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武器装备 中日装备大对比:国军与日军武器的差距在哪里?

  抗战期间,国军装备与日军相比,处于绝对劣势,是其在战场上屡屡失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劣势并不体现在武器性能上,而在于武器的标准化和数量。而标准化之混乱与数量之缺乏,又体现出中日两国工业水平的巨大差距。抗战期间,装备中正式步枪和德式子弹盒的国军德械师士兵。

  国民政府初建时,仅能生产步枪、弹药等简单武器,且质量低劣。1928年—1938年,国府在德国帮助下,才逐步实现了军工现代化。中国自德国所购武器,既有枪支火炮,也有通信器材。譬如,仅1935年,中国就从德国进口2厘米高射炮12门、3.7厘米高射机关炮6门、3.7厘米战防炮60门、探照灯9架、窃听器6架、钢盔9.5万顶,另有子弹、炮弹数千万发。与此同时,国民政府也没有忽视对武器的自主研发与生产,大举购买先进设备,建立研发机构和兵工厂。这些兵工厂主要仿制德式武器,包括国军制式装备“中正式步枪”和“24年式马克沁机关枪”,都是德国军工署提供的图纸和样板。

日军武器装备 中日装备大对比:国军与日军武器的差距在哪里?

  上面说到的这两种武器,在性能上并不次于日军。步枪方面,日本陆军主要装备的6.5毫米口径的“明治三十八年式步枪”,精度好、射程远,但杀伤力差;而“中正式步枪”的优点就是威力大。至于重机枪,战时日军使用的7.7毫米口径“九二式”,耐寒性好,不过弹夹易卡壳;“24年式马克沁机关枪”除需用水冷却外,可靠性优于九二式。日本自制火炮的性能也不如中国使用的德、美产品。国军装备的武器不差,但数量严重不足。抗战前,国民政府着手整编20个师时,缺步枪1.2万支、轻机枪108挺、重机枪612挺、迫击炮120门。即使是装备最好的三个师,也各自仅有一个炮兵营。日军则火炮(山炮、野炮等)充足,一个师团的火力约是一个国军陆军师的4倍。二战时期,决定战场胜负的早已不是枪战,而是炮战。

  国军装备的另一大问题是新旧杂陈,标准化混乱。如第69师,其装备的枪支中,有60%来自汉阳兵工厂、14%来自巩县兵工厂、10%为德国制造,还有16%的杂枪。由于枪械种类多,子弹供应不易。一旦一种子弹断绝,相应的枪械便失去作用。日军的枪械虽不占优势,但因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使后勤保障更为容易。战争爆发后,随着武器大量消耗,国军装备更是捉襟见肘。从“七七事变”,至1938年12月,中国陆军损耗步枪31.1万枝,轻机关枪1.85万挺,迫击炮1300门,重机关枪4000挺,山、野、重炮660门,子弹7.2亿发,炮弹346万发,手榴弹730万颗。但是1937年—1938年,国民政府仅生产步枪12.3万,轻机关枪3600多挺、重机关枪700挺,迫击炮1700多门,子弹、炮弹更是缺口极大。而仅仅在1937年前三个月,日本生产的机枪就在3.75万挺以上。

  中国落后的工业水平,严重制约了武器生产。国内兵工厂“一切必需之重金属木材以及硫酸、酒精诸宗,悉仰给自外来,所用机器,且多赖于外购。”东北沦陷后,中国甚至无法生产优质钢。如汉阳兵工厂,所用的枪管钢、炮筒钢、子弹钢等,皆需从德国采购,而无法就近使用汉阳铁厂的产品。战时德国、苏联与日本签约,停止对中国的武器、物资销售。美国开展对华援助后,因各种因素的限制,供应中国的武器也远远无法满足国军的需要。国民政府在武器供应上,陷入生产能力不足、外援数量有限的双重困境,抗战之艰难程度,亦可想而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6251/10826508036.html

更多阅读

鼓浪女激辩城管,为什么好看? 中日韩大激辩

网易:核心提示:8月24日,厦门鼓浪屿一名女业主与城管执法人员发生争吵,一段以“鼓浪女激辩城管”为名的视频引起网友热议。鼓浪屿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对此回应称,该业主有两项违建占道行为,执法过程中工作人员当场保持克制,未与其当面争执。j!z

图文 中日决战钓鱼岛:中日军力大比拼

中日军力谁更强解放军动态:解放军百种尖端武器云集东海 导弹锁定日本基地【详细】央视给力:核导弹部队某型神秘导弹腾空而起(图)【详细】北海舰队潜艇夜训试射新型导弹 空军作防空演练【详细】中国军方高调宣布:解放军核导弹已严阵以

中日大对决 中日对决-制造工艺人的攻防战

"中日对决-制造工艺人的攻防战"是日本NHK出品的电视系列片"日本的群像-东山再起的二十年"中的一集,片子选取了东京和无锡的两家五金冲压模具工厂作为对比来反映两国制造业之间的激烈角逐  58岁的田木桂三是东京一家模具厂的社长,

声明:《日军武器装备 中日装备大对比:国军与日军武器的差距在哪里?》为网友七彩的好心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