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享漫话——原创——【理享教育漫谈专栏】——
在理享的心理学理论中,获取能量、获得快乐,逃避惩罚和降低消耗,是四位一体,影响到了我们日常心理产生乃至行为的方方面面,对学习而言,也是如此。
学习是我们人生进步的必要途径,大致可以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获得能源:能源有稀缺性和难以获得的特点,人类正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并且通过吸取前人的经验,以及自我探索,才获得了更加优质的资源,这种学习并不仅仅源于书本知识,特别在婴幼儿的早期阶段,尝试和认知能够让TA们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
第二层,学习可以带来快乐:伴随孩子们的成长,各种新奇的绘画、图书、视频,带给孩子们新奇感,对婴幼儿,会更容易受那些颜色协调、线条柔和图画的吸引,这类图画从视觉上带给孩子们舒适感。这种舒适感也可能是后天形成的,即父母为孩子们安排了带有相应色彩和线条的舒适环境,因而孩子们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获得稳定而舒适的快感,符合潜意识的需求。
第三层,学习带来对比的优势:学习的阶段伴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慢慢的孩子们会体会到学习好处。孩子们有意识后对“我的”概念很执着,逐渐产生“我有你没有”的优势感,即这种优势往往是通过对比而获得的,比如我的爸爸比你爸爸强,我家有几辆汽车等。同时知识也成为他们对比的项目之一,知道五大洲四大洋、知道最高的山峰和最低的海沟,成为他们炫耀的资本,因而学习变为他们获得乐趣的动力。
学习的第四个好处是带来拥有感:除了最为基本的生理需求以外,其他的物质拥有感不过是物质在心理的投射,知识也非常类似,我们学习并了解知识,并不能直接有助于生存,所以持续的学习动力,源于学习所带来的拥有感,一方面固然是越熟悉的越喜爱,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期望获得更多资源的潜意识心理需求。真正喜欢学习并且能够从学习中获得快乐,能够突破开始接触抽象的概念性知识所带来的压力感和无趣感,那么就会感受到真正的学习的快乐。
大部分孩子的学习层次仅仅到此为止,理享发现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增加,以及从个人角度的智力和天生禀赋的差距,让许多孩子在更加复杂而抽象的学习知识面前止步,越来越获得不了学习的乐趣,单一的书本知识变成了折磨。
但是对于那些适合学习的“好孩子”来说,他们还有继续上升的潜力。
第五层,学习是一种自我认可:能学会学,这是内在和外在的双重褒奖。对内而言,学习是一种对自我能力的认可;对外而言,学习好,意味着可以获得老师、父母、同学、朋友们的赞扬和认可,甚至收获尊重和某些小小的利益,比如班干部总是由学习好的孩子担任,许多活动也只有好孩子有资格参加。
第六层,学习是一种自我超越:学习是对旧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超越,因而也是对自身的超越,产生一种今天比昨天更强的感觉,所获得的快乐也得到了累积和进一步的增强,学习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获得快乐与利益的途径和方法,在获得更加广泛认可的同时,达到了心理需求层次的高级阶段。因而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学习变成为伴随一生的良好习惯,并自觉对自我加以约束,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在学习的上升层次中,不仅仅是对应知识的增长,理享认为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外界交流,单一的依赖书本知识已经难以满足需求,慢慢的第一内驱力和第二内驱力完美的产生结合,形成一种内在的统一。
但知识就像一个圆,面积越大,接触的未知知识也就越多,远不如依赖物质方式获得快乐更加简便,所以大部分人自从少年时期就停留在第三种或者第四种学习的层次,进而转变寻求更多物质化需求。
可惜大部分人不了解这种关于学习层次和心理需求的内在关系,轻易的根据孩子的学习表现一刀切,甚至总是去和好孩子做对比,甚至怀疑孩子的智商、情商,更有人甚至去求助心理医生,让孩子深受其害。关于观念的问题,可以浏览理享撰写的《扼杀孩子成长的错误观念》,也可以在下方加以评论,或者加理享的公众微信号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