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博大精深,宇宙高远莫测,母爱浩瀚无垠。母亲是人生命的第一个驿站,母亲是孩儿心中一颗永恒的星。母爱是人生季节里的春风、春声。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陶侃之母割发易酒款待儿之宾客,都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我国历代浩瀚诗海中,有无数歌咏母爱的千古名篇,赞颂了母爱的伟大、崇高、深广和无私。
母爱是伟大的。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便称颂母爱如三春朝晖般伟大。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密密的针脚,缝进爱子的殷殷深情;这浓浓母爱,如三春朝晖照耀着孩儿的成长。孟郊投身科场,四十六岁方中进士,五十岁才得到一个溧阳尉的小官职。因纵情山水,县令只给半薪。然而孟郊始终未忘报答母恩。到职不久,便接老母到溧阳养老。《游子吟》便是“迎母溧阳作”。
母爱是崇高的。清代诗人葛金堂的《马鞍山孟母墓》写景见意,表达了对孟母这个中国第一伟大的母亲的仰慕之情,歌颂了母爱的崇高。
马鞍山孟母墓清·葛金堂马鞍山色里,万树护佳城。雨过林烟活,深秋野气清。墓堂余石鼎,村巷有机声。故里依稀在,三迁仰令名。
孟母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母亲三迁住所、断机教子,培养出一代圣人。现在有人建议,将母亲节改为每年农历四月初二孟母生孟子这一天,足见孟母的伟大,母爱的崇高。
母爱是无限深广的。清代诗人蒋士诠的诗《岁暮到家》,通过母亲关爱儿子的细节描写,把母亲爱子无尽之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岁暮到家清·蒋士诠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读罢此诗,仿佛看见母爱情思串起了颗颗珍珠闪闪发光,令人更加热爱敬重母亲。
母爱是无私的。清代沈受宏的《忆母》写出了母爱的无私。
忆母清·沈受宏贫是儒家事,难安为老亲。遥怜负米客,长作依闾人。夜绩孤灯暗,朝梳白发新。生男亦何益,只是累艰辛。
年迈的母亲,牵挂儿子的艰辛,还“夜绩孤灯暗”为子孙操劳;难安的老亲,“长作依闾人”,盼望等待着儿子的到来。无私的母亲,实在令人感动至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自古至今,多少怀念、孝敬母亲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书于元代的《二十四孝图》中专写孝敬母亲的故事就有十四篇之多。不少人还用诗歌表达了切切思亲意,殷殷敬母情。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在戎马倥偬金戈烈马的日子里仍时时思念自己的母亲,写下了一首催人泪下的《忆母》诗。
忆母明·史可法母在江之南,儿在淮之北。相逢在梦中,牵衣喜且泣。
铁骨铮铮的英雄汉在诗中抒发了自己热爱母亲思念母亲的心意,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清人倪瑞璿也有一首《忆母》诗,是思亲心结的真情流露。
忆母清·倪瑞璿河广难抗莫我过,未知安否近如何?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短短四言,写出了对慈亲牵挂之情永驻心中。
清代诗人吴嘉纪的《卖书祀母》,写作者思亲情切,家贫无以为祭,卖书祀母,以慰哀思。
卖书祀母清·吴嘉纪母没悲今日,儿贫过昔时。人间无乐岁,地下共长饥。白水当花荐,黄粱对雨炊。莫言书寡效,今以慰哀思。
清代诗人袁牧六十多岁丧母,仍悲痛不已。自己虽已年过花甲,仍十分怀念在慈亲膝下生活的日子,写下了《伤心》一诗。
伤心清·袁牧伤心六十三除夕,都在慈母膝下过。今日慈亲成永诀,又逢除夕恨如何?素琴将鼓光阴速,椒酒虚供涕泪多。只觉当初欢待日,千斤一刻总蹉跎。
诗人在佳节思念母亲,想到母亲的远去,泪水滂沱;想起母亲在世时,自己欢待在母亲身旁的日子,自觉千金难买。浅语遥情,极为感人。
十首不朽美诗,诉不尽母亲待我情
《西上辞母坟》
【唐代】陈去疾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古典君:在母亲节读这首诗让人不禁潸然泪下,母亲,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已然深眠山头黄土中,黄昏时分禽鸟稀少,夕阳西垂,诗人独自在母亲坟前垂泪饮酒,却再也没有人叮咛早点回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