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误区 哮喘成儿童健康拦路虎 家长认识哮喘存7大误区

哮喘误区 哮喘成儿童健康拦路虎 家长认识哮喘存7大误区

  哮喘已成为公共卫生健康问题之一,也成为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拦路虎”。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科专家4日介绍,一些家长对儿童哮喘的认识目前存在七大误区,如不及时治疗有约30%至40%的儿童哮喘可迁延至成人。

  今年5月5日是第17个“世界哮喘日”,其主题为“哮喘是可以控制的”。依据中国1990年、2000年两次全国城市儿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哮喘病发病率分别为0.91%和1.54%,较10年前上升了60%。

  湖南省儿童医院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4年5年内,该院共接诊哮喘患儿5848人次,约占因呼吸系统住院患儿总数的23%;发病人次也由2010年接诊的918人次,上升至2014年的1185人次,呈逐年上升趋势。

  记者当日在该院碰到一个年仅1岁7个月的男孩因严重哮喘发作前来就诊。小孩的爷爷告诉记者,这已是他第三次来住院了。老人说他们的家人都未得过哮喘病,孙子也没吃过过敏的食物,每次只要感冒受凉就会发作。

  据湖南省儿童医院当日统计,该院两个呼吸疾病专科收治的115名住院患儿中,已确诊哮喘17人,喘息性肺炎则超过70人。

  “确诊哮喘需要根据孩子的病情发展、检查结果等信息来综合判断,加上喘息性肺炎反复发作有可能转为哮喘,目前住院患儿中发展为哮喘的病例应该还会增多。”该院呼吸一科副主任医师金世杰介绍,“长沙县有个才10月大的婴儿,因为喘息性肺炎反复发作已经四次住院,这次已确诊为哮喘。”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常见的诱发原因有感染、过敏、遗传等因素。3岁以下婴幼儿由于免疫功能不健全等原因,是呼吸道疾病高发人群。

  “不少家长担心长期使用激素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危害,哮喘不发作就自行停药,这是不可取的。”金世杰表示,哮喘预防药通常剂量非常少且多在气道局部发挥作用,是相对安全的,也不会成瘾,自行减药或直接停药等不规范用药,会导致患儿哮喘无法达到临床治愈,反复发作。“哮喘急性发作时需要口服或静脉用激素才能控制,其一次用量比吸入性预防用药半年的量还要大得多,且100%进入血液循环,副作用也要大得多”。

  金世杰还透露,儿童哮喘如不及时治疗,将有30%至40%的人可迁延至成人。但一些家长对儿童哮喘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等仍存在七大误区,比如认为家人没有哮喘遗传或过敏,孩子就不会患哮喘;哮喘都会“喘”,没有“喘”就不是哮喘;鸡蛋牛奶海鲜易过敏,哮喘病人不能吃;激素副作用大,不能长期使用;有喘息就治疗,不喘息可停药;哮喘长大了自然会好,所以不用治疗;运动可引发哮喘,哮喘病人宜少动等。

延伸阅读:儿童哮喘患病率不断升高 越早控制越好钟南山指出长期感冒咳嗽可能是哮喘五岁儿童老感冒 原是患上哮喘春夏之交哮喘患者渐多 小心不明原因咳嗽哮喘成儿童健康拦路虎 专家称认识哮喘存误区哮喘患病率每十年上升5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6351/719855836532.html

更多阅读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典型做法 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典型做法为加强留守儿童管理,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切实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引导他们健康、全面成长,结合实际,联校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与交流,让他们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一、确定工作目标通

健康产业的商机 儿童健康涂料市场 商机别错过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最新统计调查,1990年,我国有57.5%的2-7岁儿童铅摄入量超标,2000年数字上升到62.1%,目前仍有1/3的儿童通过饮食摄入超量的铅。   儿童健康涂料市场 商机别错过    专家研究认为,儿童的接受铅污染主要有三大来

孩子健康食谱 孩子哮喘护理及健康食谱

  小儿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的患病率高达10%以上。然而,小儿哮喘也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了解哮喘的起因,掌握正确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哮喘的发病次数和发病

健康营养早餐食谱 儿童健康营养早餐食谱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健康的成长,很多的家长们都十分重视宝宝的饮食健康!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让爱华网小编给大家介绍儿童健康营养早餐食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儿童健康营养早餐食谱有哪些

幼儿健康知识教育 儿童健康知识资料

  现在的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较多,每个家庭的生活重心都集中在小王子或小公主的身上。今天爱华网小编搜集了一些儿童健康知识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儿童健康知识  育儿知识:水对孩子的那些健康意义 父母为其补水6点要知道

声明:《哮喘误区 哮喘成儿童健康拦路虎 家长认识哮喘存7大误区》为网友嚴禁傷害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