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首要的就是要树立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要想树立起自己的各种观念,最首先的是要学习。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可是人们不知道应该学什么,怎么学。

自从春秋战国时代以来,由于社会动乱,人们为了能够生存,首先是学习技能,这种学习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如今的人们从小学到大学,毫不例外地都在学习技能。
我们在讨论世界观时说过,人们踏入社会,就象一个旅游者准备去旅游,如果不知道目的地,不进行必要的知识预备,工具装备,那么这个旅游者必然是个傻瓜笨蛋,是个注定要失败的旅游者。因此,在踏入社会前,就一定要学习。但这个学习不是指生存技能的学习,而是指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学习。
《论语》一开篇就讲高兴愉悦的心情,意谓学习一定要保持快乐的心情。《庄子》一开篇则以大鹏为喻,希望人们要有快乐逍遥的心态,要有无限的想象力,才能学有所得。《荀子·劝学》篇则从各方面论述学习的必要,更强调要“君子慎其所立乎!”其中心就是要人们树立起自己的主见、观念,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才能真正学有所成。
由于人的出生地不同,人们所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样,住在海边的人眼力所及,一片汪洋,到处是水;住在平原的人眼力所及,到处都是平坦坦的,毫无障碍;住在大山里的人眼力所及,一片群山漫延,望不出去。各种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成人们的不同性格特征。
由于人们的出生家庭不同,人们所看到的社会也不一样,出生在贫困家庭的人,满目凄凉悲惨,毫无选择,整天为吃喝发愁;出生在富裕家庭的人,吃喝的东西目不暇接,难以选择;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都能看见彼此,并由此而产生出这个世界不公平的思想。
因此,我们的学习就是要让孩子们知道,这个世界是多样的,有高山有平原有大海有小溪有江有河有湖有池塘。而我们所处的社会更是多元的,有各色人种、各种阶层、各种职业、还有各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人们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担任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工作,面临着不同的社会问题和不同的人际关系问题,要加入不同的社会组织,享受不同的社会福利,要寻求不同的社会生活方式,遵守不同的社会习俗及社会秩序,还要遵守不同的社会法规,还要学习不同的社会知识,面临不同的社会冲突及自己的角色冲突。这一切的一切,现代的孩子们懂得吗?不懂得这些,就急不可待地想踏入社会,这样的人能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吗?
除了这些,认识社会的最重要的关键是认识不同的人。我们一出生,首先映入眼帘的并不是父母亲,而是医院里妇产科的医生护士,然后我们才知道从父母亲那里得到食物及安全感,然后是数不胜数的亲戚朋友,然后是幼儿园里的老师、同学,小学校里的老师、同学,中学、大学里的老师、同学,这其中还夹杂着邻居及邻居的邻居、朋友的朋友,和不相干但临时闯进我们家的人,现代的孩子们还从书籍及电视节目上认识许多不同的人。这些人,构成了人们的生活圈子。然而在这些人中,有所谓的好人、坏人,有坚强的人,善良的人,沉默寡言的人,柔弱的人,热情的人,梗直的人,冷漠的人,脆弱的人,等等等等,让没有任何知识储备的孩子踏入社会去面对,去辨别,这是爱护孩子吗?
那么,我们要学什么呢?要学中国传统文化,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论语·子路》篇: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这个意思是说,孔子说:“在君子手下做事很容易,但要讨他们喜欢却很难。讨他们喜欢不以正当方式,他们是不会喜欢的;等他们使用人的时候,却能量才使用。在小人手下做事很难,然而讨他们喜欢却很容易;讨他们喜欢不以正当方式,他们也会喜欢的;等他们使用人的时候,却是百般挑剔、求全责备。”
因为君子有较宽广的胸怀,奉行的是“仁、义、礼、智、信”的原则,能够原谅并理解每个人能力的大小,还能根据每个人能力的不同而量才使用。他们不在乎你是否讨他们的欢心,他们只在乎这件事做得怎么样。而小人们同样的原则则是体现在讨他们喜欢上面,你尽心尽力做事,做好了,他认为你比他强,他不高兴,便百般挑剔;若是做得不好,他则会破口大骂,求全责备,要求与他们一样。然而你要是用不正当的方式讨他欢喜,却又容易了,比如用金钱用女人用小恩小惠等等。他们在乎的是个人心情的高兴与否,而不在乎这件事做得怎么样。孔子这<?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段对君子与小人的刻画,真是入木三分,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仍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些君子与小人的存在。在描述了君子与小人的难易后,孔子接着补充说,君子为人处世最关键的是通达,凡事通达即是胸怀磊落,会理解、能理解人以及一切事物,能通晓一切事物的来龙去脉,也能通权达变,追本溯源,所以君子处世不会骄奢。这是因为,知道了一切事物的来龙去脉后,君子明白了事物的根本原理,明白了这大千世界的无限,懂得了个人在这个大自然里的渺小,因此他也就不可能骄奢了。而小人们洋洋自得于眼前的既得利益,根本不想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不想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干什么,也不想知道民族、国家的根本利益,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骄横霸道;其实,他们那一点点知识少得可怜,所以他们也就不可能通权达变,明晓事理。
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的评述在《论语》中比比皆是,我们一旦学习了这些知识,那么我们在面对不同的人时,我们就会选择相应的行为方式,以达到我们的目的。孔子之所以提倡“礼”教,是因为那时没有社会学,所以他只好用“礼制”的教育(即《诗经》),作为社会行为规范的教育来使学生们知道,只有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才是最佳行为方式。孔子以后的战国时期,才出现《周礼》,这是一本集西周时期各种社会行为规范的大全之书。书中的每一个社会角色,都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当然,西周时期的社会行为规范在今天已是没有用了。但我们今天,却没有一本类似的论述社会角色和社会行为规范的教材,所以我们对于身边的其他人,大都是不了解的,陌生的,我们只是熟知他们的面貌、脾气、性格,我们却不知道他们担任的社会角色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只是用有限的知识在心里揣测,他们应该干什么!比如一个妻子,她只是在心里揣测,丈夫应该是陪我的,他不应该只顾工作。而对丈夫的工作职责,她丝毫不懂,却要横加干涉,要求丈夫答应她不合情理的请求。又比如一个丈夫,他认为妻子只属于自己,因此要打要骂全看自己的心情。
《周礼》为什么在汉以后与《周易》、《诗经》、《尚书》等列为五经之一?就是人们需要知道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有着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
所以,《四书五经》等先秦诸子著作,都是围绕着人生的道路,围绕着幸福与快乐问题展开的,花两三年时间,读读这些著作,相信你就会在自己的人生中寻求到幸福和快乐。不学这些著作,人生将永远是烦恼和痛苦的。是,很多成功人士没学这些,他们也获得了成功,甚至巨大的成功,但他们的人生是失败的,或者说,是充满烦恼和痛苦的。人生既然是充满烦恼和痛苦的,那么事业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找到了千百万的财富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说,做人要想成功,必须要学《四书》,做事要想成功,必须要学《五经》,因为《四书五经》是基础之学!
那么,生存技能我们什么时候学呢?在了解大自然、了解社会并踏入社会后,孩子们的主见、观念树立了,人生道路也成熟了,根据对社会的了解,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这时再来确定学习什么技能。技能学习相对于大自然、相对于社会、相对于人来说都不会很复杂,所以,应该在15岁后开始。
2012年4月12日