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轲刺秦王》中的一处标点不可忽视11-05由《武陵春》说起11-05《搜神记》中的“门、户、门户”之辨11-05笑着上完《唐雎不辱使命》11-03《长恨歌》主题解读——“小我”与“大我”的分裂11-03孔雀东南飞:离去即是归途11-01《小石潭记》中的标点指瑕10-29也话“章台”10-29《烛之武退秦师》和《荆轲刺秦王》中的“闲笔”10-29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10-26怎一个“闲”字可以了结——《记承天寺夜游》探析10-26想起王安石(赵福楼)10-26读唐雎10-25横穿《诗经》的河流10-252012年中考古诗词鉴赏题有特色10-252013年新课标高考古典诗歌鉴赏理论知识一览表10-25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备考建议10-25谈谈古诗词的情感的把握10-25文言文另类翻译:专家称恶搞对不起古人10-23重阳节诗词10-23鉴赏古代诗歌的五种方法10-21身处破屋系“寒士”——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读10-18闲人写给自我的便条——读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0-15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的文言词归纳10-15中国古代官员任免升降专用词(曹斌锋)10-12文言文阅读如何推断词语的意思10-09古诗词阅读方法例谈10-09《岳阳楼记》“越明年”考(兰石洪)10-09古代父母对孩子“七不责”10-08白居易用诗记账:怕人已死钱未用完10-08解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0-06《破阵子》教后札记10-05古诗词景物描写考查例析10-05《诗经》选读10-05古典诗词与人生境界10-05清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的传奇人生10-05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10-05《木兰诗》解疑(余凤云)10-05韩愈《马说》中“虽”的取义探究(陈治勇)10-05《三峡》注释商榷(陈治勇)10-05慈禧最牛的一顿饭值多少钱?10-03古代学子考上后怎么聚会?10-03古代雅士嫖妓不上床:只求谈感情10-03明永乐帝迁都北京:南京阴气太重10-02晋文公为何不得不娶侄媳妇为妻?10-02古人防火:将春宫画吊在房梁上10-02李渊决意起兵反隋误中“美人计”10-02帝王好作诗:曹操诗作现存有20多首10-02楚平王强取儿媳为防止儿子报复10-02曾国藩的声名如何被"真相"毁了10-02名相寇准真实一面:愚是因为大忠10-02清代“高考”为什么要考武功?10-02《论语》的温度09-27一字生辉 ——古诗“诗眼”赏析09-27读出古文的现实意义——我教《大道之行也》09-27高中文言文:这样教学会不会更有效09-27王羲之写错字了吗?09-27《兰亭集序》中的20个“之”字09-27为什么“男女衣着”会“悉如外人”09-27陶渊明《桃花源诗》原文、翻译09-10高中生文言文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08-26文言文修辞的翻译技巧08-26语文版八年级下文言文翻译合集08-08徐夤的两首回文诗赏析08-08中国古代风俗图文全解07-26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07-26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07-25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07-24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07-24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07-2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07-21《四知》《私心》原文和译文04-19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原文与译文02-07《使至塞上》原文和译文02-07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和译文02-07历史上杜甫到底纳过小妾吗?02-05初中语文古文中的修辞举略01-23中国古文中怎么称呼亲人的?01-23容易误解的高考文言实词100例10-08例谈文言文宾语前置的三种情况10-04文言文中的“讽”“谏”“谤”“讥”“说”10-04古诗音画欣赏08-24描写海的诗句11-09描写山的诗句11-09“虽”“见”二字释义随想09-06对古典诗歌鉴赏教学与课程的反思08-01人教版九年级文言文教学思路07-30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07-14如何翻译古文07-13古文今译六字法07-13出自初中文言文的成语汇总07-13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创新实践例说07-13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07-13初三文言文复习课案例07-13初中文言文时间副词辨析07-13从小学语文教科书谈文言文教育的疲软07-13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谈07-13“读”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07-13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07-12《木兰诗》中值得商榷的翻译和读音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