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项羽鸿门宴 大汉风之鸿门宴 鸿门宴之时 项羽根本没有实力杀刘邦!

蹲马桶时来点历史,拉的舒坦!

1948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 | 南京大屠杀凶手40%是朝鲜人 | 红卫兵现在都去哪儿了 | 古人拉完屎如何擦屁股 | 古人如何避孕 | 古代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 | 皇帝三宫六院,一晚上要睡几位美女 | 古代美眉真的不穿内裤? | 一个古帝国养多少军队才够正常打仗用的?

来源公众号历史教师王汉周(ID:lishi139)

知乎主页https://www.zhihu.com/people/mu-rong-chen-xi

文|狐狸晨曦;游侠网名:慕容玄恭;
游侠网论坛超级版主,独立游戏策划,创作有综武侠RPG游戏《金书红颜录》 寻求游戏开发合作伙伴。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转载




从项羽当时的立场和形势看来,其本身实力、政治地位都严重不足,根本不具备直接君临天下的可能。

刘邦并非其最大敌人,杀之弊远大于利,也会严重损害自己政治声望,成为天下公敌。

先说当时的情景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


项羽于巨鹿之战全歼长城军团王离部,迫降后坑杀(关中 戍卒)军团章邯部,摧毁了秦帝国主要军事力量。

也实际宣告了秦帝国的丧钟。
刘邦偏师破武关,秦王子婴投降,项羽率诸侯联军随即而至。

两人相会,是有鸿门宴。

1、项羽的实际实力


项羽实际上本部军很少,救赵时,北伐楚军有五万人,其中英布部还为半独立军团。


巨鹿之战中项羽 破釜沉舟

刘邦项羽鸿门宴 大汉风之鸿门宴 鸿门宴之时 项羽根本没有实力杀刘邦!


只不过巨鹿之战5万楚军先败二十万关中军,再歼二十万长城军,惊人战斗力把各国诸侯联军都吓怕了,才暂时推举他当个头领,即所谓统领四十万联军的“诸侯上将军”。



经过巨鹿之战的消耗,至入关前,诸侯联军明确的增兵记载仅为新安时的“三十余万”和鸿门宴前的“四十万”,可见总共只增兵数万,其中属于项羽的份额即使最多,其入关中时总兵力也不会超过七万。
其时刘邦以两万军破武关,招降八万秦军留守军团,扩军十万,欲王关中,封函谷关,招致诸侯联军众怒。
项羽因势利导,以四十万联军兵威,以势压之,通过鸿门宴,兵不血刃迫使刘邦拱手归降,并裁军七万,实力大损,更取得了分封天下的权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七万军基本盘,却能借势空手套白狼,裹挟了四十万诸侯联军,连续歼灭四十万秦军;再靠这些各怀鬼胎的诸侯联军,威压了刘邦,迫其让出关中,成为天下名义霸主的项羽,自是此时最大赢家,
所谓“灭秦之功,又大半成于羽手,故羽得以擅其赏罚废置之柄焉”。

2、未登场的另一主角楚怀王



若史籍中楚后怀王(熊心)为战国楚怀王(熊槐)之孙的记载属实,那么根据楚怀王死于前296年,距离当时已经过去整整九十年,
后怀王的年龄最低估计也有五十岁,正是个和刘邦一样饱经世故的政治强人,绝非无知牧童。
后世对其评价也甚高,认为其是“有帝王之英略”,“独运大柄,挥置诸将若素君臣然”,知人善任,勇智兼备的一代英主。
项梁死后,楚后怀王为了排挤项羽,夺其兵权,不许其西进发展;北上救巨鹿时,又派亲信宋义和范增做主将、末将来压制他;

项羽在安阳绝地反击,征得范增反水支持,杀掉宋义。


楚后怀王担心他回师彭城攻打自己,无奈下只得封其为上将军,让他去和巨鹿秦军死拼。没想到巨鹿之战项羽大胜,成了“诸侯上将军”。
后怀王完全失去了对项羽的控制,除掉他的决心也更加迫切,才会发出“如(先入关中者王)约”的诏令,不惜触怒项羽,也要竭力支持刘邦。
而除后怀王占据楚地外,田荣田横据齐,赵王歇据赵、魏王豹据魏、韩王成据韩,除韩广据燕为新兴豪杰,其余五国皆为复辟旧王族。

唐朝时权威姓氏宗谱典册《元和姓纂》,记载了项氏由来:


【《左传》鲁僖公十七年师灭项,子孙以国为氏,项橐八岁服孔子,燕下相人,为楚将,子梁,梁兄子籍,号‘西楚霸王’,项他、项伯、项襄之族也,汉初并封侯赐姓刘氏。】


项家本是项国人,春秋时被鲁灭后,当了几百年鲁国人,直到战国末年楚灭鲁才成为楚人。一非楚王同宗同姓,二不是楚旧贵族,一直也没出过什么著名人物,直到项燕在亡国之即,以其才干临危受命。
和楚国八百年历史沿袭下来的各种源远流长的旧贵族相比,属于新兴暴发户。
项羽军虽有天下第一的战斗力,实际法理上属于自己的地盘仅有被封为“鲁公”的鲁县一地。要和名义上的主君后怀王为敌,要和齐韩三晋复国的各国旧王族对抗,既无名分,家世亦不敌;
所以他才联合一起入关的联军诸将,以裂土封王许诺赢得其支持,实是驱狼吞虎的大手笔,让这些诸侯联军将领和本国君主彻底对立,只能寻求自己的支持。
同时名义上尊后怀王为“义帝”即天子,自封楚霸王,便可师出有名去夺占彭梁九郡这一天下最膏腴之地。(战国时魏齐楚百年争霸,就是争这一地区的所有权)

然后迅速讨灭了原楚王熊心,合并原楚国中枢,这才真正成为手握动员力三十万以上大军、天下实力第一的霸主。

整个过程,空手套白狼,精彩之致。

3、说说鸿门宴的另一主角范增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居鄛人(今安徽巢湖西南)。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


他自己就是坑项羽甚至整个项家最狠的人。
项燕为故楚名将,曾击败二十万秦军,连陈胜都想到用他而不是末代楚王来做大旗。作为项燕之子,项梁称王在遍地草头王的秦末,已算名望甚高,本可做名正言顺的楚王。
一如当时其他各国自立为王的,也并非都是旧王族。如燕王韩广、赵王武臣等。
陈胜仅仅是个平民,以反秦首义功,其部将武臣为赵王,韩广为燕王,周市为魏相并立魏咎为魏王,最早搭起了各国复国的架子,他的楚王和诸侯长名义,是当时各诸侯都认可的。足见出身不足论。
而范增却竭力忽悠,骗得项燕去立了个楚怀王的孙子。

ps1:「即使要立楚王后裔,又为何非要立个年龄很长、世故成熟的中老年人?而不当真立个通常印象中的无知牧童?怀王之后又经历了整整六任楚王,至其时过了90年,以春秋战国传统,后怀王和真正楚王室的关系已经很疏远了,若用三国做比方,不过是刘晔这种东汉远支宗亲罢了。
而战国怀王为诸侯合纵长都百年前旧事了,何况六国合纵实为各怀鬼胎,后来怀王逃到赵国,赵人甚至不敢收留,导致其死。说这么一个百年前之人的威望,其后裔便能号令今之诸侯,实是匪夷所思。
之后诸侯诸将摄于项羽巨鹿兵威臣服,和后怀王亦不相干。后怀王的所谓合法性,说白了大半还是靠项家兵威立起来的。」
ps2「项梁肯定没有亲生儿子,否则他不可能杀人逃亡只带个侄子。再看项梁对项羽的培养教育,和亲子并无不同,则项羽为项梁唯一继承人,当无疑问。
至于为何不直接过继为嗣子,应当是此时项家国破家亡,本支人口凋零,将项羽过继,他生父一脉就断了香火的缘故。若项梁称楚王后战死,那项羽即位为王,正是名正言顺,何来日后背负“叛主弑君”罪名的祸端?」

巨鹿之战前项羽都被后怀王、宋义、范增这些人联手逼得走投无路了,不得不厚着脸皮认他做干爹(“亚父”),然后拉拢他反水,这才夺回兵权。
项羽和范增这两人,从来算不上正常的主君和谋士。直到范增死前,项羽恐怕也没真正信任过他,不对他言听计从,实在太正常了。
鸿门宴上范增力主杀刘邦的主意更加不妙,简直就是让只有几万兵实力的项羽去当天下公敌。
刘邦一人一军攻落关中,秦王俯首,毕竟是仅次于项羽的二号灭秦功臣,在刘邦表现如此恭顺的情况下,如果还要杀之,其余入关联军诸将该怎么想?势必人人自危。

ps3:「范增没有个人传记,只能单从《史记》相关片段,推论其生平。立后怀王是范增本谋,后怀王夺项氏权,对项羽排挤打击,以范增为楚北路军末将,与宋义、项羽发兵救赵。依常理,此时范增当是后怀王一派的。
而项羽既杀宋义夺权,至入关时,范增再次出场,却成了项羽军谋主,并冠以“亚父”之称,足见其倒向了项羽一方,并得尊从。
所以,项羽尊范增为“亚父”是为获取其支持,便于杀宋义夺兵权。」

4、项羽不都关中、还军彭城,同样是迫不得已。


因为项羽亲手覆灭大秦帝国,巨鹿之战、新安之屠,斩杀秦军将士超过四十万人,血海深仇导致故秦遗民对其恨之入骨,
阿房之焚,灭尽秦宗室贵族,更彻底丢失了关中民心,因为是杀尽他们父兄的大仇人,也没有任何可能如刘邦那样收得秦人拥戴,难以御使其为己用,更勿论在关中立足以为根基。
项羽部几万楚军战力精良,冠绝天下,是项羽争霸的根本,军心思归人情之常,身为主帅也不得不俯仰麾下将士的意志,所以才有“衣锦夜行”之叹。那个吐槽“沐猴而冠”被烹杀儒生的建议犹如痴人说梦。
后来刘邦和项羽争天下,秦人踊跃支持,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为父兄子弟的报仇欲望。
萧何入秦宫,又尽取其户籍图册等各种中枢资料,是以刘邦从还定三秦起,就占据了战略,经济,体制甚至人才上的极大优势,并全盘继承了故秦帝国的军国动员能力。
才会有仅仅一年时间就从汉中三万兵马,一路速推攻陷彭城,啸聚诸侯联军五十六万的史上奇观。
甚至经历损失超过三十万人的彭城惨败之后,刘邦仍能迅速得到关中的萧何输血,集结一只总兵力不亚项羽的大军,与之长期相抗。
然则秦楚两国数百年世仇,不死不休,关西虎狼之秦更是关东列国所有人持续几百年的噩梦。要彻底断绝秦国如六国一般的死灰复燃可能,就非得尽灭秦王室宗族,摧毁其贵族世家,重创其核心武力。
历史选择了项羽来充当这个执剑人。
假使项羽有重新选择的机会,相信以他身为楚国王族血裔的责任,他依旧会做去同样的事,就算是给刘邦做嫁衣又如何,暴秦终究不可复起,天下终是落到了楚人手中。
四百年秦楚恩仇,自此而终,西楚霸王一生已然无憾。

5、项羽的分封天下:


从项羽对秦始皇“彼可取而代之”的宣言,从他先尊义帝,却又迫不及待杀之来看,他是绝不满足于做一个虚君名下的天下霸主的。
他并非不想成为如嬴政一样统一帝国的集权帝皇,而是实力严重不足,根本不可能实现,才玩弄驱虎吞狼之计,搅动天下大乱。
而其后攻杀义帝,反是操之过急,政治上失分严重,送给刘邦最好的大义名分,一年之间便合五诸侯几十万大军陷彭城;而对各诸侯名义上的主从地位也不复存在,从天下霸主堕为西楚国一介诸侯王。
传统史观的误认,以为为项羽当时在咸阳本可以凭所谓的四十万大军(绝大部分根本不属于他),去直接继承秦始皇的帝业,虎踞关中,君临天下,全无可行。
批判项羽此举开历史倒车、对抗大一统历史洪流云云,更是后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完全不顾及当事人所属军政集团的实际利益。
鸿门宴后,项羽头号大敌并非刘邦,而是义帝为首的已经恢复六国的旧王族们。所以在项羽的角度看来,刘邦非但不是敌人,而是作为新兴诸侯之一的代表,可以作为一定程度的盟友,安排在巴蜀汉中,可以和三秦王彼此牵制。
毕竟两人从前在项梁账下关系甚好,同甘共苦,并肩作战,(也包括狼狈为奸,一起屠城- -),结为异姓兄弟,以项羽的“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的为人,感情并非虚假。
甚至项羽久被诟病的“出卖曹无伤”事,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不过是一个年轻人因为借势算计了自己的兄长,有些歉疚,向长兄道歉卖好之举罢了。
项羽的分封方式,其后亦为刘邦全盘继承,


【汉初立诸王,因项羽所立诸王之制,地既广大,且至千里。】——《后汉书·志第二八·百官五》


甚至就连延绵四百年的汉朝的国号,并成为之后汉民族名称的“汉”字,来源也是项羽这次分封刘邦为“汉王”。
西汉时成书的《史记》将项羽列入本纪,并非单因作者对项羽的何等偏爱,而就是源于项羽的这次分封,是汉王朝的上溯法统之由来。
刘邦的汉王,既非自封,亦非名义上的天子“义帝”所封,而是西楚霸王项羽所直接封授。同理亦将陈胜这个在后世王朝史书中只会享受反贼待遇的草莽,列入世家,表彰张楚政权的首义反秦之功。
而太史公同样偏爱的韩信就只入列传,原本以其曾为齐王、楚王,以及为汉朝开国立下的赫赫战功,和张良、萧何等一样,一个“世家”怎么也当得起。


ps:当然随着几百年后汉王朝政权巩固,就不再认项羽的法统了。东汉班固修《汉书》就只将项羽和陈胜合传。


如果按照后世王朝那套道理,那么秦朝灭亡后,天子应是楚义帝熊心,汉王刘邦和楚王项羽都是他的臣子,项羽弑君,刘邦讨逆。史官立楚义帝本纪,项羽入叛臣列传即可。

6、汉胜楚败,天命使然




刘邦起兵时都48岁了,就比刚归天的秦始皇小3岁而已;项羽起兵才24岁;两个对手根本不是一代人。



所以作为年纪比项羽大了一辈、人生阅历远非项羽可比的长者,刘邦当然有一肚子的人生经验可以教育项羽这个年轻人。


(“独沛公素宽大长者”“诸侯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楚国长老皆赞曰:'沛公,长者也。'“入关之命,不遣羽而遣沛公,盖以沛公之为长者尔。”)


除了个人勇武、军事指挥能力不及项羽外,其余用人识人、智谋权术、政治声望,刘邦都在项羽之上,最后得以龙飞在天,那是他自己雄才伟略、理所当然。
楚汉战争中,彭城之战和荥阳两破,三次生死一线的机会都被他逃脱,正说明其天命在身,天意如此,实非人力所能抗。却绝不是项羽“妇人之仁”,鸿门宴没有杀死刘邦的过失。
楚汉战争中,项羽鉴于本集团劣势局面,采取的斩首刘邦的战略并非错误,事实上之后三次将刘邦逼入生死一线的绝境。
如彭城之战大胜,本可一战击杀刘邦,却被突起的沙暴所阻;两破荥阳,刘邦亦能在城破后幸运逃脱;
刘邦集团对项羽的战略及各方面优势的压迫,险些就要被项羽个人非凡的军事才能所扭转。
对刘邦而言,三次生死一线的机会都能逃脱,正说明其天命在身,天意如此,实非人力所能抗。
对项羽而言,三次一战而定天下的机会连连错过,不是天命归于刘邦,又是什么?
事实上“天命归汉说”是从司马迁到班固,两汉时期朝廷官方到民间的一致共识。因此才并不禁止对项羽个人才能的赞美。
通行流传的《史记》,是经过汉武帝亲自审阅删剪,之后被汉代朝廷当做最重要文献珍藏的,连诸侯王想借阅都要朝廷特批的,而绝非司马迁一家之言。




但无论是天命归汉也好,还是刘邦本身综合能力强于项羽也罢,却都不能算成项羽“妇人之仁”,鸿门宴没有杀死刘邦的过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8451/576963191163.html

更多阅读

楚汉之争刘邦项羽天星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有什么

楚汉争霸,刘邦后来居上,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人们不禁要问,雄极一时的项羽为什么会失败,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一起来看看。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1、欲称霸却不识人才《管子》云:“争天下者,必先争人

声明:《刘邦项羽鸿门宴 大汉风之鸿门宴 鸿门宴之时 项羽根本没有实力杀刘邦!》为网友花样的男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