其中与麻辣相关的就有13种,所有这些味道无一不厚实醇浓,号称"一菜一味,百菜百味"。
 香酥肥鸭       初见于50年代的菜谱。重庆名师廖青亭擅长制作。1954年,四川名厨范俊康在北京饭店事厨,周恩来总理出访瑞士,他被选为随行厨师。在日内瓦,范俊康曾为周总理宴请著名电影大师卓别林,烹制了他擅长的香酥鸭。他做的香酥鸭,蒸得烂、炸得透,只要用手提一只鸭腿轻轻一抖,整个鸭就能脱骨散开。卓别林吃后赞美不绝,宴会结束时,还要求带一只走,并对范俊康说:“我将来要到北京专门向你学习做香酥鸭。”
    香酥鸭用肥鸭腌渍蒸炸而成。成菜色泽金黄发亮,皮酥肉嫩,鲜美醇香。
    其制作工艺是:选用肥鸭1只,经宰杀,治净,去翅尖、脚爪、内脏,以川盐遍抹鸭全身,放陶盆中,加花椒、姜、葱、绍酒、丁香、沙妆、八角等香料,上笼蒸软后取出,拣去味料渣,放入烧至七成熟的油锅中,炸至皮酥脆呈金黄色时,捞出置于盘中,配花卷、葱酱、椒盐佐食。
2003-12-7 21:13:00 (#344377)小雨 该角色已不存在香酥凤脯成菜色泽红亮,外酥里嫩,酸辣甜咸,葱姜蒜味浓郁。
    香酥凤脯片用鸡脯揉200克,鸡蛋2个,泡辣椒40克,清油500克(实耗125克),酱油10克,精盐5克,白糖15克,醋15克,味精1克,料酒15克,姜末10克,蒜末10克,葱花20克,胡椒面1克,水淀粉40克。
    做法:1.将鸡脯肉片成厚片,先用盐,料酒,胡椒面码味,再用鸡蛋和干淀粉调成的糊拌匀。2.用碗盛酱油、白糖、醋、料酒、味精、水淀粉对成鱼香汁。3.锅内油烧至六成热,放入鸡片稍炸捞出,待油温上升再下锅,炸成金黄色,皮酥捞出。4.倒去锅中余油,下泡辣椒,炒出红色,放葱姜蒜,炒出香味,烹入对好的鱼香汁收浓,将鸡片倒下,速翻炒均匀,起锅装盘即成。请注意:鸡肉要片得比一般炒鸡片稍大稍厚一点,码味时少放盐,不能过咸。炸鸡片时油温要高,如火力小,可将鸡片分数次放入,然后在集中重炸一次。
 烟薰鸭子        是四川的著名小吃,在川西地区影响极大。
  基本制法为:选当年生的仔鸭,宰杀后褪尽羽毛,开膛取出内脏,洗净后,去翅尖、鸭脚,加盐码味腌渍一夜后,入沸水中略烫至皮紧,捞出抹干水份,置熏沪中,用稻草烟熏至呈茶色,出炉放入卤锅中卤熟,食时改刀装盘即成。制作烟熏鸭,卤水的调制极为重要,卤水要用老卤,每次卤时加入适时的香料,食盐、糖色,卤制时要用重物将鸭子充分压入卤水中,卤制时间一般以20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长鸭肉质老,影响质量。
  烟熏鸭最适合秋季制作,因那时当年生鸭已长大,肥瘦适宜。烟熏鸭还是中秋节必备佳品。成都以耗子洞张鸭子店和王胖鸭店制作的最为有名。
  烟熏鸭的特点:色泽金红,肉质细嫩,烟香浓郁。
      鱼香茄花     是以鱼香调料烹制茄子,故名鱼香茄花。成菜色泽红亮,咸甜酸辣,葱姜蒜香味突出。
    用料:鲜嫩茄子750克,花生油1000克(耗125克),泡红辣椒末30克,酱油15克,白糖15克,醋15克,料酒5克,姜末10克,蒜末15克,葱花20克,味精1克,鲜汤100克,水豆粉适量。
    制法:1)茄子去皮剞上花刀,切成4厘米长、2.5厘米宽、2厘米厚的块。2)锅内油烧至六成热时,放入茄块炸透、炸软熟捞起。3)锅内倒去多余的油,下泡红辣椒末,炒出香味,油呈红色,再下姜、葱、蒜炒香,然后加汤,再下水豆粉,将汁收浓,装盘即成。制作中要注意;剞茄花刀工要均匀。调制鱼香味的各种调味品,比例要恰当,咸甜酸辣互不压味。
 鱼香肉丝       以鱼香调味而定名。鱼香味的菜肴是近几十年才有的,首创者为民国初年的四川厨师。1909年出版的《成都通览》收录了1328种川味菜肴,但却没有一鱼香味菜,说明鱼香味菜只能是1909年以后才出现的。鱼香肉丝的“鱼香”,由泡辣椒、川盐、酱油、白糖、姜末、蒜末、葱颗调制而成。此调料与鱼并不沾边,它是模仿四川民间烹鱼所用的调料和方法,取名为“鱼香”的,具有咸、甜、酸、辣、鲜、香等特点,用于烹菜滋味极佳。
    鱼香,是四川菜肴主要传统味型之一。成菜具有鱼香味,但其味并不来自"鱼",而是泡红辣椒、葱、姜、蒜、糖、盐、酱油等调味品调制而成。此法源出于四川民间独具特色的烹鱼调味方法,而今已广泛用于川味的熟菜中,具有咸、酸、甜、辣、香、鲜和浓郁的葱、姜、蒜味的特色。
    此菜主料是猪肉,要选用三成肥、七成瘦的猪肉切丝滑炒,方能使肉丝质地鲜嫩。成菜色红润、肉嫩、质鲜、富鱼香味。
    原料:猪肉5两(约200克),水发玉兰片、木耳、泡红椒、姜、蒜等适量。调料:盐、醋、糖等各适量。
    制法:①将猪肉、玉兰片、木耳均切丝,入碗中加调料稍腌。②将调料加肉汤烧开调成芡汁。③将肉丝下油锅中滑炒散,加姜、蒜、泡红椒炒出鱼香味,再下入玉兰片、木耳丝煸炒,烹入芡汁即成。
  原笼玉簪,原名为粉蒸排骨      原名为粉蒸排骨。1980年重庆厨师曾亚光为给《中国名菜集锦》四川卷增添文化意蕴,在粉蒸排骨的基础上创制了“原笼玉簪”。中国古时,将洁白如玉,芳香娇莹,含蕊如簪,朝开暮卷的花称之为玉簪花;皇宫里宫人搔头所用的白玉,亦叫做“玉簪”或“玉搔头”。原笼玉簪就是参照玉簪花、玉搔头的形态和意趣而设计创作的。“原笼”指蒸菜的竹器,“玉簪”乃猪排骨经精心修整后似玉簪之形,暗寓陈潘妙合之意。“簪”乃古代妇女插在发髻上的首饰,多用金属,玉石制成。将猪腰肋骨斩段蒸熟后,形似簪子,故以“玉簪”命名。
    原笼玉簪是用猪排骨加工呈玉簪状,再加多种调料和米粉拌匀,经蒸制而成。成菜形似玉簪,肉质肥软,口味浓香。
     其制作工艺是:将猪签子排骨从正肋骨之间的肉缝处划开,斩成长段,修去两端的肉,使其露出骨头,放钵中。碗内放酱油、红糖汁、豆腐乳汁、豆瓣酱、醪糟汁、川盐、姜、葱、椒末,调匀,倒在排骨上和转,再加炒香、磨过的米粉拌和均匀。红薯削皮,切成不规则的块,放入小圆蒸笼中,再将排骨整齐地码在红薯之上,扣紧笼盖,上笼用大火蒸酥,连笼一起取出,置托盘上,揭去笼盖,摆上芹菜嫩叶即成。原笼玉簪味咸鲜微辣,是四川家常风味菜肴之一。
  樟茶鸭子      属熏鸭的一种,要经过腌、熏、蒸、炸等工序。制作考究,要求严格,成菜色泽金红,外酥里嫩,带有樟木和茶叶的特殊香味,是四川省著名菜肴之一。以成都“福禄轩”鸭店制作的最著名。
  原料:肥公鸭1只。盐、绍酒、花椒粉、胡椒粉、醪糟汁等各适量。
    烹饪方法:
    1.将鸭从背尾部开小口,取出内脏洗净,以调料抹全身,腌后以沸水紧皮,沥干水。
    2.将鸭入熏炉内,以樟树叶、花茶叶拌稻草点燃,待鸭皮熏呈黄色时取出,置大碗中蒸后晾凉。
    3.将鸭入油锅中炸至鸭皮酥香时捞出,切段,复原于盘中即成。
川菜菜系 【菜系】吃在成都之川菜篇(附图)
  此菜选料严谨,制作精细。是选用秋季上市的肥嫩公鸭,经腌、熏、蒸、炸四道工序又名“四制樟茶鸭”。在四道工序中以选用樟树叶和花茶叶烟熏鸭最为关键。樟树为常绿乔木,多繁生于暖地,叶子为椭圆形,富樟树特有的香气,以 之与花茶熏鸭是此菜的一大特色。此菜装盘上席也很讲究,整鸭熏好后要先斩段后整形,复原于盘中,使鸭子不仅肉好吃,而且形好看。上席时配以“荷叶软饼”,供食者卷食,风味尤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3351/866304616637.html

更多阅读

吃在成都——红高粱海鲜 成都海鲜哪家好吃

这周的小慧日子过得很滋润。大弘终于带我去吃红高粱了。哇哈哈,上次说去都是4月份了。那是迎宾大道店还没有开店,在重新装修。说重新开张那天来,就一直没有时间。这周,在大弘即将去实习前,终于有机会来到红高粱吃海鲜啦。O(∩_∩)O哈哈~

吃在成都尝鲜平民美食——传说中的徐亮烤猪蹄 成都名吃 猪蹄

到了秋天,要是说到赏美景肯定看红叶了,而在成都,作为银杏之城,据说成都种的银杏树特别多,而最有名的看银杏的地方就是成都电子科技大,于是最近频频听到有朋友去那里看银杏叶。成都电子科技大也因此而闻名,但是另一个让它名声在外的原因却是

sbsettings教程 【iphone4】SBSettings在通知中心设置使用教程

发现好多人不会用SBSettings,主要是英文的,不知道是怎么用的这里就主要的讲一下这个虽然有许多设置,但是基本上都不用去动它要SBSettings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方便各种开关怎么下载SBSettings大家也都知道,不说了目前版本为5.2.1【iphone4】

声明:《川菜菜系 【菜系】吃在成都之川菜篇(附图)》为网友喜欢不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