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友德 傅友德 傅友德之死

傅友德

傅友德(?—1394年),明朝开国将领。汉族,宿州相城人,迁居砀山。傅友德世代为农,家境不是很宽裕。元朝末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元至正十年(1350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刘福通到砀山迎接韩林儿,傅友德即投奔红巾军,成为起义军中的一名士卒。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至正二十七年,傅友德从徐达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连败元军,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帅职,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大胜元军,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攻取贵州、平定云南。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后坐事赐死。崇祯十七年(1644年)追封丽江王,谥“武靖”。

傅友德简介

被朱元璋称为霍去病在世的明初开国大将傅友德,无疑是明朝历史上武力值数一数二的一员悍将。他曾经追随一代名将常遇春出生入死,西伐巴蜀、北征大漠,南平云贵,屡战屡胜,为明朝的千秋功业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础。

傅友德剧照

据说在平定云贵一战中,他曾亲率铁骑直捣敌营,杀得元军一溃千里,当即活捉了敌首达理麻,迅速平定了曲靖一代,可谓战果辉煌。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能征善战的镇国将领最终也没逃过功高盖主,被朱元璋猜忌而自刎身死的命运,则不得不说是明朝历史上一抹挥之不去的血色阴霾。

有后人直指傅友德之死,乃是“找死”,说得更明白些,也就是他自己的性格所致。这种论调在笔者看来,未尝不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虽说伴君如伴虎,可这其中也不是毫无规律可循。自古被君王忌惮的功臣有两种,一种是果真有谋反之心,被具有清晰洞察力的皇帝察觉而提前制裁,另一种是虽然战功赫赫且忠心耿耿,然而却性格桀骜不驯,在为君者眼中难以驾驭,而有所忌惮者。

不幸的是军功显赫的傅友德恰好属于后一种,因而在朱元璋这位农民出身,骨子里依然有着小农意识的君王看来就格外不顺眼,当然有除之而后快的念头。

傅友德武艺超群带兵有方,能力方面固然高人一等,只是在今人看来,此人在关于职场厚黑学方面的领悟显然不是很到位,因而也一早为自己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傅友德之死

大明开国将领傅友德,曾随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汗马功劳。然而正如许多能征善战的开国大将最终的命运一样,一旦帝王稳坐江山,这些打江山出身入死的将领就被“杯酒释兵权”了,这方面,战功赫赫的傅友德也不例外。

傅友德 傅友德 傅友德之死

傅友德画像

大明开国之后,傅友德不但因功高盖主而受到朱元璋的忌惮,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迫在朱元璋面前自刎身死,一代功臣竟横遭如此惨烈的结局,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贫农出身的傅友德从军纯属偶然。适逢元朝末年,烽烟四起,民不聊生。自古乱世出英雄,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年代,傅友德先投奔红巾军起义,之后又先后追随陈友谅、常遇春,终成朱元璋麾下一员猛将,先后在征伐巴蜀、北征大漠、平定云贵等诸多战役中身先士卒,为大明江山的稳固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

洪武二十六年,登基近十年的朱元璋因忌惮大将蓝玉的军权而设计诛杀之,素日与蓝玉交好的傅友德自然也上了“黑名单”,朱元璋处心积虑想找借口除掉他。

次年的某一日,朱元璋借大宴群臣之际,忽然提起对傅友德的二儿子有所不满,要傅友德给予“制裁”。岂料,傅友德果真大义灭亲,于席间当即起身告罪,并遵从朱元璋之命,杀子而提首级上殿向君王复命。

朱元璋赐死无罪功臣,自知理亏,然而又不好当面发作,只得借故责备傅友德心狠不念父子之情。傅友德仰天大笑“不就是想要我父子死吗?死有何妨?”说罢,竟当着朱元璋的面拔剑自刎,四座皆惊。一代大将,就此血溅金殿,何其壮烈!

傅友德后人

2013年2曰22日,家住上海浦东六灶的傅祥林老人捧出他与近百位傅氏后人共同编修九册大开本《六灶傅氏家谱》,向世人讲述了先祖明朝开国大将傅友德的生平事迹。

傅友德后人图

年过六旬的傅祥林老人介绍说,他自幼就知道家中珍藏着一套编修于光绪三十四年的《傅氏家谱》,书中详细记述了傅氏家族世祖傅友德的故事。身为明初开国功臣的傅友德将军戎马半生,曾为推翻元朝暴政,辅助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过赫赫战功。

记得当年在校时,十几岁的少年傅祥林就曾亲手翻阅过傅氏族谱,为先祖的伟大功业而感动,那时就萌生了要亲手编修撰写一套新傅氏家谱大全的愿望,想不到这个美好的梦想一直持续了六十年。

2007年,有傅氏子孙找到了傅祥林,表达了想要重修族谱的意愿。几位有志于重修家谱的傅氏成员一拍即合,当即成立了傅氏家谱编修小组,全身心投入到编撰工作中。

为重修家谱,编修小组多番取材,深入民间调查寻访。先后找到了1913年出刊《傅家家谱》与1939年初出刊的《六灶傅家家谱》不完整版。内容曰,傅氏家族历代为名门望族,明朝大将傅友德,战功显赫,却被朱元璋加罪赐死。傅家蒙难,子孙流离失所,有一脉落户上海,便是傅祥林老人的先祖。

2012年,在历时漫长的5年时间后,这套横跨600多年历史、总计60多万字、涉及1.3万人之众的《六灶傅氏家谱》第十二次重修本终于编修完成。这部凝聚着近百位傅氏家族成员心血的历史文献将作为珍贵的家族文脉流传后世。

傅友德与李文忠

明初大将李文忠,是颍国公傅友德麾下一员不可或缺的猛将。明太祖朱元璋的是他的亲舅舅,然而性格忠厚耿直的李文忠却并未因自己天子外甥的特殊身份而受到过的区别于其他将帅的待遇,他不仅十九岁便跟随傅友德南征北战,更因战功卓著,谋略过人而受到满朝文武的肯定。

李文忠画像

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去世,随父躲避战乱,颠沛流离两年后,终于在滁州与舅舅朱元璋相遇。彼时,天下仍处战乱,作为一股刚刚崛起的政治势力,朱元璋正带领部队四处征战,讨伐元朝统治阶级。

由于李文忠天资聪慧,武学兵法都能快速领悟,朱元璋便安排他进入军队,有心栽培他建功立业。起初李文忠以基层军官的身份跟随常遇春出塞,常遇春死后,又随傅友德平定四川,因其骁勇善战、爱惜下属而备受部将爱戴。

不久之后,傅友德以数万大军横扫北元,七战七捷,取得生擒元朝贵族十二人、牛羊不计其数的辉煌战果,智勇双全的李文忠,可谓功不可没。

据明朝历史典籍记载,傅友德与李文忠不仅在军事作战上是守望相助的好搭档,在私交方面也相当不错,两人经常在一块儿畅谈古今,纵论国事,引为知己。

可惜的是朱元璋称帝后对早先为他平定天下的武将多有猜忌,先后将蓝玉、傅友德等人迫害致死。

洪武十六年,李文忠愤然上书,劝朱元璋不可枉杀功臣,否则国将无将才可用。刚愎自用的朱元璋一怒之下将其罢官,不久,李文忠病逝,享年四十六岁。

傅友德南征

论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开国大将,文坛武略的傅友德看臣第一人。在他的从军生涯中,南征云贵,剿灭元朝把匝刺瓦尔密统治势力的一战,堪称经典。

傅友德剧照

洪武十四年秋季,傅友德率大军从湖广出发,浩浩荡荡开赴云南,深入葱峦叠障的云贵高原。一路上途经辰州、沅州,而后奔赴贵州,至克普定、普安两地后,三十万军士气势如虹直逼云南曲靖。盘踞在那里的元朝贵族统治者闻听明军打来的消息后,立刻起兵迎战,十余万精兵强势屯驻曲靖一代,双方就此展开激烈交锋。

傅友德深谙用兵之道,趁着天降大雾逼近白石江边,明里做出大军欲强行渡江的样子,暗地里却使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伎俩,派遣数十分的小分队从白石江下游悄悄渡江,伺机扰敌,声东击西,冷不防被抄了后路的元军顿时被打得措手不及,一时间,溃不成军。傅友德趁势命麾下大将沐英率铁骑直捣敌将主大营,活捉敌首达理麻,迅速收复了曲靖。

此一战大获全胜,傅友德凯旋归来之际,朱元璋自然是龙颜大悦,将这位大功臣加官进爵,诸多封赏,傅友德也因此被授予世袭铁劵,大伙荣宠。

然而后世也有人评论曰,傅友德虽然战功显赫,然而对无辜百姓的杀戮之残忍,也是令人发指,他将云南攻陷后,元朝统治势力几近瓦解,饱受战乱所累,流离失所的蒙古百姓死伤无数,更有女性大批沦为营妓,十岁以上男性皆遭屠杀,其情形惨不忍睹。

傅友德被灭九族

明朝开国元勋之一的傅友德,相传他武功盖世,战功赫赫,在明太祖朱元璋为夺取天下南征北战的年月,他是朱元璋军事上的左膀右臂,曾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出生入死,于明朝江山社稷有不朽之功勋。就连农民出身,没啥文化的朱元璋也感念其辉煌战果,欣然提笔书写大作《平西蜀文》,盛赞傅友德功在千秋,堪比西汉战神霍去病。

傅友德剧照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盖世英雄,最终也难逃被登上帝位的朱元璋迫害致死,屠灭九族的命运,令世人痛惜不已。

话说,傅友德生有三子,一位早年战死,另两位皆身在军中,为朝廷效力。一日,适逢朱元璋大宴群臣,觥筹交错间,朱元璋忽然脸色一变,提起对傅友德之子有所不满,接着又当众要求傅友德给予制裁。傅友德随即起身告罪。这时,早有预谋的朱元璋又假称傅友德金殿失仪,遂赐一柄宝剑,命傅友德亲手杀子,提首级上殿面君请罪。傅友德被迫接受王命,含泪杀子。

事后,傅友德提着儿子的首级面见朱元璋,悲愤之情在胸中涌动着。朱元璋见状,故意说傅友德这个做父亲的太过心狠手辣,怎么忍心真的杀害自己的亲骨肉。

傅友德无故获罪,仰天长叹,这正是狡兔死,走狗烹,既然君王想要我父子的头,那么死有何妨!言罢,当即横剑自刎,血溅金殿。朱元璋被当面斥责,一气之下下令屠灭傅友德九族,余下女眷一律流放。可怜一代忠臣良将,竟然就此被心胸狭窄的朱元璋逼得命归黄泉。

傅友德与常遇春

论明朝开国初期,以军功赫赫而青史留名的大将,傅友德与常遇春绝对是两个不容忽视的人物。傅友德曾为常遇春部下,两人一同支援安丰,夺取泸州,打过许多漂亮的大仗,战场实力可谓旗鼓相当。

傅友德像

后世也有好事者常拿他二人做比,比带兵打仗、军事谋虑,究竟谁更胜一筹,私以为,这方面的争论毫无必要,两人虽同为明初大将,然而结局却不相上下,若真要做比,倒不如从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做一番对比。

众所周知,傅友德是有名的严父,为了所谓的忠君爱国,竟然忍心杀了自己的次子,将儿子的首级提上金殿面君。而同样骁勇善战、治军有方的常遇春,在家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妻管严,则令闻听之人不禁大跌眼镜。

据说常遇春的夫人极其善妒,有一次,她醋意发作,竟将朱元璋赏赐给其夫,负责给常家传宗接代的两名宫女剁去双手,盛在锦盒内送给丈夫。面对如此血淋淋的场景,畏妻如虎的常遇春也丝毫不敢有所怨言。

此事传到朱元璋耳朵里,这位农民出身的皇帝便心生一条毒计,要“教训”这个悍妒妇人,遂趁常遇春上朝之际,派武士前往常家,将常夫人抓来大卸八块,并将尸首烹煮成汤,送给满朝文武分食。

常遇春回家后,家仆惊慌失措地报告“夫人没了”,这才如梦初醒,知道自己方才在宫中享用的竟是自己妻子的人肉大餐,不由得胃内一阵翻江倒海,张口便吐了出来。

一代大将傅友德尚能淡定面对“悍妇之肉”,而常遇春却被吓得从此落下了病。

傅友德墓

众所周知,明朝开国大将傅友德,乃是一位贫农出身的乱世豪杰。他文韬武略,戎马半生,曾随常遇春南征北战,功勋卓著,为大明江山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傅友德图

然而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奠基后,却十分忌惮军功赫赫的杰出将领,常有夺取军权,诛杀功臣之举,傅友德与其麾下几名大将,自然也在其列。自轰动一时的蓝玉案发生后,傅友德这位曾经被朱元璋盛赞为“霍去病在世”的战神将军最终还是没逃过金殿自刎,身遭横祸,全家老小皆遭流放的悲惨命运。

据说傅友德死后,遗体被安葬于山西太原市南郊一隅,至今,太原市万柏林区王村东面还保留着颇具历史感的明颖国公墓,便是一代名将傅友德的长眠所在。

当地人称,颖国公傅友德的坟丘较王村其他年代的古坟墓略大些,推测该坟始建于明代早期,历经清朝与民国两代,至今保留完好。大约也是由于当地百姓对这位为明朝军事政治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将领心存一份敬意的缘故,因而当历史的车轮缓缓走过几个世纪,王村迎来旧城改造之命运时,这座古老的坟丘依然得以保存。

据村内老人介绍说,王村这个名字是民国初年才由当地政府定下的,方圆百里风水极佳,自古为王孙贵族亲睐的阴宅之地,因此,历代古墓留存在此的数量很多,傅友德墓亦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座。作为历史文化遗迹,村民都很自觉地爱护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5051/65940060234.html

更多阅读

乌特加德之巅怎么去 旋云之巅怎么去

乌特加德之巅怎么去——简介小编自开80以来真是丧心病狂的玩了一把,每一个版本都是这样你90满级练级85以后难练,85满级80以后难练,然而80那时候还没有政策,就是硬磕,北极便成了好多玩家的痛,不过相信很多玩家都走得北风苔原路线而很少走嚎

傅友德之死 傅友德大骂朱元璋

——引用《当年明月》论精选集[10]作者:雪舞摩诃  以下是慈洵大大的那一篇  ···················  看楼主对老傅的死一笔带过,我来帮楼主写一段傅友德的死,权作给大家等待楼主正餐的一点调味品:)写的不

转载 诺森德之旅印象:最后的义务

原文地址:诺森德之旅印象:最后的义务作者:飞天桔子这次WLK升级过程相比TBC要有趣很多,也触发了我不少的想法,所以想要把这一些的想法画出来.其实一直以来都想要将WOW里一些任务或者情节画出来,这次刚好是一个机会.首先想要画的就是<最

声明:《傅友德 傅友德 傅友德之死》为网友深夏晚晴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