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三毛
三毛在跟我的朋友谭天聊天;她的气质是一个大知识分子,像杜拉斯那副神情;让人觉得是一个“高级的女人”。
1943年3月26日生于四川重庆;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余,再次离开,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
1981年,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同年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确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
三毛并不漂亮但是聪慧而感性,极为敏感的内心世界让她有了无限创作灵感,同时也将脆弱给予了她,她对快乐和痛苦都不容易忘却,初恋痛苦,二恋悲伤,三恋绝望;经济窘迫也给她带来了烦恼,内心远不如文笔那样强大的她,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是如此决绝,她也许想到了许多痛苦的记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