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知德太极图 来知德太极图与河图、十二消息卦的关系(文:李守力)

2013年9月21日 

1.河图向来知德太极图演变:

世传十数河图与来知德太极图完全自洽。


 


 






胡煦(1655-1736年)《周易函书》自称独悟“循环太极图”即来自来知德太极图,只是还原了河图与太极图的关系:

“河图”之象,一奇生于北内,三奇长于东内,然后七奇出于南外,九奇尽于西外。二偶生于南内,四偶长于西内,然后六偶出于北外,八偶尽于东外。是“河图”中原具此循环之义也。

明代韩邦奇(1479-1556)《易学启蒙意见》有图,与来知德(1526-1604)太极河图结构相似,两者似乎有传承关系。韩氏图有五行,可证源于河图五行。

韩邦奇太极图

来知德太极河图



      

2.《周髀算经》七衡六间图、十二消息卦与来知德太极图的关系:




 

来知德太极图 来知德太极图与河图、十二消息卦的关系(文:李守力)

《周髀算经》七衡六间简介:

盖天说认为,太阳在天盖上的周日(视)运动在不同的节气是沿不同的轨道进行的。以北极为中心,在天盖上间隔相等地画出大小不同的同心圆,这就是太阳运行的七条轨道,称为“七衡”,七衡之间的6个间隔称为“六间”。最内的第一衡为“内衡”,为夏至日太阳的运行轨道,即“夏至日道”;最外的第七衡为“外衡”,是冬至日太阳运行的轨道,即“冬至日道”。内衡和外衡之间涂以黄色,称为“黄图画”,即所谓“黄道”,太阳只在黄道内运行。

《周髀算经》盖天说的七衡六间与现今地球上的五带划分存在着对应关系,中衡对应于地球上的赤道,内衡与外衡对应于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盖天说所说的“极下”,即现在所说地球的北极。所以,盖天说对地球上各地气候差异所作出的准确解释,也就不难理解了。

用七衡六间方法说明四季与太阳位置的变化,是在春秋未、战国初之间已经产生了的,这是目前比较公认的看法。

江晓原《<周髀算经>与古代域外天学》(《自然科学史研究》1997年16卷3期)一文说:

为《周髀算经》作注的赵爽,竟然就表示不相信书中的这些知识。例如对于北极附近“夏有不释之冰”,赵爽注称∶“冰冻不解,是以推之,夏至之日外衡之下为冬矣,万物当死----此日远近为冬夏,非阴阳之气,爽或疑焉。”又如对于“冬有不死之草”、“阳彰阴微”、“五谷一岁再熟”的热带,赵爽表示“此欲以内衡之外、外衡之内,常为夏也。然其修广,爽未之前闻”----他从未听说过。我们从赵爽为《周髀算经》全书所作的注释来判断,他毫无疑问是那个时代够格的天文学家之一,为什么竟从未听说过这些寒暑五带知识?

这说明《周髀算经》与《周易》的命运相似,从两书诞生之始,后人就很难破译其奥秘。江晓原说:“《周髀算经》中有相当于现代人熟知的关于地球上寒暑五带的知识。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惊异的现象——因为这类知识是以往两千年间,中国传统天文学说中所没有、而且不相信的。……因此直到明朝末年,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在他们的中文著作中向中国读者介绍寒暑五带知识时,仍被中国人目为未之前闻的新奇学说。”

当代天文学、地理学已经超越了《周髀算经》。但是与《周髀算经》科学著作不同,《周易》这部哲学著作有内证的天人合一的永恒智慧。人类的内证智慧是退化的,而理性的外证聪明是进化的,所以不可妄谈超越《周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7451/913602611146.html

更多阅读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神以知来 知以藏往解釋

“耆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神以知来,知以藏往”,“来”指“将来”,“往”是“过去”。而“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白梅 遥知不是雪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王安石的这首诗赞的应该是白梅花。梅花有三色,粉色,红色和白色。白梅的花瓣显得比红梅和粉梅都来得单薄,常让人想起春天里的樱花。我等梅花已经等了一个

南怀瑾老师讲述:万木无声知雨来山雨欲来风满楼

我们可以引用两句古诗:“山雨欲来风满楼”,“万木无声知雨来”,这比气象台还要灵验。夏天雷雨要来之前,高楼上的风先来,接着就是雨了,风先雨而来,这是“兆头”。什么叫“未兆”呢?就是当兆头一点影子都没有时,也就是“万木无声”的时候。有

声明:《来知德太极图 来知德太极图与河图、十二消息卦的关系(文:李守力)》为网友怎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