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肯定听过这些话:
“读了那么多年书,现在就在家里带孩子,你亏不亏啊?”
“在家带孩子,没工作没收入靠老公养,你不担心他有天烦了吗?”
这也是如今社会争论非常激烈的一点:高知女性放弃事业,成为全职妈妈,是不是一种浪费?
也就是说,孩子真的能因为妈妈的全心陪伴,而比没有妈妈全职陪伴的孩子优秀很多吗?这些优秀,真的值得妈妈放弃个人发展而去成全吗?做全职妈妈的机会成本,足以被孩子的“更好发展”cover掉吗?
今天我们就用科学研究和理论数据,帮助大家看明白,选择成为全职妈妈或职场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何差异。
工作不会影响孩子成长
▼

就“职场妈妈是否对孩子有负面影响”这个论题,早在上世纪50年代,研究者们就开始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他们发现:
妈妈离家去工作,对孩子的数学能力、语言能力、行为控制没有负面影响。
一位叫做Judith Warner的学者,就通过自己长达八年的研究,写了一本书《Perfect Madness》,书中揭示了这样一个结果:
妈妈从事全职或半职工作,并不会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以及她与孩子的亲密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简而言之,就是全职妈妈无功,职场妈妈无过。女性可以在做全职工作的同时,既让自己充实快乐,也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对于“孩子太早进入托儿所,是否对未来发展有不利影响”的社会争论,研究者也做了更为细致的实验。结果发现,两者在智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没有差别。同样的实验在1988年和1996年被再次进行,依然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孩子远比我们认为的通情达理
▼
一般来说,认为妈妈在孩子三岁前出去工作会害了孩子的人,通常都是成年人,而不是孩子自己。大人总是站在自己的视角,为孩子进行所谓的“为你好”的辩护,却往往忽略了真正当事人的想法。
那么,孩子们对于妈妈离开自己去工作这件事,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上世纪90年代,学者Ellen Galinsky的一项研究就通过询问孩子的方式,来考察他们对于妈妈工作的看法。
被询问的孩子年龄跨度是8岁到18岁,而且他们的父母都有工作。
研究人员让他们回答一个问题:关于父母工作对你自己的影响,你最希望他们在哪些方面有所改变?
这些孩子的父母都以为,孩子会回答“我希望他们能多陪陪我”,或者“我不喜欢他们都去工作”。然而孩子的回答令他们感动又惊喜,排名第一的答案是“希望父母不要那么累,能少点压力”,排名第二的是“希望父母能多挣点钱”,第三位才是“希望他们多陪陪我”。
在给出第三种回答的孩子中,他们其实更希望爸爸能多多陪伴自己,而不是妈妈。
这项研究还发现,孩子们要比大人想得通情达理。事实上,他们其实是理解“父母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养家”这个道理的。同时他们也明白,自己之所以有享用不尽的零食、玩具,以及优质教育、旅游机会和社交活动,正是得益于父母的工作。
研究人员还让这些孩子给父母打分,结果证实:家有全职妈妈的孩子,和父母都在工作的孩子,打出的分数没有什么区别。
比陪伴更重要的是家庭财富和资源
▼
如果我们再思考地深入一点,还可以在这个话题背后,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试想一下,当人们质疑职场妈妈的工作对孩子不利时,其实背后就隐含了一个假设:妈妈对孩子的长期陪伴和亲自教育,才是对孩子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但如果拿这个论点去问经济学教授们,很可能就会遭到质疑:什么才是对孩子未来更重要的因素?你又如何证明它呢?
所以,秉着对事实的执着,和对科学严谨性的追求,经济学家们又开始研究:比起妈妈是否全职陪伴孩子,还有什么因素,对孩子的发展更加重要呢?
他们发现:对于孩子未来发展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并非“妈妈是否全职陪伴”,而是家庭是否具有支持孩子接受教育、受到良好照料,以及提供其他有利于孩子潜能开发的条件。
简单地说,家庭收入和资源多寡,才是影响孩子未来长期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贫穷家庭:
妈妈出去工作,全家才能生存
▼
近几年,美国华盛顿一项研究发现:低收入家庭孩子成绩更差,就是因为生活贫穷、资源稀缺。还发现,家庭收入年增加1000美元,孩子的成绩就会提高5-6个百分点。
在贫困家庭,这些心理和性格上的影响,远远没有全家是否吃得饱、穿得暖、有地方住来得重要。要知道,童年时期颠沛流离的经历,会对儿童的大脑、心理发展产生很坏的影响。
而因为职场妈妈为家庭带来收入,让一家老小免于饥饿和寒冷。所以对于本来就物质条件不充裕的低收入家庭,妈妈出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富裕家庭:
妈妈工作与否,都影响不大
▼
那么,在高收入家庭,母亲全职在家陪伴孩子,会有多少的正面影响呢?
经济学家开始质疑,很多家庭条件好、有全职妈妈的孩子之所以成绩好、能力佳,并不是因为妈妈全职陪伴,而是因为他们家庭属于中产阶层或者更富有的阶层。足够的物质条件,以及父母较高的知识水平,才是孩子优秀的直接原因。
这些孩子,无论母亲是全职在家还是外出工作,都会表现得一样好。母亲出去工作,不会产生明显的坏影响;母亲全职在家,也不能产生明显的好影响。
妈妈是否工作
对男孩和女孩影响不同
▼
当科学研究者对“妈妈工作与否对孩子的影响”深入挖掘时,他们还发现,这件事对于男孩和女孩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职场妈妈的女儿,更愿意追求自我实现
一项由哈佛大学教授主导,涵盖了25个国家、50000名成年人的研究发现:
职场妈妈的女儿,会追求更高的学历和更好的工作,也会有更大的几率到达管理岗位、赚更多的钱。
职场妈妈长期以来对女儿的“职场女性形象熏陶”,会使得女儿也希望追求在事业上的自我实现,而不是仅仅待在家相夫教子。
职场妈妈的儿子更顾家
同样是上文提到的哈佛研究,研究者发现:
职业女性的儿子,成家以后在家务和育儿上的参与度更高。而且他们会更愿意找一个有工作的女性做妻子。
他们成家生子后,每周在育儿上要比全职妈妈的儿子多花7.5个小时,在家务上多花25分钟。对此,研究者对女性给出建议:如果你想婚后更多地追求自己在事业上的发展,那么你的男朋友的妈妈最好是个职业女性。
妻子去工作
婚姻更幸福
▼
哈佛研究还同时发现:
女性在职场中的参与度越高,婚姻就越稳定。
这一点,相信很多全职妈妈都感同身受。当妈妈们的生活重心全部落在孩子和家庭身上时,会过分扩大自己的负面情绪。又由于丈夫忙于工作,她们会感到自己被孤立、被忽略,加上育儿和家务琐事缠身,常常让她们负能量爆棚。
全职妈妈比职场妈妈更容易患上抑郁症、焦虑症。而又因为母亲的情绪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所以幼儿阶段妈妈就回归职场的孩子,会在成长过程中更不容易罹患抑郁症或陷入焦虑情绪。
而当全职妈妈开始做兼职,或回归职场后,注意力就会从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中被转移出去。这个时候,丈夫的缺点好像看起来也没那么多了。这种情况下,两个的关系自然得到缓和。
专注于工作的妈妈,还可以利用工作时间暂时脱离孩子,获得一定的喘息机会。
那些担心自己忙工作,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不利的妈妈们,如果你们能妥善安排好孩子,那么就安心去工作吧。
孩子最终真正得益的,是你们的家庭背景、所持资源,以及父母学识、价值观、认知水平和教育理念。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